“繪本中國故事”是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影響了兩代人成長的優(yōu)秀圖畫書,凝聚著多位大師的心血與智慧。該書所選取的皆為中國經(jīng)典故事,如《曹沖稱象》《包公審石頭》《嫦娥奔月》《文成公主》《魯班學藝》《一只鞋》……它們凝聚著中國文化的智慧,代代相傳。
本系列由著名畫家和兒童文學作家為小朋友們精心編創(chuàng)。精華內(nèi)蘊的中國故事搭配最具中國特色的水墨畫畫風,以圖畫故事書的形式來詮釋中國文化,給孩子們一個“可記憶的中國”。目前該系列已經(jīng)出版27冊,還在不斷擴充中。本次專欄為大家推薦系列中的繪本《包公審石頭》和《一只鞋》。
問:《包公審石頭》和《一只鞋》這兩本皆出自“繪本中國故事”系列,這個系列講述的都是中國傳統(tǒng)故事,對現(xiàn)在的孩子而言可能有些陌生,為什么做這個選擇?
答:這個系列里故事的年代和人物都來自中國古代,由于年代久遠,乍一看,會給人一種陌生感。但它們都是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閱讀,并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從這一點上看,其實并不陌生。對于孩子而言,“古代”這個概念并不帶有很強的時間感,它代表的可能只是“不是現(xiàn)在”,故事里面的人物跳脫出年代感后,更像是孩子們身邊的朋友。我們在編輯的過程中也強調(diào)要符合當下的語言表達習慣,在閱讀上給孩子們一種親切感。而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超越時間的,并具有永恒性,這在任何時候來看,應該都不是陌生的。
問:《包公審石頭》中的插圖出自賀友直先生的手筆,可以對插畫家及其應用到的繪畫形式和藝術風格做簡單的介紹嗎?
答:賀友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連環(huán)畫畫家,他少年時經(jīng)歷坎坷,看過了世間百態(tài),但他身上始終都有一種難得的樂觀與幽默。這直接影響了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他用“輕”去應對“重”,用形式美去表現(xiàn)文字語言以外的東西,這超越了“看圖說話”。對應著文字看他的畫,你會體會到當文字含義走到盡頭后,圖畫給你開辟了另一條理解意義的路。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智慧的,并且在當時是十分前衛(wèi)的。我覺得現(xiàn)在的繪本創(chuàng)作者可以多看看賀友直先生的作品,一定會有新的啟發(fā)。他的連環(huán)畫多為線描,深受畫家陳洪綬的影響。相對于西方繪本的繪畫語言依托于架上繪畫,不斷地發(fā)展與變化,我們中國的連環(huán)畫和繪本的繪畫語言更多地是傳承中國畫的藝術語言,變化雖然不多,但流傳下來的一定是精華。中國畫最重視“線”,各種塊、面的轉(zhuǎn)折幾乎都用線來表現(xiàn)。賀友直筆下的線繼承了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外,還多了一份兒童畫的純真,簡約而概括,它們仿佛是有表情、有神態(tài)的,讓我想到了“生命力”這個詞。以前總覺得這個詞很虛、很抽象,但現(xiàn)在好像在賀友直的畫里找到了它的樣子。在此還想提一下,連環(huán)畫出版社明年即將出版《賀友直爺爺有畫中國節(jié)日》,其中包括十二個中國節(jié)日的故事,故事后面除了有節(jié)日知識,還有賀友直的繪畫藝術鑒賞,內(nèi)容非常豐富,敬請大家關注。
問:為什么選擇清代作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改編繪本故事《一只鞋》?您對這本書進行親子共讀有什么建議嗎?
答:我小時候覺得《聊齋志異》里基本都是書生與女鬼之間的愛情故事,后來才慢慢知道它里面不只有這些,親情、友情,很多豐富的情感都能在里面找到?!兑恢恍肪椭v述了人和老虎之間互幫互助的友愛故事。人幫老虎接生,老虎幫人洗脫冤情,整個故事非常幽默,呈現(xiàn)一種童真,這也是我們選擇它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該繪本的繪畫作者溫泉源先生,一生都致力于兒童繪本的創(chuàng)作,作品很多,而且畫風多變,但都充滿了兒童的稚拙與純真。我聽過很多溫先生的趣事,回過頭再看他的畫,我更相信了“畫如其人”的說法。
我建議家長在和孩子親子共讀《一只鞋》繪本的時候,除了給孩子講述故事,還可以多引導孩子看畫里的細節(jié),老虎的表情、人物的神態(tài),這些都非常耐看。溫先生抓住了兒童畫最打動人的地方,他用稚拙的筆法畫出了夸張的神態(tài)和動態(tài),而且他畫得一點兒也不刻意,恰恰在這質(zhì)樸的夸張中蘊藏著最純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