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珍
【摘要】高中化學教師想要更好地在課堂上體現(xiàn)“微課”的作用,必須重視“微課”本身的特點,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與學生興趣相符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有效保障高中化學的教學質(zhì)量。本文首先闡述了微課教學技術的特點,再結合筆者的一些思考,談一談“微課”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微課;有效性
一、“微課”教學技術的特點
1.教學時間短
之所以稱之為“微課”,是因為其教學實踐較短,一般只是占用課堂教學少部分時間,即5-8分鐘左右。較短的時間,不僅有益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同時較短的時間也為學生進行思考留下了時間。
2.內(nèi)容具有針對性
由于“微課”的教學是被控制在5-8分鐘左右,而在這段時間里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此,在內(nèi)容設計上就必須嚴格考究,圍繞學生不容易突破的重點難點進行設計,這也使得“微課”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3.教學資源豐富
“微課”教學手段,是基于信息技術所開發(fā)出的一種教學工具,因此,也得益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教師在設計或是應用中,可以去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在網(wǎng)絡上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不僅可以應用專門布置好的“微課”課件,還可以借助這些資源自行進行設計,這也使得“微課”教學更具靈活性。
二、“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注重興趣的激發(f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我們教師在應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興趣的應用,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興趣的提高,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高中化學的每個知識點,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其中。教師可以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注重這種聯(lián)系性。比如說,將新舊知識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觀看,不僅有助于他們對舊知識的鞏固,還能通過這種連續(xù)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的過程中,教師在舊知識的引用上,可以將學生在初中時學過的過濾、蒸發(fā)作為線索,為學生設計“微課”課件。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分析過濾與蒸發(fā)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混合物進行分離或是提純中的一種,這為他們深入學習萃取與蒸餾這個知識點打下基礎,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激活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其次,想要通過“微課”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比較難理解的、抽象的知識點,制作成簡單易懂的flash動畫,學生由于充分地看到了知識點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降低他們的學習門檻,還能夠有效促進其對知識的有效吸收,由于知識學習過程的簡單,也會促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下去”的興趣。
2.結合“微課”突破重難點
相較于初中化學,高中化學不僅在知識的深度還是在知識的廣度上都大大地提高,這也使得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碰到困難,尤其是那些重點難點,學生往往會百思不得其解。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說,知識方面的重點與難點,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受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限制,就算是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部分學生還是不得要領。而利用“微課”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微課”教學技術的設計初衷就是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而準備的。
教師在利用“微課”突破高中化學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注重的是其教學的形式?!拔⒄n”課件是視頻形式來進行教學,這就可以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轉(zhuǎn)變?yōu)榭梢暤默F(xiàn)象與動畫,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就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降低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難度。同時,“微課”教學實踐較短,針對部分教學單元難點重點過多,教師還可以將這些關鍵點制作成幾個較小的1-2分鐘“教學片斷”(下轉(zhuǎn)第24版)(上接第23版)來完成,這樣有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
比如說氧化還原反應這個知識點,一直都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難點,其不僅涉及了學生已經(jīng)學到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同時還涉及了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概念與計算,這也使得學生很難去把握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學生如果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是很容易將其中的知識點搞混,也無法進行再深入地學習。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比如,將相關知識點,即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應用、分類、四大基本反應等內(nèi)容制作成一個可視化的視頻。在視頻播放后,教師通過提問與引導,再結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教會學生分辨這些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有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突破限制,真實呈現(xiàn)實驗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他們知識的吸收。但是從實際實驗教學的角度來說,受到環(huán)境與實驗本身的影響,書本中提及的實驗往往無法搬運到課堂上,如果貿(mào)然實驗只會為班級留下危險的隱患。而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教學來進行,通過為學生展示真實的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人教版實驗4-5干燥的氯氣能否漂白物質(zhì)的實驗,探討次氯酸的漂白性與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區(qū)別,可把這些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進行錄像,制作成“微課”。使用“微課”視頻教學,學生可以直觀觀察演示操作,掌握操作技能,而且實驗現(xiàn)象清晰可見,形象生動,便于學生理解記憶,而且上課不管哪個位置的學生都能仔細觀察實驗過程。
4.知識延伸,提高綜合能力
隨著素質(zhì)教育與核心素養(yǎng)的相繼提出,提高學生學科思維與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了課堂教學重要目標。高中化學也是如此。教師想要達成這個目標,不僅要做好課堂的教學工作,同時也應該適當?shù)貙χR進行延伸,讓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的化學奧秘,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課后的拓展“微課”可以是解釋和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化學原理、最新的化學研究動態(tài)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比如,學習了“電化學基礎”以后,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科學家研發(fā)的“可呼吸”Na-CO2二次電池制作問題微課:溶于有機溶劑的NaClO4為電池的電解液,電極材料分別為鈉和負載碳納米管的鎳網(wǎng),其總反應方程式為:3CO2+4Na→2Na2CO3+C,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如“Na-CO2二次電池”的充放電情況,正負極反應等,既能增強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三、結語
總的來說,“微課”可以有助于高中生對化學知識難點、重點的分辨與吸收,在保證學生興趣提高的同時,有助于其綜合能力的提升。當然我們高中化學教師要做好相關課件的設計工作,從學生形象思維出發(fā),這樣才有助于“微課”的應用以及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黨學萍.關于開發(fā)高中化學“微課”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1.
[2]王相.高中化學“微課”實踐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