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緊跟教學課程改革發(fā)展趨勢,從勤動腦、增長知識積累資料,勤動手、不斷練筆勇于實踐,勤動眼、眼腦并用邊看邊想,勤動嘴、加強聯(lián)系廣交朋友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新時代學生寫作素養(yǎng)培育策略。
關鍵詞:學生;寫作;素養(yǎng);培育]
大家可以看到近年來小學生語文教學改革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小學生寫作素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教學課程改革發(fā)展趨勢,要求我們絕不能看輕了手中的這支筆。對于學生來說,雖然不可能專門進行大篇幅寫作學習,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在實踐中“打磨”筆桿子,不斷提高滿足學習需要的寫作素養(yǎng)。
一、勤動腦,增長知識、積累資料
學生寫作涉及的知識面廣,因此一定要博覽群書,要當雜家。書要先求“博”,什么書都讀些,理論知識、專業(yè)知識的書不妨多看,逐步達到“?!?。小學生沒有專門的集中時間學習寫作,但是可以化整為零,對碎片時間進行整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讀書的范圍限制在文學、歷史、哲學、經(jīng)濟、法律等幾個方面,當然,對于天文地理、物理化學、體育音樂和衣食住行等知識也應該大概了解。我們應該預見到,所學的任何知識,對日后的寫作工作都具有潛在的價值,對于各方面的知識要兼容并蓄,多多益善。平時多積累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預見未來,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凡是會寫、能寫的學生,都非常重視資料積累工作。積累資料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堅持不懈,從懂得資料的重要性開始積累資料,到形成自己的資料庫,通過建立寫日記、記筆記、剪報、制作卡片、音像資料積累、自做報刊索引等方法,持之以恒用勁發(fā)力,而不能一勞永逸,或急功近利,抱臨時觀點,要有長遠的目標和打算。
二、勤動手,不斷練筆、勇于實踐
學生寫作,不要局限于一種文體,除了作文外,還有言論、報告文學、調查報告等,而且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寫法。因此,我們在還沒有發(fā)現(xiàn)善于寫什么體裁最“拿手”的時候,不妨各種體裁的文章都學一學,一方面,當所掌握的題材適合某種體裁的時候,可以順手寫來毫不作難,還可以不浪費素材,多練習寫一些文章;另一方面,多掌握幾種寫作的本領將受益終生,無論將來考試遇到什么作文體裁,都要與文字和寫作打交道,俗話說“藝多不壓身”,多學一些文字表達的技能當然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通過多種體裁的練習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從而便于選擇自己合適的寫作特點,通過對各種問題的練習,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開闊自己的寫作視野,豐富自己的寫作知識,為做一個優(yōu)秀寫作學生打下基礎。
三、勤動眼,眼腦并用、邊看邊想
觀察是寫作一種基本和常用的手段。穆青說:“十八般武器,眼睛是最銳利的武器”。要在比較中觀察,在觀察中比較。多跑多看是觀察比較的重要前提,如果我們只了解汴繡,不了解蘇繡、湘繡、粵繡、蜀繡,也就無法把汴繡同這些名繡比較,也就很難識別各大名繡的特色。條件相仿是觀察比較的基礎。例如,一座大山同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因為他們之間缺乏內在聯(lián)系,因而也就無法進行比較。觀察比較準確,只有結合用眼睛看,有意識地思考和感受,才能使觀察具有一定的成效。眼腦并用,邊看邊想,應當注意:不要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上,要在觀察中開動腦子、用心分析,力求通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得出正確的結論;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如果觀察中抓住了事物的特點,使老師一下子就能形成對作文良好程度的認識;重要的問題在于對事實的理解,在觀察中,我們要把親眼目睹的許多事件,看成一個巨大的網(wǎng)絡,在這個網(wǎng)絡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為因果,需要我們通過立體的多維思考,去進一步辨別它,把表面現(xiàn)象升華到理性認識。
四、勤動嘴,加強聯(lián)系、廣交朋友
俗話說:“作文應在作文外”。意思是說,把功夫一門心思花在作文上,有時恰恰收效甚微;而在作文之外找門道,有時卻可以頓開茅塞、別見洞天。寫作素養(yǎng)的提高也是這樣,有時不能局限于寫作本身的小環(huán)境,大可以到社會的廣闊天地去闖一闖。有的學生不大懂得這個道理,平時,除了讀書,就是寫作,很少與外界交往,不愛說、不愛道,見了人像一個大姑娘,靦腆得很,更很少同別人一起探討、分析和爭論問題,這是寫作最忌諱的“書呆子”性格,這是一個重要的寫作素養(yǎng)欠缺。社交方面的素質,在書本上學不到,只有在交往的實踐中逐步具備和強化。我們在學習和寫作之外,要廣交朋友,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這對于我們開闊眼界、了解學校各項工作大有幫助,對強化自己的寫作素養(yǎng)大有裨益。久而久之,我們對學校都有所了解,與同學有了共同語言,寫作就會無拘無束,落落大方、妙語連珠。
五、結語
本文從勤動腦、勤動手、勤動眼、勤動嘴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新時代學生寫作素養(yǎng)培育策略,在學校應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效果。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學生寫作素質培養(yǎng)路徑有待進一步探究和挖掘。
參考文獻
[1]仲懷力.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
[2]虞秀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
[3]劉曉娜.部編本教材推廣背景下應如何提升小學生寫作素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9(02).
[4]黃華偉.站在核心素養(yǎng)考查新起點——試評2018年高考浙江卷寫作題[J].中國考試,2018(11).
作者簡介
吳雪梅(1967—),女,漢族,廣東省珠海市人,大專學歷,一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