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 黃都平
摘 要:散打又名散手,是中國武術的一種。在武術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當下,散打也將迎來飛速的發(fā)展。本文借助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二維攝像解析法,通過對體育教育系體育教育專業(yè)2014級散打專項隊的4名優(yōu)秀隊員,采用二維攝像獲得4名隊員正蹬腿的動作技術圖片,得出了正蹬腿膝、踝關節(jié)位移、髖關節(jié)位移等主要研究數據,并得出相關的理論依據,可用于今后與我國優(yōu)秀散打運動員正蹬腿的生物力學分析對比,為散打技擊教學、科學訓練及技擊實戰(zhàn)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正蹬腿;生物力學;動作特征;二維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G85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087-01
1前言
散打作為武術運動的一種形式,正以騰飛的速度發(fā)展。正蹬腿作為散打的常用腿法之一,也是散打比賽的主要得分手段,它是選手抵制其他搏擊項目選手的主要武器。時至今日,隨著競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整個世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fā)展,人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只有廣泛地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進行指導訓練,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訓練效果,才能在當代激烈的國際運動競爭中取得比賽的優(yōu)勝。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西安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系體育教育專業(yè)2014級散打專項隊的4名腿法技術水平較高的同學,他們的綜合能力也能夠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比賽型運動員的素質水平。
2.2研究方法
2.2.1實驗主要儀器和設備。TM-7610高速攝像機兩部(120p/s),美國APAS圖像解析系統(tǒng)。
2.2.2文獻法資料法。為正確的論證本課題,分別在西安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期刊網的中國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的中國碩士數據庫檢索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3訪談法。為了全面了解正蹬腿的技術原理和生物力學解析,分別走訪了院武術系的多名教授和人文系(生物力學方面)的老師。對本論文研究提出指導性意見。
3測試結果分析
3.1正蹬腿的動作要領(以正架右正蹬腿為例、側面拍攝)
重心前移,左腿支撐,右腿提膝上抬,勾腳尖,當膝關節(jié)高于髖關節(jié)時,快速向前直線蹬擊,力達腳跟。兩臂保持實戰(zhàn)姿勢,目視前方。蹬腿要送髖助力,保持平衡,收腿時迅速按原路返回,力點準確。
3.2動作特征分析
3.2.1轉腳階段分析。重心前移階段決定了起動的速度,其支撐腿的蹬伸穩(wěn)固和髖關節(jié)的發(fā)力決定了正蹬腿的效果。在整個動作的完成中,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重心速度將十分重要,根據剪輯數據計算所得:
左腳未移動時踹擊腳離地時間為,趙:0.20秒;崔:0.16秒;王:0.09;潘:0.08秒,踹擊腳出時左腳轉腳時間:趙:0.06秒;崔:0.18秒;王:0.08秒;潘:0.04秒。趙、崔兩位同學在踹擊過程中,踹擊腿起動速度較慢。王、潘兩位同學單憑起動速度要快于趙、崔兩位同學。在測量踹擊腳轉腳時間長短來看趙、崔、王三位同學的距離要相對潘同學的長。由此可見趙同學雖然起腿速度慢,但是轉角速度快。而田同學不僅起動速度快,而且轉腳速度也快,相對力量也就會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可調整好距離向前追擊,而且由于速度快,敵手很難做出反映也就不易防守和反擊了。
3.2.2膝、踝關節(jié)的位移。膝關節(jié)的位移是體現(xiàn)展髖的主要方法。展髖是從折疊腿膝關節(jié)所在點到提膝最高點到踹出腳于膝關節(jié)所在點的展現(xiàn)。膝關節(jié)的位置對正蹬腿踹擊效果有直接影響。
正蹬腿踹擊膝關節(jié)角度大小不僅能釋放踹的最遠距離,還能提高踹擊的力量,更因為膝關節(jié)向前屈伸,髖關節(jié)的展髖,大腿與地面垂直而小腿與地面平行腳底對準攻擊方向等特點使動作更具有觀賞性。
膝關節(jié)的位移表示著正蹬腿踹擊的運動方向和正蹬腿踹擊的運行距離。踝關節(jié)的位移表示運動員是否正對攻擊目標,其幅度作用和膝關節(jié)相似。
四位同學的膝關節(jié)位移隨時間變化成正比,在0.04秒之后潘、王、崔這三位同學膝關節(jié)位移隨時間變化還是保持成正比關系。趙同學在0.04秒之后膝關節(jié)位移隨時間變化突然加大超過了崔同學。
四位同學的踝關節(jié)位移隨時間變化成正比,趙同學在0.04秒之后踝關節(jié)位移隨時間變化超過了崔同學。
潘、王兩名同學的踹擊腿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位移呈現(xiàn)平動上升,這說明踹擊腳在離開地面后沒有明顯的展髖動作,它跟隨膝關節(jié)的上升而持續(xù)上升,膝關節(jié)的最高點也就是踹擊腿直接踹向了目標。崔同學的位移曲線有圖微的波動,說明其動作中有展髖動作,但跡象不明顯。趙同學的曲線有較高明顯的波動,說明在踹擊過程中展髖明顯。
3.3收腿時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的變化和關節(jié)速度
有效地收腿既能加快完成側踹腿動作速度又能為第二次有效技擊提供條件。髖關節(jié)與膝關節(jié)角度越小越說明動作越平滑,回收時速度越快。如果髖關節(jié)角度變化不大,說明小腿在踹擊后直接下落。收腿時膝關節(jié)角度(數據僅供參考),潘:72.372;王:131.417;崔:150.169;趙:141.334。從膝關節(jié)角度可看出只有潘同學膝關節(jié)小于90度,說明有明顯的收腿動作,其他幾名同學角度相對說明踹擊腿未按原路線收回,而是在踹擊結束后下落,這樣加大了被接腿摔的可能性。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在保證正蹬腿技術正確的前提下,膝關節(jié)位移在起腿之后應隨時間的變化與高度的上升成正相關。在保證正蹬腿技術正確的前提下,踝關節(jié)的位移在起腿之后,膝關節(jié)位移達到最高點之前,踝關節(jié)的位移應隨時間的變化與高度的上升成正相關。
4.1.2正蹬腿的踹擊要注重髖關節(jié)的位移,在位移變化的基礎之上,才能充分發(fā)揮腿部、腰部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陸愛云.運動生物力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6):237-249.
[2]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5(1):12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