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平
作文自主修改是指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通過對初步形成的文章的審讀與寫作過程的反思,依據(jù)寫作目標和預期文本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學生對所寫文章的自主修改,是習作由初始形態(tài)向成型的保證。
一、樹立正確的作文觀
首先要讓學生形成關于作文的基本概念,即作文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動生活積累并積極思考,在某種誘因的激發(fā)下,將內心真實的感受用書面語言加以表達,以此與讀者進行的對話;其次,要引導學生了解完整的作文過程。學生的習作過程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初級階段即文章形成的初步階段,高級階段指在初級階段的基礎上,通過對文章的審讀及對習作過程的反思,將初級文本與預期文本加以比照,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最終形成正式文本。
二、明確讀者意識
首先要解決的是作者自身的定位:學生需要回答“我是誰?我要寫給誰看?”,在此基礎上才有我要寫什么?如何寫?
三、構建文章自主修改的標準
其一:寫作前,引導學生喚醒原有的相關生活積累,保證學生在資源相對豐富的背景下進行文本的醞釀與建構;其二:引導學生在習作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問,以此促進學生對正在形成中的預期文本的審視,讓其在學生心中逐步明晰;其三:對語言修改的指導,應注意保證兒童語言的真實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思考與情感。
四、文章自主修改的方法
1.文章審讀:一是外部提示,如使用卡片訓練學生,卡片上寫有“人們不知道我在說什么”“試著換一種方式說”等;二是自我提問,帶著問題進行文章審讀,有助于發(fā)現(xiàn)自己文章中的毛病。
2.修改的量與質:要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并保證高效地利用這些時間。
3.指出常見問題:觀念太少;文章某部分不恰當;沒有說明文章寫什么;概念欠完整;缺乏例證等。
4.幾種有效的文章修改方法:擱置法——暫時將待修改的文章擱置起來,等到第二天再拿出來修改;出版法——在學生的文稿初步形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審閱、編輯、出版他們自己的作品;案例法——把一些初稿與定稿、原稿與修改稿拿來讓學生比較,看看作者改了哪些地方,怎樣改的,為什么改,修改前后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從分析比較中得到啟示,從中揣摩作者的修改思路與方法;團隊討論法——在一個興趣較為一致的團隊中,通過審讀某一文章,大家分別發(fā)表關于修改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