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華
摘 要:《端午粽》選自作家屠再華寫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燈》,這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特別適合兒童閱讀。課文主要介紹了外婆包的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說明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意義。
關鍵詞:教學;語文;文字
一.說文解字,導入課題
曾經(jīng)有一位名師說過的一句話是:教師要快樂的教學,學生要快樂的學習。是啊,興趣是老師,上課伊始,我首先用一副美麗的粽子圖片,讓學生觀察,說出粽子的特點。相機引導,認“粽”,學習新偏旁“米”,并相機正確書寫“米”,再次觀察圖片,說說什么時候吃粽子呢?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走進課堂。
再次,端端正正在黑板上一筆一畫書寫“端”和“午”字,邊寫邊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講解“端”和“午”字的字義?!岸恕北硇恼??!拔纭蹦诵稳葑约核?,所行像中午的太陽普照大地般沒有黑暗自私的一面。因此,“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同學們知道是哪一天嗎?它的由來是?
孩子們齊聲作答:“五月初五”?!笆菫榱思o念屈原?!弊寣W生找到相關的自然段,并讀一讀。師相機引導孩子們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在班上上進行展示,并出示課件了解“屈原”其人。孩子們七嘴八舌:“屈原懷才不遇,當時楚懷王把他流放的時候聽到楚國都城被攻陷,悲憤異常,跳江自殺?!薄叭藗兩岵坏觅t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他?!薄盀榧漓胪督那?,人們在五月五日那天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害怕被魚兒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后來,吃粽子成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备鞣N版本從他們的嘴里流露出來?!皩W本課堂”正當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適當引導下,實現(xiàn)師生的平等對話,以此來完成學習目標。在此基礎上,教師相機引導“五”古義同“吾”意為:過去的怨恨讓它過去吧!從今以后洗心革面,端正品行,為了滅除人生的煩勞讓自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重新開始吧!端午節(jié)還有洗心革面的意思。溫儒敏先生曾說“閱讀教學在小學一二年級,主要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開始接觸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能夠多多少少做到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的詞句的意思。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天性,培養(yǎng)“興趣”?!睘榇?,孩子們既輕松的理解了“端午”二字,又了解到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并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達到開課以來的小高潮。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還給學生,采用了多種方法識字,如:帶拼音讀,同桌互讀,小組互讀,小老師領讀,齊讀,開火車讀,交流識字方法等等。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生字,由扶到放,反復認讀,鞏固識字。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我是讀詞王”游戲環(huán)節(jié),為獲取更多的詞卡,學生們都踴躍發(fā)言,認真聽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三.走進課文,練習書寫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會用恰當?shù)恼Z調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學設計,力圖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課文,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上課時,我采用了在情境中讀,自由讀,抽生讀,賽讀 等讀書方式。如文中的粽子是誰做的?讓學生把那句話,在文中找出來,并有情感地讀一讀。是啊,外婆特別想念我,希望我們早點回到家。此環(huán)節(jié),先自由讀,再指名讀,賽讀,分男女讀。充分讀出外婆“盼望團聚”的心情。
那外婆的粽子長成什么樣呢?外面包著一層綠綠的箬竹葉。相機引導書寫“葉”。外婆的粽子味道怎樣?十分好吃。學習書寫“分”字?!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ぷR字教學與閱讀相結合,體會漢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義。并
四.聯(lián)系生活,練習說話
除了朗讀之外,我設計了說話訓練,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從而積累語言文字。例: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說說粽子的顏色形狀:外面包的葉子:綠綠的;里面的米:白白的;餡是:紅紅的。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學生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話說“端”字,表心正。根據(jù)第一自然段:一到端午節(jié),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展示“一到------------------,就___?!本涫竭M行說話訓練。(有的孩子說“一到冬天,媽媽就帶去堆雪人,打雪仗。有的說一到中秋節(jié),外婆就給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月餅。”......)用多種方法表揚,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放心說,一年級的孩子說出了一些連我都沒有想到的答案,尤其當節(jié)日里,親人之間的那種濃濃的親情及熱烈的節(jié)日氛圍,在話中潤物無聲的,潛入了孩子們的心里。孩子們積極思維,調動生活實際,與文本進行了深層次的對話。
如果說以上是這節(jié)課的收獲,那么,我上完課的遺憾也很多:主要是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課堂的生成還有待加強,當學生的回答或問題突如其來時,也許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自己心里不知道如何應對,慌亂緊張,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還不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提高,多練習,多磨練。
參考文獻:
[1] 齊鈺萍.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成語積累的教學反思[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 徐春娟.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3] 董麗欣.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