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在教育行業(yè)有句口號頗為流行:“不做教書匠,要做教育家?!边@樣看,“教書匠”好像是一個貶義詞。可是,“百工皆稱匠”——也就是說,有手藝、能成活兒的“專業(yè)行家”才稱為“匠”;更何況,還有“獨具匠心”“能工巧匠”這樣的美譽。這樣看,“教書匠”又成了褒義詞。如此,我把自己稱作“教書匠”也是合適的。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我這個“教書匠”的一些故事。
一、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一想到自己剛接手班主任工作時的狀態(tài),我的腦海中就立刻閃現(xiàn)出了晏殊的這首詞。
那時候,我躊躇滿志地準(zhǔn)備大干一場,卻被現(xiàn)實當(dāng)頭潑了一盆冷水,那些在大學(xué)里學(xué)到的全套教育理論知識在這群三年級的學(xué)生身上一點用都沒有。就說郭家良吧,我剛寫好的粉筆字,他趁我不注意就全擦掉了;我剛掃凈地板,他甩手就撒出一把碎紙屑,更美其名曰“雪花飛舞”;還有我最喜愛的仙人掌,他每天都偷偷地“幫我”澆水,最后仙人掌被淹死了才告訴我真相……
這可怎么辦?不能因為他一個人影響了整個班啊!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想來想去,我決定安撫郭家良。
可是,我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用語言感化他、用獎品激勵他、用榜樣示范他,還是壓根兒不管用!忍無可忍,我打通了他家長的電話。誰知,電話撥通后,竟傳來一個非常滄桑的聲音——原來,郭家良是一個沒了爹娘的孩子,他一直跟爺爺生活在一起。摸清了他的家庭情況,我決定和他好好聊一聊。他好像知道了我打電話的事,幾次想退縮,卻被我一把緊緊地拉住了。交流中,我沒有談及他的家庭,只是和他說了很多無關(guān)學(xué)習(xí)的“題外話”。漸漸地,和他談心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就這樣,小到三五分鐘,大到整個課間,從開始時他聽我說到最后他主動找來跟我“嘮嗑”,我們的談話越來越投機(jī)。我發(fā)現(xiàn),他的變化越來越大:上課時,坐得最端正;寫作業(yè)時,不再滿紙畫“鬼符”……就這樣,大家都愿意和他玩耍了。
看到郭家良大笑時露出的兩排大白牙,我的心頭升騰出滿滿的幸福感。
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其實,我和郭家良“對決”的過程并不像上文中說的那般三言兩語。原本,我也想著用各種修辭和華麗詞語做渲染,可真到把故事敲成文字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腦海中全是他的陽光笑容,以至于竟讓我無從下筆。是啊,“教學(xué)相長”,教師并不擁有教育的絕對話語權(quán),而是在與學(xué)生接觸的過程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長,慢慢做最好的自己。教育,是一場把教書和育人相結(jié)合的修行,只有把教育融進(jìn)生活,讓教育有溫潤的土壤,才能培養(yǎng)出脫離了課本的“完全人”。
匠者,必懷有一顆“匠心”。最普通的木頭,在木匠手里會變成精美家具;最丑陋的石頭,在石匠手里會磨成珠圓玉潤;就連破銅爛鐵,到了鐵匠手里也能鑄成鋒利兵器!因為,在匠人眼里,所有的素材都是藝術(shù)品。是的,還有教書匠!在教書匠眼里,各個學(xué)生性格迥異,卻都是“可塑之才”——教師懷著一顆匠心,想象他們最美的樣子,那么教育出的學(xué)生也必會成為“藝術(shù)品”。所以,我愿意繼續(xù)做一名最普通的教書匠,繼續(xù)記錄著自己的“二三事”,然后和大家分享身為教育人的簡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