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會
摘? 要:伴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推廣和普及,民俗藝術在多個領域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平面設計中運用民俗藝術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得到提升,設計人員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藝術、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藝術、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藝術。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民俗藝術符號可以促進抽象造型的發(fā)展,可以在平面設計中構建民俗藝術符號模型,還可以把民俗藝術符號與平面設計結構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關鍵詞:民俗藝術符號;平面設計;價值;設計人員
一、概述
人類與其它生物最大不同就在于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從而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符號是原始語言表達方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利用符號來交流思想,利用符號來表達更深刻的情感。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是把符號刻畫到一些器皿上來記錄對大自然與社會的認知,使原始的認知和情感保留了下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這些符號也得到了持續(xù)的優(yōu)化與完善。符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文化與文化之間的融合與碰撞,文化結構也得以拓展和演化,由此就形成了符號體系。對民俗藝術符號的研究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進行的。
二、在平面設計中
應用民俗藝術符號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人們的思維過程,就是讓世界變得符號化。思維就是對符號進行轉化、組合、選擇、重生的過程,可以說,思維的主體是符號,符號可以表現(xiàn)出人類的思維。進行平面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遞信息,在二維空間中規(guī)劃文字之間的相互關系、比例、位置等,就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然而,這與一般意義上的思維過程不一樣,平面設計是平面設計人員內心的思維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平面設計就是為了應用平面媒體對信息進行傳播。平面設計的主要手段與依據(jù)是符號原理和符號方式。平面設計自身就屬于一種符號表現(xiàn)方式,平面設計人員利用平面設計作品向觀眾傳遞自己的思想觀念與論點,從而實現(xiàn)勸說、勸導、引導、教育的作用。觀眾通過觀賞平面設計作品,然后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作出判斷,從而體會到設計人員所要體現(xiàn)的思想觀念。這種符號是否能夠被觀眾有效地、快速地、正確地認知和接受,成為了平面設計作品是否取得成功的衡量標準[1]。
(一)把民俗藝術符號應用在平面設計中可以促進抽象造型的發(fā)展
在20世紀初,人們運用民俗藝術符號來設計抽象的事物,不但很好地傳承了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人們通過民俗藝術符號來展現(xiàn)自己對外在事物的認識,對飽滿而又獨立的藝術形象進行構建,由此使民俗藝術符號的應用結構質量得到了提升。在設計平面作品的過程中,有機地統(tǒng)一了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創(chuàng)作風格,同時也使得我國的民俗藝術符號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人民群眾在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中可以感受到和諧、吉祥、幸福等道德層面的情感。正是有了這些情感,在設計平面作品的過程中,應當科學、有效、充分地利用民俗藝術符號,從而展現(xiàn)出不一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造型。
除此之外,在設計平面作品的時候,廣告設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利用民俗藝術符號,增強藝術表現(xiàn)力,對以設計為基礎的大眾心理模型進行構建,使用受眾容易接受的元素,使人們對文化內容與文化信息的認知得到提升。中國的平面設計項目正在不斷地完善和優(yōu)化,充分借鑒了國外的優(yōu)秀設計經(jīng)驗,把更多的民俗藝術符號、淳樸的情感融入到了平面設計作品之中,使視覺藝術符號更加多樣化,使平面設計的抽象藝術造型有更大程度的發(fā)展。
(二)在平面設計中構建民俗藝術符號模型
在傳統(tǒng)藝術中,最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就是民俗藝術。民俗藝術是隨著民間風俗而形成的藝術方式,并且在民間世代傳承,有著非常明顯的民族特色。例如民間刺繡、民間繪畫(布畫、刺繡、蠟染、壁畫、年畫等)、民間祭祀(紙錢、紙房、紙人、泥塑等)、民間雕刻、民間家具、民間建筑物、民間玩具(泥人、風箏、毽子、蹴鞠等)、民間演出(皮影戲、京劇、粵劇、山東大鼓、河南梆子等)、民間剪紙、民間小物品(香囊、折扇、鳥籠等),這些都是具有明顯民族特色的民俗藝術。與傳統(tǒng)人文藝術更加注重觀賞性相比,民俗藝術有更強的實用性。創(chuàng)作民俗藝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欣賞,而是創(chuàng)作出精神上或物質上具有實用價值的物品,屬于人民群眾的生活藝術。民俗現(xiàn)象、民俗事物的主要表現(xiàn)是民俗藝術符號,其可以對民間理念、民間經(jīng)驗以及民間認知進行不間斷地傳遞。從圖形語言與視覺信息傳達的層面來講,民俗藝術符號認讀性非常廣泛,民俗藝術屬于人民群眾的藝術,屬于中國人民群眾長期以來在生產(chǎn)和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藝術方式,是一種群體化創(chuàng)作的結晶,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完善和優(yōu)化,直至后期才能夠發(fā)展成為比較成熟的藝術作品,由此決定了民俗藝術是大部分人或者某個區(qū)域的情感與思想的共同表現(xiàn)[2]。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和民族間的不斷融合,很多民俗符號已經(jīng)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認知的民俗藝術符號。在設計平面作品的時候,應用民俗藝術符號可以使圖像所要表達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同時也可以使傳播渠道得到拓展,使民俗藝術得到更加有效地、范圍更廣地傳播。
近些年以來,伴隨著民俗藝術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民俗藝術符號不但是文化傳播的有效方式,而且能夠使民俗藝術的傳播工作與設計工作更好的展開。利用民俗藝術符號的三種表現(xiàn)方式可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立藝術風格與藝術體現(xiàn)方式的作品,可以使作品的藝術性得到提升。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可以讓圖像發(fā)揮出暗示作用。除此之外,也使以隱喻為主的抽象符號能夠得到生動的體現(xiàn),使民俗藝術符號與心理感知之間建立起更好的聯(lián)系。
(三)可以把民俗藝術符號與平面設計結構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民俗藝術符號,屬于藝術意識符號化的表現(xiàn),在運用符號與傳遞符號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是思想理念的組合與轉化,尤其是在二維空間中,平面設計人員在進行構圖的時候,利用互動關系和一定的比例,對科學的、有效的藝術處理方式進行了構建,使人民群眾從平面設計作品中領悟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文化信息得到更加有效的傳遞。平面設計人員運用符號來傳達可以使文字所無法表達的思想感情得到直接的體現(xiàn),應用民俗藝術符號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種情感認知[3]。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平面設計中應用民俗藝術符號包括三個層面:1.指示符號。在應用民俗藝術符號的過程中,指示符號使用頻率并不高。然而,在人們真實的生活中,指示符號必不可少,例如路標、指示牌、警告牌、交通標志等,重點是利用符號體現(xiàn)出時空中的關聯(lián)與因果關系。2.象征符號。這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符號自身與符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形象沒有必然的關系,是一種長期以來通過很多人的感知而形成的聯(lián)想綜合形成的,也就是社會習俗。必須以人們長期的意識形態(tài)為基礎,才能夠使象征符號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例如,藍色象征著冷靜、冰冷、安逸、理智、文靜、憂郁等,紅色代表著革命、熱情、奔放、活潑、開朗等,仙鶴、烏龜、桃子代表著長壽。而民俗藝術符號的象征符號則更加的抽象,例如牡丹象征著富貴,蓮花象征著潔身自好、純潔,梅花象征著不畏艱難。3.圖像符號。重點是運用圖像結構,運用模擬方式和類似的對象把作者的思想觀念和情感直接體現(xiàn)出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肖像,讓人們有直觀的體驗,很容易就能夠辨別出圖像符號,具備民族特色的人物肖像是一種主要的民俗藝術圖像符號[4]。
在設計平面作品的過程中,如果想要讓這三個層面的符號既具備深刻的認知意義又能夠讓人們具有很高的認可程度,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對這三個層面的符號進行合理的、有效的運用。從當代設計的角度來講,應當選擇具有廣泛受眾基礎的視覺符號,并且對傳統(tǒng)的視覺符號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從而實現(xiàn)傳輸新信息的效果。通過這種方式,視覺符號不但具備傳統(tǒng)的認讀性,而且具新符號的內涵,凸顯出了設計理念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把民俗藝術符號應用到平面設計之中,可以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使設計理念得到拓展和完善,使中華民族具有更強的凝聚力,使中國的民俗文化得到更加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從而使我國的平面設計與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融合。
參考文獻:
[1]雍亞迪.淺談民俗文化中傳統(tǒng)符號在當代標志設計中的體現(xiàn)[J].西部皮革,2018(13):116-118.
[2]張麗雍.試論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12):29-31.
[3]張徐曼.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平面設計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9(1):146-147.
[4]屈爽,趙麗麗,肖亞.關于中國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才智,2018(22):213.
作者簡介:孫會會,碩士,山西省德州市齊河縣胡關屯鎮(zhèn)中心幼兒園教師。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