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麗
摘要:教練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人力資源發(fā)展技術,在管理和培訓領域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中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未來產業(yè)大軍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管理工作更需要重視技術的應用,而教練技術為班主任管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助力。本文從教練型班主任的相關概念談起,闡述了教練型班主任的基本理念,及教練技術對中職院校班主任的成長影響。
關鍵詞:教練技術;教練型班主任;中職;培養(yǎng)
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中“班主任是學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痹撘?guī)定明確了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精神關懷者”和“健康成長引領者”。然而,由于中職生起點低、差異大、自律性差、學習能力不強等特點,讓班主任在繁瑣的工作成了“控制者”。
教練技術的核心是“人”,它注重以人為本、激勵與啟發(fā)個人和團隊共贏,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與當前教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不謀而合,同時教練技術又綜合了管理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精髓,在對待“人”這一主體上又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中職班主任工作任務繁重、學生管理難的現狀必然使得教練技術這一新元素的加入顯得尤為迫切。
1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教練技術
教練技術是一項通過改善被教練者心智模式來發(fā)揮其潛能和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的結果在于追求內心變化和成長,通過激勵心向、喚醒情緒、激發(fā)潛能和完善心智方式來提升身心活動效能的教育教學技巧。
1.2教練型班主任
教練型班主任是指善于運用教練技術的方法與技巧、手段和工具,通過對話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協(xié)助學生成長,推動班級管理工作,從而調整自身狀態(tài)、挖掘自身潛力、優(yōu)化自我管理能力、獲得自主成長的班主任。
1.3教練型與裁判型班主任比較
教練型班主任具備一定的教練能力與素質,能夠熟練運用教練技巧和策略工具,當學生的行為出現問題或偏差時,其聚焦點是“解決問題”,用鼓勵替代批評。而那些慣用命令和控制(管理)為主要手段的班主任,我們稱之為裁判型班主任。其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如下表:
2教練型班主任具備的基本信念
教練型班主任強調自己和學生之間是幫助、合作和平等的關系,班主任主要是協(xié)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幫助學生成長,強調共同合作來制定目標。班主任并不需要在教練技術領域擁有多高水平的個人經驗,只需要學會運用一些信念和相關技術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這些信念也是教練型班主任開展教練式管理時精神支持?;拘拍畹膬热轂椋?/p>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行為背后都有我們能接受的正面動機。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只是一個信號。
*無所謂失敗,所有發(fā)生的事情都是促進成長的學習過程。
*師生溝通,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每個問題至少有三種解決方法。
*每個學生都具備足夠的成長資源。
*在班級系統(tǒng)里,最靈活的人最能決定大局。
3教練技術對中職教練型班主任成長的影響
教練技術就是告訴班主任如何去能洞悉學生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它奉行“我好——你好——大家好”的三贏原則,善于運用教練技術的工具來解決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使我們的工作更輕松有效,心情更愉悅順達。
3.1班主任要轉變信念,做自己的心態(tài)教練。
作為班主任,要努成為學生“重要他人、精神關懷者、人生導師”,然而面對中職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現狀,他們實際上卻一直在做著“保姆”、“消防員”、“警察”的工作。班主任這種“骨感”的現實身份與崇高的應然身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想從容應對,必須有一個好的情緒和心態(tài),才能理智的把工作焦點專注到“解決問題”上。而教練技術的基本信念工具箱恰好為班主任調整心態(tài)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選擇,使其更好的為自己情緒負責,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就像肖川教授在他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yè)成長》書中寫道,“教師作為自身職業(yè)生活的主體,自然也應該成為創(chuàng)造自身職業(yè)幸福感的主體”,所以即使外在的客觀條件我們無力改變,但班主任依然可以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3.2班主任要改變角色定位,做學生的成長教練。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將自己從管理者、控制者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努力爭做學生的陪伴者、幫助者、引導者、支持者和開發(fā)者。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側重點不應集中在“管”和“控”上,而是通過教練方法的運用,協(xié)助學生明確目標,不斷改善行動。班主任不需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要通過不斷的傾聽提問、交流體驗、分享整合、鼓勵支持、應用挑戰(zhàn)等,明確學生的努力方向,調動其所有可控資源,挖掘其強大動力與潛能,最終達到成長目的。
3.3班主任要改變身份,做班級團隊的教練
凡擔任過中職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這樣一個感受:當開始接受一個班,自己就如同上了發(fā)條的陀螺,沒有停歇的運轉起來。面對各種各樣的檢查、評比、競賽、活動,處理層出不窮、紛繁復雜的班級事務,隨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接受各種量化考核,為確保自己的班不在競爭中落后,即使經驗豐富的班主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會不得不針對那些令人“頭疼”的學生采取懲罰的措施。雖然這種管理在短的時間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長久來看效果并不明顯,反而無形中傷害了學生,甚至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會激發(fā)學生激烈的行為反應,造成難以預計的后果。
教練型班主任則將焦點從只顧班級管理的結果,轉移到對班級團隊成員的重視和關懷上,讓班主任成為班級團隊的教練。班主任身份發(fā)生轉變,不再以管理者的高姿態(tài)出現,而是轉變?yōu)閳F隊的領導者,成為溝通、引領和變革的高手,這樣才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班級團隊。通過教練技術中團隊管理的工具箱,從而建立班級管理的歸屬感和激發(fā)團隊創(chuàng)造力。相信即使是再普通的學生,內在也有自尊自強的生命力,一旦受到激發(fā),它就能爆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創(chuàng)造出令人矚目的業(yè)績。
結語
中職教育是人才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練技術的學習和訓練,可以使班主任在學生心理輔導,思想教育、班級建設等方面更加有效。只要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名教練型班主任。
參考文獻:
[1] 梁慧勤.走進生命的教育:教練型班主任專業(yè)修煉 2015.12
[2] 曹宇紅.張鏑.成為教練式的領導者[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李中瑩.簡快身心積極療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12
[4] 陳潔安.讓我們擁有更多“愛的能力”——教練型班主任在實踐中的策略[J].班主任.2019年第2期
[5] 鄧云珊.同步帶領法在家長工作中的應用.中小學班主任.2019年第1期
課題成果: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基于教練技術的中職班主任班級管理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QJC20181030)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海南省三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