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全面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方面,而課堂教學生活化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值得提倡的一種新途徑,它不僅讓學生全面了解到生活的意義,而且對提高學生基本道德素質(zhì),完善個人品質(zhì)也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構(gòu)建“生活化”道德與法治課堂勢在必行。
關(guān)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生活化
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重要的特殊意義,它不單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qū)ι鐣钪械恼?、善、美、丑現(xiàn)象有基本的辨別能力,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并引導學生在多元化的價值沖突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從而為今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從這點意義上來看,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息息相關(guān),生活既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更能讓學生深入生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情感體驗。就目前教學現(xiàn)狀而言,一味的枯燥的說教終歸是“逆天而行”,再加上學生道德觀念意識淺薄,無疑為課堂教學雪上加霜,因此,提倡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將抽象的理念具體到生活案例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逐步提升自身思想覺悟?;诖?,筆者將從“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情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行‘接地氣’評價”三個角度入手,談一談如何構(gòu)建“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創(chuàng)設(shè)生活化情境
構(gòu)建合理的生活化情境,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在小學道德法治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精心備案,將抽象的概念通過具體的生活案例加以表現(xiàn)。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捕捉學生心理,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慧眼看交通”這一課內(nèi)容時,為了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其環(huán)保意識,首先,我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幾組城市道路擁擠、空氣污染、噪聲污染的圖片,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親身經(jīng)歷為例,分享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從學生身邊的交通問題入手,如“你們遇到過哪些真實的交通問題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交通發(fā)展帶來的問題,并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交通問題給我們帶來的最真實的感受,做好低碳出行。最后,我還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暢想未來的交通改革方案設(shè)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構(gòu)建“生活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關(guān)鍵,也是學生用所學理論指導生活實踐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引導、鼓勵學生開展與教學緊密聯(lián)系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生活,切實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zhì)。
例如:在教學“愛心傳遞者”這一課內(nèi)容時,為了讓學生真正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培養(yǎng)助人為樂和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懷,首先,我會結(jié)合教材為學生講述幫助他人的意義,讓學生從課文的例子中感受集體的溫暖,體會例子中幫助他人的快樂。之后,我還會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想一想“當你看到老人跌倒了,你會扶嗎?為什么有的人遇到困難了,卻不愿意得到別人的幫助呢”進而讓學生討論“什么才是正確的表達愛心”,最后,我會讓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爭當小志愿者”,讓學生從實踐中深刻體會愛心的力量,切實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開展“接地氣”評價
評價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所謂“接地氣”評價,是指教師要深入考察學生的日常道德表現(xiàn),融合多元評價主體,對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既要發(fā)揮好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激勵作用,也要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從而讓學生立志成為一名有道德、有責任、有擔當?shù)纳鐣髁x新人。
例如:在教學“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這一課內(nèi)容時,為了讓學生樹立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首先,我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談一談“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規(guī)則呢?”,接著,我讓學生想一想“亂扔垃圾是不對的行為,但大家都亂扔,我也就跟著仍”這種做法對不對,有沒有感同身受,以此來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之后,我會與學生共同制定出班級管理制度,如“不準亂扔垃圾,上課不準交頭接耳,公共場合不許大聲喧嘩”等。并實行師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對學生錯誤的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從而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綜上所述,構(gòu)建“生活化”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道德素質(zhì)乃至終身道德觀念有著重要意義。生活中處處是課堂,也充滿著無限可能,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在價值觀領(lǐng)域要對學生做好正確引領(lǐng),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不要拘泥于一種教學方法,要清晰的認識到,最好的教學方法永遠在未來,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做好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盧雪嬌.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84.
[2]雷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07):86-87.
作者簡介:余海,1984年8月,男,籍貫:四川瀘州瀘縣,單位:瀘縣嘉明鎮(zhèn)大同中心小學校,職稱:小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