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冉冉
摘要:積極的親子互動交往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就“親子活動”影響家園互動的主要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在實踐總結(jié)的基礎上提出了“親子活動”中提升家園有效互動合作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親子活動;家園合作;策略
一、親子活動中影響家園互動的主要成因
對“親子活動”的深入實踐和分析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表面化、形式化問題比較突出,缺乏有效的互動,逐步淪為園方的單向式行為。部分家長在經(jīng)歷了這樣的“親子活動”之后,往往會對“親子活動”實施模式和實施效果產(chǎn)生質(zhì)疑,導致這一組織形式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其主要問題表現(xiàn)在:缺乏共識、認知偏差、主體不明、深度不夠等層面。首先,“親子活動”的前期探索中,因園方組織能力、實施策略等方面的不足,導致家長和園方未能就“親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達成共識,一些家長因自身教育理念、工作實際等方面的制約,不愿主動投入到這一共建行為中。同時部分幼兒園的教師也在“親子活動”的設計中,因疏于對流程設計中家長角色的關注,導致“親子活動”中互動環(huán)節(jié)缺失的問題比較突出。其次,在“親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部分家長對活動的認知存在有一定的偏差,將自身的參與定義在觀眾層面,認為這樣的活動是幼兒園單向的“展示”,自身只要到場就是對園方工作的支持。也有部分家長請爺爺奶奶,甚至同事來代替,這違背了親子活動開展的初衷。最后,當前,親子活動的設計多由教師單方面完成,家長極少能夠參與活動方案的設計。部分教師受到自身年齡、經(jīng)驗等因素的制約,設計的活動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家長的年齡跨度及素養(yǎng)跨度。若園方在對教師設計方案的后期分析和討論中修正不足,容易導致幼兒、教師、家長在互動上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導致活動實施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親子活動”中提升家園有效互動合作的實踐途徑
(一)加強宣傳,提高“親子活動”的參與度
園方在實施“親子活動”前,要充分與家長溝通,了解每位家長的職業(yè)、特長及參與策劃組織親子活動的興趣。在全面把握“親子活動”家長資源的同時,明確“親子活動”的家長需求。同時,園方應積極開拓“親子活動”教育宣傳的方式,在傳統(tǒng)的活動專欄建設的基礎上,積極謀求與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對接,充分利用園方公眾號、QQ群等方式,提高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端正家長對“親子活動”的認知。
(二)共同設計,確?!坝H子活動”的有效I生
家長是“親子活動”實踐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園應在“親子活動”中加強主動和家長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引導家長參與,確?!坝H子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可在幼兒“親子活動”的設計中,邀請部分家長代表參與活動方案的設計,變家長的被動參與為主動實踐,從而使家長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三)互動指導,避免“親子活動”的形式化
在親子活動的實施中,教師將由單項的服務者變成二元的服務者,尤其是對家長。教師可通過案例指導、活動中指導、個體化指導及總結(jié)性指導等形式,使家長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科學的參與方法,并將觀念和方法融入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如在案例指導中,教師可通過將幼兒園成功的親子活動案例上傳至微信群、QQ群,供幼兒家長借鑒,并適時做好案例分析,給幼兒家長以啟發(fā)。
三、結(jié)語
幼兒園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應以加強宣傳、共同設計、互動指導等為策略,革新“親子活動”實施的觀念和方法,密切關注家長、教師、幼兒三者間的互動合作,避免“親子活動”的形式化和表面化,提升幼兒教育的實效,為幼兒快樂成長提供保障。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