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江
摘要:本文通過生理生化指標分析對運動性疲勞狀況進行評定。運動員運動性疲勞的產(chǎn)生與恢復受其年齡、性別和個體差異性等因素影響較大,針對運動性疲勞的診斷和監(jiān)控,應(yīng)依標準化測試的多指標進行綜合評定,以期為準確判斷疲勞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guān)鍵詞:運動性疲勞;生理指標;生化指標
1.前言
日常訓練及比賽中對運動員的身體疲勞程度進行準確地測試和評價,并進行及時的體能恢復是提高訓練效果和運動成績的重要保證。目前在運動訓練中,運動員的機能評定、疲勞診斷和體能恢復指導,大部分是依靠教練員傳統(tǒng)經(jīng)驗來完成。因此,本文針對賽艇運動訓練中出現(xiàn)的運動性疲勞進行研究,通過部分生理生化指標評定疲勞程度,為教練員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提供科學依據(jù)。
2.大負荷運動的生理生化特點
體能主導類項目能量消耗很大,比如在賽艇2000m的比賽中,工作時間大約為5—8 min,運動員要完成220~240次劃槳周期,每槳的劃槳力量要在40kg左右,全程力量總和在8000—9000kg以上。屬于中等時間的耐力項目,其能量代謝特點是以有氧供能為主的多種綜合供能。3種供能方式并非絕對獨立,糖原與甘油三酸脂貯藏于肌肉細胞中,是賽艇比賽中的重要能源供應(yīng)物質(zhì),糖原是肌肉細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但它僅在比賽的前1/3階段被利用。甘油三酸脂在慢肌收縮纖維中于比賽前1/3段逐漸減少,途中階段迅速增加,成為能量物質(zhì)中的主要能源。比賽中最大做功時及耐力的中后期階段,槳手主要采用脂肪代謝系統(tǒng)作為能源,因此提高肌肉中糖原與甘油三酸脂水平很重要。
3運動性疲勞的生理生化指標評定
3.1生理指標
3.1.1心率(HR)
在運動實踐中,心率多用于測定機體對運動負荷的反應(yīng)。Hill等在其實驗研究中指出,基礎(chǔ)心率的測定是評價賽艇運動員訓練周期內(nèi)疲勞程度的有效指標,若一周內(nèi)的心率保持穩(wěn)定或降低,是機能狀態(tài)良好的表現(xiàn)。常有方法是先測定基礎(chǔ)脈搏,在清晨、清醒、空腹、安靜狀態(tài)下測定脈搏,連測一周繪成曲線圖。曲線保持平穩(wěn)或下降,是機能狀態(tài)良好的表現(xiàn),表明訓練仍有潛力。如果脈搏增加12次/ min以上則說明機體反應(yīng)不良,是疲勞或疾病的征相。
3.1.2血壓(BP)
血壓是評定集體疲勞程度的有效指標之一。正常人收縮壓100~125mmHg,舒張壓60~80mmHg,評定時男子一般比女子稍高,血壓隨年齡升高。運動訓練期間常選用清晨安靜血壓來評價機體疲勞程度。多采用以下評定方法:(1) 清晨安靜血壓:如安靜血壓較平時高20%,或經(jīng)常保持在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以上可診斷為疲勞,應(yīng)調(diào)整運動量。(2)平均動脈壓的變化:平均動脈壓是血循環(huán)動力學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用數(shù)學公式可表示為:平均動脈壓=舒張壓+(收縮壓—舒張壓)/2,身體疲勞時比值升高10~30 mmHg。
3.2生化指標
在對運動員身體疲勞程度進行評價時,生化指標的應(yīng)用必不可少。由于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內(nèi)許多生化指標對運動訓練十分敏感,大強度訓練和比賽會對運動員機體產(chǎn)生刺激,引起相應(yīng)生化指標發(fā)生波動。通過對這些指標的監(jiān)控,可對賽艇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身體疲勞程度進行準確評價。
3.2.1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血球的含鐵蛋白質(zhì),它的主要功能是紅細胞運輸O和CO的載體,又有維持血液酸堿平衡和恒定pH值的作用,是有氧代謝運動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定運動員機能狀態(tài)的方法之一。一般認為,Hb濃度與人的運動能力呈正比。雖然Hb在評定運動員營養(yǎng)和健康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指標,但在評定運動量和機能狀態(tài)方面,它不如血尿素氮、血乳酸和無氧閾等指標敏感。
3.2.2血尿素
有研究表明運動應(yīng)激引起的血尿素氮(BUN)含量變化與運動強度、持續(xù)時間、運動類型和個性特點均有密切關(guān)系。本研究認為,大多數(shù)BUN含量不易升高者,或升高且易恢復者,通常能承受較大的負荷,機能水平提高迅速。相反BUN基礎(chǔ)含量高、訓練中BUN升高且不易恢復者,成績提高緩慢。因此,BUN更多反映的是運動量。用BUN 濃度評定疲勞程度和運動員對運動量的承受能力十分敏感,可作為評定運動量和監(jiān)督過度訓練的指標。
3.2.3 肌酸激酶(CK)
血清CK是機體ATP-CP 系統(tǒng)代謝的關(guān)鍵酶之一,其作用是催化二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之間高能磷酸鍵可逆性轉(zhuǎn)移,它與機體能量代謝密切相關(guān)。正常情況下,CK的來源和去路處于動態(tài)平衡,肌細胞結(jié)構(gòu)完整、功能正常,使CK極少透出細胞膜,運動時血清CK活性增高,引起更多的酶從細胞漏出進入血液。
Stansbie的研究表明,人在進行3種強度運動后血清CK的變化,發(fā)現(xiàn)輕度運動對CK活性無明顯影響,中等程度運動后CK活性仍無變化,大強度運動后CK活性比安靜值增加4倍,說明只有達到一定強度的運動,CK活性才明顯增加,所以血清中CK活性的變化能反映肌細胞對運動訓練的適應(yīng)程度,而且運動后血清CK值的變化能靈敏地反映運動負荷大小及運動恢復過程。通過對機體血清CK 峰值的控制,可以達到調(diào)控訓練負荷的目的。
3.2.4血睪酮(T)/皮質(zhì)醇(C)比值
一般情況下男運動員血睪酮值不能低于580ng/dL , 女運動員血睪酮值不低于38ng/dL。比值較高表示合成代謝大于分解代謝,體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增加,有利于體力恢復和運動能力提高。若比值低于0.35或減少了30%以上,則表示訓練過度。但是比值一時性較低并不意味著訓練過度,可能與訓練后暫時不完全恢復有關(guān)。
4.結(jié)論
4.1使用標準化的測試方法
對運動員進行疲勞評定時,要注意測試時間、儀器、實驗條件的統(tǒng)一。它關(guān)系到測試結(jié)果的正確性、可重復性、可比性。
4.2注意區(qū)分性別、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
針對不同性別和年齡階段,相同的方法或訓練負荷,對不同個體產(chǎn)生的訓練效果和造成的機體疲勞程度也有所不同。
4.3注意全面地選取指標進行評價
對運動員疲勞程度進行診斷,是訓練效果和運動成績的保證。作為評價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各種生理生化指標,單一指標的評價并不全面,需要選取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準確評估疲勞程度。
參考文獻:
[1]杜忠林.優(yōu)秀賽艇運動員血色素的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1年6月第2O卷第2期
[2]梁錫華等.血尿素氮指標在游泳訓練中的應(yīng)用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 1996, 20( 4) : 35.
[3]瞿祥虎.血尿素及其在運動員機能評定中的應(yīng)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3)
[4]許豪文.肌酸激酶與運動員機能評定[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87,6(3):164—167.
[5]馮美云.運動生物化學[M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1
[6]謝敏豪,馮煒權(quán),楊天樂等.血睪酮與運動[J].體育科學, 1999,( 2)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