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武
摘 要:新媒體時代的“新”,正改變著傳統(tǒng)共青團工作的環(huán)境,特別是新的載體平臺、新的變革空間,都給傳統(tǒng)共青團工作帶來挑戰(zhàn)。傳統(tǒng)青年組織的影響力正被新媒體所弱化,工作方式的變革、團組織工作主客體地位的變化,都是當前共青團所需要面對的突出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的優(yōu)化,要審視當前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依托新媒體,重塑團組織與團員青年關系、提升團組織與團員青年互動質量、改進團組織工作思路,促進共青團工作的新發(fā)展。本文立足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就如何優(yōu)化共青團工作建設作了如下具體闡述。
關鍵詞:新媒體;共青團工作;挑戰(zhàn);路徑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1.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青年團組織的影響力下降。新媒體在廣大青年群體中,形成了強大的動員力、號召力,新時期下的青年被烙上了“網絡青年”的標簽,網絡化青年組織正成為一種更具活力、更具傳播力的組織形式。從影響力與號召力的視域而言,傳統(tǒng)青年組織的優(yōu)勢逐漸弱化,團組織行政化體系的聚集方式,正面臨來自新媒體下網絡青年組織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下的團組織活動對青年缺乏吸引力,傳統(tǒng)青年組織的組織文化、思想教育缺乏影響力。
2.新媒體下共青團工作的方式發(fā)生變革。新媒體構建了雙向互動式機制,傳統(tǒng)單向的工作模式難以形成積極有效的工作效力,新媒體環(huán)境中自由平等的人文優(yōu)勢在傳統(tǒng)共青團工作中得不到完整體現。青年個性張揚、追求自由發(fā)展,新媒體的自由空間,為青年們提供了多元化人生觀、價值觀的互動平臺。傳統(tǒng)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在面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中的新思潮、青年們的多元化價值體系面前,表現的“束手無策”,強調工作方式的創(chuàng)新變革。
3.新媒體環(huán)境下共青團主客體地位發(fā)生改變。在共青團工作中,團員青年則為被領導者、被教育者,被動式的角色關系導致團組織工作生硬,缺乏對團員青年有效的動員方式和引導方式。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自由平等的主客地位,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平等關系更加顯著,傳統(tǒng)行政式的動員與教育方式逐漸缺乏組織領導力。新媒體形成了新的主客地位,要求共青團工作應順應時代要求,在工作開展、組織領導中明確主客地位,讓平等互動式的共青團工作成為亮點。
二、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的優(yōu)化路徑
1.依托新媒體視域,重塑團組織與團員青年關系。青年對于新媒體的熱衷,源于青年對于新時代產物的重新定義,是對于新時期下文化精神的追求。為此,要從新的發(fā)展視域中對團組織與團員青年的關系進行重塑,讓傳統(tǒng)被動式的角色扮演,在開放、自由的空間得到轉變,讓新媒體的平臺優(yōu)勢,成為承載共青團組織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一是共青團組織要轉變關系定位,調整傳統(tǒng)主客思想,讓團員青年們的主體性作用,在共青團組織中得到充分體現。適應時代要求、響應青年呼喚,創(chuàng)造更具時代號召力、影響力的組織活動,讓團員青年接受教育和引領,也讓團員青年在主體地位中,獲得思想、個性的自由釋放。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履行團章規(guī)定的團員權利。共青團工作要關切團員青年之所需,解決團員青年發(fā)展問題,引領青年在新的時代浪潮中勇往前行。三是在工作方式上,共青團工作要聯(lián)系情感、搭建互動空間,讓團組織與團員青年之間建立和諧的互動關系,為工作方法的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的拓展創(chuàng)設條件要推廣互動式、調研式的工作模式。四是在話語方式上,要熟悉青年群體的語言風格,多用小故事解說大道理,善用感性素材宣傳理性主張,采用平等對話替代單向說教。堅持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工作方法。
2.依托新媒體思維,改進團組織工作思路。新媒體的“新”,在于以獨特的創(chuàng)新品質,影響著新一代人的成長。新媒體注重大數據思維,強調全體數據、混雜性和相關關系,這對于團員規(guī)模較大、工作涉及面廣但組織管理規(guī)范、信息化程度高的共青團組織而言具有較強的啟發(fā)意義。為此,團組織一是要構建宣傳陣地,把握信息傳播,吸引廣大青年們,提高團組織在團員青年學習生活中的影響力;二是從團員青年的立足點,搭建團組織與團員青年的互動空間,讓共青團組織成為團員青年的“知心朋友”,成為思想精神的領路人。習近平指出,共青團干部應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求團組織工作思路的轉變,要注重團組織與團員青年關系的建立,構建更具活力、更具親切力的組織團體。
3.依托新媒體技術,提升團組織與團員青年互動質量。從工作實踐而言,基層共青團組織適應新媒體時代,建立官方微信、微博,并且部分地市級以上共青團組織開辟了手機客戶端,這在很大程度上為共青團工作開辟了新平臺,對于提升團組織與團員青年的互動質量起到重要作用,傳統(tǒng)共青團工作渠道狹窄,單向的工作導向,表現出較大不適應性。一是要整合團組織內外部資源,借助新媒體形成載體合力。新媒體可以建立除了大眾傳播載體之外的課程載體、管理載體、文化載體、活動載體等載體間的有機聯(lián)系,提高載體的綜合建設水平。二是要培育共青團干部和青年團員的新媒體素養(yǎng),提高雙方的新媒體駕馭水平。新媒體技術同任何新興技術一樣,都要依靠技術的使用者來發(fā)揮其效力。不能 “一新就靈”,而要注重培育和引導新媒體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避免人成為產品的奴隸。三是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管理協(xié)調組織內部多個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步伐,避免資源濫用和重復建設。
總而言之,新時期下的共青團工作,正以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尋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空間。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共青團工作,正面臨的挑戰(zhàn),進一步要求共青團組織要審視新的環(huán)境,構建發(fā)展的新空間。在本文的探討中,新媒體時代的共青團工作建設,著力點在于夯實三個面:一是關系:依托新媒體視域,重塑團組織與團員關系;二是思路:依托新媒體思維,改進團組織工作思路;三是質量:依托新媒體技術,提升團組織與團員互動質量,讓共青團工作有新氣象、新作為。
參考文獻
[1]胡思文.新媒體時代下共青團對的當代青年影響路徑探究[J].青春歲月,2016(08).
[2]張艷.新媒體時代煤炭企業(yè)共青團工作的不足與對策[J].辦公室業(yè)務,2017(12).
[3]陳禮.談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才智,2017(05).
[4]張立峰.探析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J].戲劇之家,2016(09).
[5]馬翔宇.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