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郭沫若當選首屆院士的原始文獻舉證

        2019-09-10 07:22:44沈衛(wèi)威
        名作欣賞 2019年2期
        關(guān)鍵詞: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傅斯年

        沈衛(wèi)威,1962年2月7日生,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人。1981至1991年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學士.碩士),南京大學(博士)。1991至2001年在河南大學執(zhí)教,2002年1月始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胡適、茅盾、高行健、“學衡派”及民國學術(shù)思想史研究。著有《無地自由——胡適傳》《回眸“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的現(xiàn)代命運》《民國大學的文脈》等。

        現(xiàn)代新文學陣營中,“五四”時期的三位詩人胡適、郭沫若、傅斯年,于1948年的首屆院士選舉中,分別在中國文學、考古學、歷史學三個學科內(nèi)當選院士。反對國民黨政權(quán)的郭沫若當選為國民政府的首屆院士,這是當時學術(shù)界的一件大事。就首屆院士選舉的過程,學界先行者已有若干文章呈現(xiàn),我在此前的相關(guān)著述中依據(jù)《胡適日記》《夏鼐日記》《傅斯年手札》,也有初步的論述,新近發(fā)現(xiàn)的原始檔案文獻——在最初的提名推薦過程中,胡適、梅貽琦、傅斯年及河南大學的四份推薦票,使郭沫若在小組得票第一,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最為確鑿的實證。討論、投票的關(guān)鍵時刻,胡適又負責任地引導,使郭沫若在自己并不知情的民國學術(shù)現(xiàn)場,順利當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本文以原始、清晰、準確的官方檔案文獻為基本事實,結(jié)合當事人的日記、書信,二重證據(jù),同時捕捉幾個興奮點,在現(xiàn)場敘說人事,以細節(jié)展示“純粹學術(shù)”和“以學術(shù)立場為主”的首屆院士選舉,并以此重溫和弘揚百年來“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五四”精神。

        由動議到提名

        據(j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三九三1085《中央研究院辦理第一次院士選舉經(jīng)過情形節(jié)略》及《中央研究院京滬評議員談話會記錄》顯示,中央研究院第二屆評議會第三次年會于1946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南京召開。本次年會的一大亮點是,會上討論了在中國建立院士制度這一嶄新的話題。這是中國院士制度史上的一次關(guān)鍵性會議,也是戰(zhàn)后中國科學工作恢復重建并以嶄新的姿態(tài)邁向未來的一件大事。

        194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正式在中國建立院士制度,并由中央研究院主持選舉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胡適,于3月15日,應邀赴南京,參加中研院評議會談話會,具體商討中研院院士選舉法草案。這事關(guān)系到下一步的形勢走向和學術(shù)影響,與會者都十分謹慎。會上,原廈門大學校長、時任中央研究院總干事兼物理研究所所長的薩本棟,與歷史語言研究所(下簡稱“史語所”)所長傅斯年兩位評議員,受評議會委托各擬了一份選舉草案(《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規(guī)程草案》),提交會議討論。薩、傅二人分別代表數(shù)理生物、人文社會兩大學科,各有自己的學術(shù)背景和學科優(yōu)勢?!斑x舉規(guī)程草案”的起草很關(guān)鍵,起草人的立場和思想導向?qū)⒅苯佑绊懭蘸蟮膶嶋H選舉過程。后經(jīng)15日的談話會商定,推舉“胡適、翁文灝、薩本棟、傅斯年、茅以升、吳有訓、李濟七評議員慎重起草,由薩本棟召集,于三月二十六日舉行全體談話會審查”。這七人中,胡、傅、李在人文學科,屬于師生聯(lián)盟,更是一個學術(shù)研究共同體和學術(shù)利益共同體。特別是胡、傅特殊的師生關(guān)系,將直接影響乃至左右人文學科院士評選工作。也就是說,規(guī)矩是人定的,執(zhí)行操作過程也是人為的,話語權(quán)最重要。

        17日,中央研究院院士評議會談話會舉行第二次會議,繼續(xù)商討“院士”選舉法。長期在中央研究院工作,并一度擔任總干事的史語所所長傅斯年擬出的第二草案,被會議接受,用作進一步討論的基礎。之后便進入第一次院士選舉的正式籌備工作:擬定候選人評議員名單,提出院士候選人名單,批準《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規(guī)程》。

        據(jù)余又蓀記錄整理的《七評議員起草院士選舉規(guī)程小組會記錄》稿本顯示,這份由傅斯年起草的稿本,在3月17日午后的討論中,對數(shù)理、生物及人文三組分科及各科人數(shù)分配,“討論甚詳”,數(shù)理、生物兩科不設限制,而“對人文組中國文學一科限定‘所選以領導文學風氣及精研經(jīng)籍者為限,文藝創(chuàng)作家不在內(nèi)’一點,均表贊同”。在假定各科人數(shù)分配上,中國文學為五人(并注有最少三人,最多六人),屬于人文組內(nèi)中國文學、語言學、史學、哲學、考古及美術(shù)史、政治學、經(jīng)濟學、社會學、法律學、教育學、人文地理學、民族學十二個學科專業(yè)中人數(shù)最多的。這是日后吳稚暉、張元濟能夠在人文組哲學、中國文學兩科被提名并當選最為關(guān)鍵的程序上的依據(jù)。

        “京滬評議員談話會”在3月26日修正通過了七位評議員起草的《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選舉規(guī)程》,內(nèi)容共五章十七條,分為:總則、提名、院士候選人資格之審查、院士之選舉、附則。

        在這天的評議員談話會上所確立的“本院院士第一次之選舉”總額至少八十一人的原則,在日后得到充分的執(zhí)行。

        這份完備的選舉規(guī)程,對院士的選舉資格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這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兩項,也是為什么一些“學術(shù)機關(guān)領導”隨后能夠當選為院士的依據(jù):

        其一,對所習的專業(yè)有特殊著作、發(fā)明或貢獻;

        其二,專業(yè)學術(shù)機關(guān)領導或主持在五年以上,成績卓著。

        在上述選舉法出臺之后,即開始商議院士的人選。

        國立中央研究院擬好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籌備會通告》,于5月12日交國內(nèi)各大報紙刊登,并明確指示連續(xù)刊載三日。其核心內(nèi)容為:

        第一次選舉之院士名額為八十人至一百人,分配于數(shù)理、生物及人文三組;由各大學、各獨立學院、各著有成績之專門學會或研究機關(guān),提名院士候選人。茲特登報通告,本院第一次院士候選人之提名期間自登報之日起至三十六年七月二十日截止。

        時值1947年8月20日截止(原定7月20日截止?!秶⒅醒胙芯吭旱谝淮卧菏窟x舉籌備會通告》中說,因“抗戰(zhàn)期中被提名人之著作每多散佚匯集頗費時日紛請展期”,特將截止日期延至8月20日。因為這個緣故,申報提名截止時間有變化,即延長一個月,所以就有兩份不同的提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全國各大學及多家科研院所,共提名有效院士候選人510人,經(jīng)籌備會根據(jù)申報要求,一審通過402人,并順利提交10月15日舉行的第四次評議會討論。

        前后兩個提名統(tǒng)計表,分類有所不同。第一份: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三九三1597(《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人提名冊、大學提名統(tǒng)計表、中央研究院院士被提名人姓名編號對照表》,分為大學、獨立學院、專門學會研究機構(gòu)分類編號共408號,中央研究院排在最后,編為408號。

        第二份: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三九三1599《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提名機構(gòu)統(tǒng)計表、院士提名科別編號細目》,分為大學、獨立學院、專門學會研究機構(gòu)、其他提名,分類編號共509號,“自提”為最后509號。其中,中央研究院內(nèi)各研究所分開,史語所為410號,中央研究院院部為419號。

        據(jù)三九三1597《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人提名冊、大學提名統(tǒng)計表、中央研究院院士被提名人姓名編號對照表》、三九三2600(4)《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提名表格》,大學提名535人,排在前六位的是國立清華大學134人(另一份三九三1599《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選舉提名機構(gòu)統(tǒng)計表、院士提名科別編號細目》提名表統(tǒng)計為136人)、國立北京大學119人、國立武漢大學99人、國立中央大學37人、國立河南大學28人(另一份三九三1599提名表統(tǒng)計為13人)、私立金陵大學27人。

        機關(guān)提名203人,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央研究院155人、中央地質(zhì)調(diào)查所26人、國立北平研究院12人。

        獨立學院提名30人。

        專門學會提名75人(另一份提名統(tǒng)計為73人)。

        郭沫若被推薦是超越政黨政治,學者看重學術(shù)本身的最好例證。

        從檔案文獻可以明顯看出,從選舉規(guī)程起草,到候選人提名及投票表決的整個過程中,胡適、傅斯年實際上左右著人文學科的人選。當然,胡適作為北京大學校長,本身又是此次院士選舉“人文組”的召集人,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quán)?!爸袊膶W”學科的選人標準是:不推薦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而是要研究語言文學的專家。“語言學”學科推出的都是既通曉現(xiàn)代語言學,而又研究古漢語的專家: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王力、黎錦熙、張公輝。“哲學類”的選人標準是:不推薦追求形而上的玄學論者,而是傾向于實證研究的哲學史家,如湯用彤、金岳霖、鄧以蜇、馮友蘭、陳康、嵇文甫、徐光榮、羅倬漢、倪青原、郭中一。

        盡管人文組中國文學、外國文學中沈兼士、楊樹達、張元濟、余嘉錫、吳敬恒(稚暉)、胡適、朱光潛、劉文典、李笠、欒調(diào)甫、石永橋、唐蘭、余上沅、羅根澤、戴傳賢、朱自清、沈尹默、容庚、古劍塵、趙景深、鄭業(yè)建、吳宓、郭紹虞、呂湘、劉永濟、劉賾、袁昌英、樓光來、張志超、羅正晫、陳竹君、焦菊隱、梁實秋、蔣復璁、羅倬漢、傅抱石、黃若舟、吳金鼎、徐鴻寶、徐中舒、鄧以蟄、方東美、潘天壽等文學、繪畫教授都被提名,并有“考古及藝術(shù)史”候選人門類的設立,但研究外國文學和中西繪畫的教授沒有一人最后當選,藝術(shù)史也沒有,只有梁思成的建筑史研究,勉強和藝術(shù)沾點邊,但更多的是靠近建筑學。

        自由職業(yè)者郭沫若被胡適以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推薦,是因為胡適看中了他在甲骨文、上古史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這也正是詩人郭沫若1927年轉(zhuǎn)行后,依靠學術(shù)研究成就征服業(yè)內(nèi)人士的實力體現(xiàn)。

        胡適在5月22日的日記中記錄有他向中央研究院總干事薩本棟、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發(fā)出的人文學科的部分擬提名人選:

        哲學:吳敬恒、湯用彤、金岳霖

        中國文學:沈兼士、楊樹達、傅增湘

        史學:張元濟、陳垣、陳寅恪、傅斯年

        語言學: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

        考古學及藝術(shù)史:董作賓、郭沫若、李濟、梁

        思成

        人文地理:無

        民族學:無

        在兩個他不熟悉的學科,胡適沒有提名。中研院的檔案中,這份由胡適簽章的名單被保存完好(圖1)。

        傅斯年是胡適的學生,二十多年的特殊師生關(guān)系,使得他二人在許多事情上,配合得十分默契。傅斯年個人的意見,胡適多能聽得進。

        傅斯年在1947年6月20日給胡適寫下的這封信中顯示:

        適之先生:

        話說天下大亂,還要院舉院士,去年我就說,

        這事問題甚多,弄不好,可把中央研究院弄垮臺,大家不聽,今天只有竭力辦得他公正、像樣,不太集中,以免為禍好了。

        目前開會商量,應該在提名中不忘了放名單(不必即日舉出,此會不能包辦也),盡力想南方人士而不可多得。茲將當日所寫之單送上一看,但請千萬秘密。

        有涉人文組者:

        (一)人文與社會科學平等數(shù)目,殊不公,因前者在中國比后者發(fā)達也。孟和原單標準,在低減后可也。我看人文方面非二十人不可。分配如下:

        中國文學四、史學六、考古及美術(shù)史四、語三、哲三。

        我個人覺得以上單子,可如下分配。

        中國文學:①吳、②胡(以上是文學風氣者)、③楊樹達(經(jīng)籍考定)、④張元濟(古本流傳,泛言,不能專就百衲本言,因此書??庇洸⑽纯幸玻?/p>

        史學:①陳、②陳、③傅、④顧頡剛、⑤

        蔣廷黻(近代史尚無第二人)、⑥余嘉錫或柳詒

        徵(柳不如余,但南方乃不可無一人)c

        考古及美術(shù)史:①李濟、②董作賓、③郭沫若、

        ④梁思成。

        哲學:湯、馮、金。

        語言:趙、李、羅。⑧

        1947年7月17日,胡適致函院士選舉籌備委員,并提交由他簽名的《北京大學提出中央研究院院士提名名單》,共119人:

        數(shù)理組

        數(shù)學十人

        姜立夫、陳省身、熊慶來、蘇步青、陳建功、

        申又棖、樊畿(土畿)、許寶騄、華羅庚、江澤涵

        物理九人

        吳大猷、葉企孫、饒毓泰、吳有訓、趙宗堯

        (忠堯)、周培源、嚴濟慈、李書華、丁燮林

        化學十一人

        吳憲、趙承嘏、莊長恭、薩本鐵、紀育灃、朱

        汝華、孫學悟、曾昭掄、高崇熙、楊紹曾、黃子卿

        地質(zhì)學十人

        李四光、翁文灝、章鴻釗、謝家榮、朱家驊、

        斯行健、黃汲清、葉良輔、楊鐘健、孫云鑄

        工程學四人

        侯德榜、顧毓琇、薩本棟、周仁

        生物組

        動物學三人

        童第周、貝時璋、陳楨

        植物學七人

        湯佩松、戴芳瀾、殷宏章、胡先骕、羅宗洛、

        張景鉞、曾呈奎

        心理學三人

        汪敬熙、陸志韋、臧玉淦

        生理學四人

        林可勝、徐豐彥、馮德培、沈離淇

        醫(yī)學十五人

        馬文昭、胡正詳、湯飛凡、陳克恢、李宗恩、

        胡傳揆、威壽南、劉士豪、張孝騫、鍾惠瀾、關(guān)頌韜、

        孫克基、劉瑞恒、謝志光、馮蘭洲

        農(nóng)學七人

        俞大紱、程紹回、陳嶸、李先聞、胡經(jīng)甫、

        鄧植儀、黃瑞綸

        人文紐

        經(jīng)濟系九人

        楊西孟、蔣碩杰、趙乃摶、陳總、何廉、方顯庭、

        楊端六、馬寅初、陶孟和

        政治學三人

        蕭公權(quán)、周鯁生、張奚若

        法律學三人

        李浩培、郭云觀、吳經(jīng)熊

        哲學二人

        湯用彤、金岳霖

        歷史學四人

        陳寅恪、傅斯年、陳垣、顧頡剛

        語言學三人

        趙元任、李方桂、羅常培

        中國文學七人

        沈兼士、楊樹達、張元濟、胡適、余嘉錫、

        吳敬恒、唐蘭

        考古學四人

        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郭沫若

        藝術(shù)史一人

        梁思成

        胡適將吳敬恒列為中國文學組提名,是有自己特殊考量的。胡適并不是看重吳敬恒作為國民黨元老的特殊身份,而是強調(diào)吳敬恒身為“現(xiàn)存的思想界老前輩,他的思想比一般哲學教授透辟得多”。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吳敬恒在中國文學學科被提名,是因為他長期對推進國語所做的貢獻。民國建國的幾十年間,從1913年2月15日,“讀音統(tǒng)一會”在北京成立,到1920年4月21日“讀音統(tǒng)一會籌備處”改名為“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成為教育部內(nèi)常設機關(guān);又發(fā)展到1928年12月12日,“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改名為“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直到1935年7月18日,教育部令改“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為“國語推行委員會”。吳敬恒一直是這個組織的實際領導者,并撰寫有《三十年來之音符運動》等專著。他對推動國語運動,對國語文學語言形式的變革,有著他人不可取代的成就。這在中國新文學的倡導者胡適看來,是應當給予足夠的肯定的。

        事后的選舉結(jié)果顯示,在胡適提名的人文組哲學、歷史學、語言學、中國文學、考古學、藝術(shù)史六個學科的21人中,當選18人,只有沈兼士、唐蘭、羅常培落選。有四個學科竟是全部當選,這既是胡適學術(shù)判斷的強力體現(xiàn),也是他掌握話語權(quán)的權(quán)力體現(xiàn)。

        這119人,胡適的提名有三種動機:一、必須提名的,如北京大學同人,他作為校長,當選院士多少,與自己的校長身份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更關(guān)系到北京大學的學術(shù)地位;二、主動提名的,如學術(shù)界的著名學者、師友、弟子;三、被動提名的,如唐蘭。特別是別人找到他,請求他提名,他不好當面拒絕。尤其是一些人自己將提名表填好,來找他當面簽字的,更是無法拒絕,他只好簽名、蓋章。當然,胡適也有自己堅持的原則,他對所有自己同意的提名者,一律在過目后,親自規(guī)范地用毛筆簽名。相比之下,梅貽琦、周鯁生、朱家驊、李四光、陶孟和、趙太侔、沈宗瀚等多位大學校長、院長、所長或?qū)W會會長的提名,多使用簽名章。內(nèi)舉不避親,胡適推舉自己的內(nèi)弟(江冬秀的堂弟)江澤涵,也自我推舉,自己提名自己。

        三觀卷宗中前后兩份統(tǒng)計表三九三1597和三九三1606、三九三2600(4)兩卷相同表格顯示,郭沫若在“人文組考古藝術(shù)史科”被四個單位提名,排名第一,提名的單位是清華大學(編號Iii)、北京大學(編號112)、中央研究院(編號408)、河南大學(編號113)。梁思成(編號iii、112、408)與董作賓(編號112、113、408)是并列獲得三個單位提名。李濟(編號112、408)與梁思永(編號112、408)是并列獲得兩個單位提名。

        四家單位(個人)提名郭沫若,依次是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學校編號111)(圖2)、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學校編號112)(圖3)、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中研院編號408)(圖4)、國立河南大學(學校編號113)(圖5)。目前尚未找到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姚從吾具體提名郭沫若的檔案表格頁面,但檔案顯示有他以校長身份提名數(shù)理組、生物組樊映川、郝象吾的推薦表,和人文組徐炳昶、蔣復璁、稽文甫、馮友蘭的推薦表。大學提名都是簽署校長的名字或印章。姚從吾自北京大學畢業(yè)后留學德國,為蒙元史研究專家。在1947年8月18日一封加蓋河南大學公章打印件河南大學致中研院的信中,列舉有33位被舉薦人的名字,沒有郭沫若,8月26日一封加蓋河南大學公章打印件河南大學致中研院的信中,有郭沫若。原信內(nèi)容稱“茲復增提黃敦慈魯斐然郭沫若吳大猷饒毓泰江澤涵華羅庚諸先生為貴院院士候選人除俟將提名表填齊另連同著作等件函送外相應先行函達查照為荷”(圖6)。中研院檔案中有一份專門就河南大學所推薦的院士候選人因未送提名表,因而有12人未列入提名冊的情況顯示,其中沒有郭沫若,這說明郭沫若已經(jīng)被列入。

        由此可見,郭沫若本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得到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國立河南大學和一位專業(yè)研究機構(gòu)負責人的提名推薦,并獲得本學科排名第一。人為的干涉或政治的加害也難以抵擋上述四家最為強大的學術(shù)公推力。也可以說,此時,作為學者的郭沫若是值得胡適、梅貽琦、傅斯年、姚從吾充分敬重的。

        在檔案三九三3100(1)里一份傅斯年、吳定良、陳寅恪三人簽名的提案《請決定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后進行之方針案》(沒有署名具體時間)中有第六項,即歷史語言研究所同人的學術(shù)堅守:

        本所應永久保持其“純粹學術(shù)”之立場,遵

        守西洋各國“學院自由”之原則,不以注重實際

        問題對此有所違反。

        這是陳寅恪、傅斯年與歷史語言研究所同人的精神之約,也是他們知行合一的具體表現(xiàn)。

        從檔案文本可以明確看出,此事整個過程,郭沫若并不知情。他既沒有“自提”(自己提名),也沒有向當事者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這純屬推舉者和評審者的學術(shù)行為。

        因不同意見而在投票表決后勝出

        胡適于1947年10月13日到達南京,出席在雞鳴寺中央研究院院部舉行的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

        據(j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三九三1558《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二屆第四次年會紀錄》所示,10月15日,中央研究院評議大會正式召開。依照中央研究院既定的組織法“評議會條例”,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二屆評議員分為“當然評議員”和“聘任評議員”。其中“當然評議員”就是當時中央研究院的代院長、北平研究院院長、總干事和各研究所所長:

        朱家驊、李書華、薩本棟、丁燮林、吳學周、

        周仁、李四光、張鈺哲、竺可楨、傅斯年、汪敬熙、

        陶孟和、王家楫、羅宗洛、趙九章、姜立夫

        “聘任評議員”為:

        姜立夫、吳有訓、李書華、侯德榜、曾昭掄、

        莊長恭、凌鴻勛、茅以升、王寵佑、秉志、林可勝、

        陳楨、戴芳瀾、胡先輔、翁文灝、朱家驊、謝家榮、

        張云、呂炯、唐鉞、王世杰、何廉、周鯁生、胡適、

        陳垣、趙元任、李濟、吳定良、陳寅恪、錢崇澍

        根據(jù)選舉院士的實際工作需要,將原有的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當然評議員、聘任評議員與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委員,組織到一起議事,共同參與選舉會議,形成由“評議會代行其職權(quán)”的學術(shù)權(quán)力格局。

        據(jù)胡適日記記錄,評議會在16日上午,召開分組審查會議,共分為:(一)數(shù)理組,(二)生物組,(三)人文組。胡適為人文組召集人,即組長。評議會議在下午召開大會,議定出“數(shù)理組”和“生物組”的候選人名單。胡適在晚上負責擬定“人文組”院士資格的“合格之根據(jù)”,連續(xù)工作八個多小時,第二日凌晨四時才完成。

        評議會在17日繼續(xù)召開大會,決定由推薦人整理各組所擬“考語”,并將在大會上決定出候選人名單。經(jīng)過評議會鄭重審查,純粹以學術(shù)之造詣為衡量標準,一致通過150人為第一次院士候選人。

        最后定下的這150位候選人名單,其中“數(shù)理組”49人,“生物組”46人,“人文組”55人。具體人員名單在當天晚上七點的例會上公開,隨后才由中央研究院以公告正式發(fā)布:

        國立中央研究院公告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茲經(jīng)本院第二屆評議會第四次大會依法選

        定第一次院士候選人,數(shù)理組四十九人、生物組

        四十六人及^文組五十五人,特為公告如后:

        數(shù)理組四十九人

        江澤涵、姜立夫、許寶鵦、陳省身、陳建功、

        華羅庚、熊慶來、蘇步青、吳大猷、吳有訓、李書

        華、周培源、桂質(zhì)廷、葉企孫、趙忠堯、嚴濟慈、

        饒毓泰、朱汝華、吳憲、吳學周、紀育灃、孫學悟、

        莊長恭、曾昭掄、黃子卿、尹贊勛、王竹泉、朱家

        驊、李四光、李善邦、孟憲民、俞建章、孫云鑄、

        翁文灝、黃汲清、楊鐘健、謝家榮、竺可楨、王寵

        佑、汪胡楨、周仁、施嘉煬、侯德榜、茅以升、凌

        鴻勛、程孝剛、蔡方蔭、薩本棟、羅忠忱

        生物組四十六人

        王家楫、伍獻文、朱洗、貝時璋、秉志、胡經(jīng)

        甫、陳世驤、陳楨、童第周、劉承釗、胡先骕、段

        宏章、秦仁昌、張景鉞、裴鑒、劉慎諤、錢崇澍、

        戴芳瀾、羅宗洛、饒欽止、李宗恩、胡正詳、洪式閭、袁貽瑾、馬文昭、張孝騫、湯飛凡、馮蘭洲、劉士豪、陳克恢、黃嗚龍、吳定良、汪敬熙、陸志韋、藏玉淦、林可勝、徐豐彥、湯佩松、馮德培、蔡翹、李先聞、俞大紱、馮澤芳、趙連芳、鄧叔群、劉崇樂

        人文組五十五人

        吳敬恒、金岳霖、陳康、湯用彤、馮友蘭、余嘉錫、胡適、唐蘭、張元濟、楊樹達、劉文典、李劍農(nóng)、柳詒徵、徐中舒、徐炳昶、陳垣、陳寅恪、陳受頤、傅斯年、蔣廷黻、顧頡剛、王力、李方桂、趙元任、羅常培、李濟、梁思永、郭沫若、董作賓、梁思成、徐鴻寶、王世杰、王寵惠、吳經(jīng)熊、李浩培、郭云觀、燕樹棠、周鯁生、張忠紱、張奚若、錢端升、蕭公權(quán)、方顯廷、何廉、巫寶三、馬寅初、陳總、楊西孟、楊端六、劉大鈞、吳景超、凌純聲、陳達、陶孟和、潘光旦

        (沈按:通告中有“合于院士候選人資格之根據(jù)”的條目及考語,略去)

        此時傅斯年因患高血壓病赴美醫(yī)治,歷史語言研究所代理所長夏鼐代傅斯年列席評議會,沒有投票權(quán)。他在1947年10月17日的日記中記下當天表決的現(xiàn)場實況。朱家驊、薩本棟、吳有訓(正之)從現(xiàn)實政治考量,對郭沫若的候選資格提出反對意見,巫寶三、陶孟和公開表示擺脫政治立場,支持郭沫若當選,胡適更是力挺郭沫若。在最終表決時,以14票贊成對7票反對,通過郭沫若列入150位院士候選人名單。夏鼐的日記這樣寫道:

        上午評議會繼續(xù)審查名單。關(guān)于郭沫若之提名事,胡適之氏詢問主席以離開主席立場,對此有何意見。朱家驊氏謂其參加內(nèi)亂,與漢奸罪等,似不宜列入;薩總干事謂恐刺激政府,對于將來經(jīng)費有影響;吳正之先生謂恐其將來以院士地位,在外面亂發(fā)言論。巫寶三起立反對,不應以政黨關(guān)系,影響及其學術(shù)之貢獻;陶孟和先生謂若以政府意志為標準,不如請政府指派;胡適之先生亦謂應以學術(shù)立場為主。兩方各表示意見,最后無記名投票,余以列席者不能參加投票,無表決權(quán),乃起立謂會中有人以異黨與漢奸等齊而論,但中央研究院為Acmlemi~Sinica“中國的科學院”,除學術(shù)貢獻外,唯一條件為中國人,若漢奸則根本不能算中國人,若反對政府則與漢奸有異,不能相提并論。在未有國民政府以前即有中國(國民政府傾覆以后,亦仍有中國),此句想到而不須說出口,中途截止。故對漢奸不妨從嚴,對政黨不同者不妨從寬。表決結(jié)果,以14票對7票通過仍列入名單中。

        人文組召集人胡適所堅守的“應以學術(shù)立場為主”與前引傅斯年、吳定良、陳寅恪提案中所說的保持其“純粹學術(shù)”之立場,兩者是相通的。

        政府官員,也是劇作家、畫家的張道藩,被國立藝術(shù)??茖W校校長潘天壽提名為院士候選人,在資格審查時,即被院士選舉籌備委員會,以“所選以領導文學風氣及精研經(jīng)籍者為限,文藝創(chuàng)作家不在內(nèi)”為由淘汰掉。

        在此時中研院的行政管理體制中,代院長朱家驊兼任評議會議長,翁文灝是評議會秘書,薩本棟是總干事。但他們在學術(shù)評議會中的實際權(quán)力,僅僅是投票表決時的各自一票而已。這是學術(shù)評會學術(shù)精神的核心問題,也是個體與群體學術(shù)關(guān)系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只是每個人坐的位置不同,對郭沫若的態(tài)度不一。

        這份150人的院士候選人名單,在11月15日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的各大報和國民政府公報上刊出,并明確顯示:

        經(jīng)公告四個月后,再當由評議會舉行第一次院士選舉,于此候選人一百五十人中選舉八十至一百人,每人必須有全體出席人數(shù)五分之四投同意票者,方可當選為院士。而在公告期間,對公告名單中任何候選人之資格有批評意見者,尚可將具體意見函籌備會審閱后,提出評議會,于選舉時,作為討論之參考資料,評議會對于各方批評意見,無不竭誠歡迎,予以重視,一秉大公。

        公示四個月期間,中央研究院收到多份舉報材料,也收到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在接下來的投票選舉中,舉報材料被作為絕密文件印發(fā)給每一位評議員。

        以學術(shù)為重郭沫若當選

        1948年3月25、26、27日,評議會成員在南京雞鳴寺中央研究院院部正式投票選舉。三天會議期間,進行了一次普選,四次補選,共投票五次。

        26日上午,數(shù)理組公示出49位候選人被投票結(jié)果(通訊投票、分組投票兩項):

        江澤涵8 6姜立夫10 10

        許寶騄5 5

        陳省身10 10陳建功7 6

        華羅庚9 10

        熊慶來6 3

        蘇步青8 9

        吳大獻10 10

        吳有訓11 11李書華8 10

        周培源7 7

        桂質(zhì)廷5 3葉企孫10 10趙忠堯8 7

        嚴濟慈10 9饒毓泰9 9

        朱汝華6 2

        吳憲11 11吳學周8 10

        紀育灃1 2

        孫學悟10 5

        莊長恭8 10

        曾昭掄7 10

        黃子卿4 3尹贊勛6 3

        王竹泉5 O

        朱家驊9 10李四光11 11

        李善邦1 1

        孟憲民4 3

        俞建章3 O

        孫云鑄4 4

        翁文灝9 11黃汲清7 9

        楊鐘健8 9

        謝家榮9 11竺可楨11 10

        王寵佑6 6

        汪胡楨O 2周仁6 10施嘉煬4 1

        侯德榜11 9

        茅以升11 9

        凌鴻勛10 9

        程孝剛1 1

        蔡方蔭O 2

        薩本棟10 10

        羅忠忱4 1@

        生物組公示了46位候選人被投票結(jié)果,有33人進入最后表決:

        動物學七人

        王家楫、伍獻文、朱洗、貝時璋、秉志、陳楨、

        童第周

        植物學七人

        胡先骕、殷宏章、張景鉞、劉慎諤、錢崇澍、

        戴芳瀾、羅宗洛

        醫(yī)學六人

        李宗恩、胡正詳、袁貽瑾、馬文昭、張孝騫、

        湯飛凡

        藥物學一人

        陳克恢

        人類學一人

        吳定良

        心理學二人

        汪敬熙、陸志韋

        生理學四人

        林可勝、湯佩松、馮德培、蔡翹

        農(nóng)學五人

        李先聞、俞大紱、馮澤芳、趙連芳、鄧叔群@

        人文組公示了46位候選人被投票結(jié)果,有33人進入最后表決:

        哲學四人

        吳敬巨、金岳霖、湯用彤、馮友蘭

        中國文學四人

        余嘉錫、胡適、張元濟、楊樹達

        歷史學七人

        柳詒徵、徐炳昶、陳垣、陳寅恪、傅斯年、蔣

        廷黻、顧頡剛

        語言學三人

        李方桂、趙元任、羅常培

        考古學四人

        李濟、梁思永、郭沫若、董作賓

        藝術(shù)史一人

        梁恩成

        法律學二人

        王世杰、王寵惠

        政治學三人

        周鯁生、錢端升、蕭公權(quán)

        經(jīng)濟學三人

        何廉、馬寅初、陳總

        社會學二人

        陳達、陶孟和

        前三次投票選舉結(jié)果,產(chǎn)生七十八人,距計劃的八十一人尚缺少三人。3月27日,二十四位評議員參與最后投票表決,符合法定人數(shù)。秘書報告在美國的中央大學校長、評議員吳有訓來信,說他自己決定放棄此次院士選舉與被選舉。第二次補選,人文組顧頡剛當選;第三次補選,人文組余嘉錫當選;第四次補選,人文組吳敬恒當選。

        選舉結(jié)果在28日,即被媒體披露,中央研究院在1948年4月1日正式發(fā)布公告:

        國立中央研究院公告

        卅七年四月一日

        茲經(jīng)本院第二屆評議會第五次大會依法選定院士,數(shù)理組二十八人,生物組二十五人,人文組二十八人,特為公告如后。

        數(shù)理組:二十八人

        姜立夫、許寶騄、陳省身、華羅庚、蘇步青、吳大猷、吳有訓、李書華、葉企孫、趙忠堯、嚴濟慈、饒毓泰、吳憲、吳學周、莊長恭、曾昭掄、朱家驊、李四光、翁文灝、黃汲清、楊鐘健、謝家榮、竺可楨、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鴻勛、薩本棟

        生物組:二十五人

        王家楫、伍獻文、貝時璋、秉志、陳楨、童第周、胡先骕、殷宏章、張景鉞、錢崇澍、戴芳瀾、羅宗洛、李宗恩、袁貽瑾、張孝騫、陳克恢、吳定良、汪敬熙、林可勝、湯佩松、馮德培、蔡翹、李先聞、俞大紱、鄧叔群

        人文組:二十八人

        吳敬恒、金岳霖、湯用彤、馮友蘭、余嘉錫、胡適、張元濟、楊樹達、柳詒徵、陳垣、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李方桂、趙元任、李濟、梁思永、郭沫若、董作賓、梁思成、王世杰、王寵惠、周鯁生、錢端升、蕭公權(quán)、馬寅初、陳達、陶孟和

        這是依照24個不同學科、人名的姓氏繁體字筆畫排列出的院士名單。

        貧窮落后的中國,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有了自己與國際學術(shù)界對話的科學榮譽頭銜。同時也顯示出八十一位院士的教育背景,除了人文組中有六位(四位是前清科舉出身:張元濟進士、吳敬恒舉人、余嘉錫舉人、柳詒徵秀才;兩位是國立北京大學畢業(yè):顧頡剛、董作賓)未曾到過外國接受西式教育以外,其余都曾出國留學(華羅庚是研究進修式,沒有學位)。

        院士大會上強調(diào)院士是不拿錢名譽職

        據(j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三九三2587《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紀錄》,1948年9月23 25日,國民政府決定在南京召開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士會議暨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會。

        23日上午十點,“國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暨第一次院士全體大會”開幕式在南京雞鳴寺路一號中研院禮堂舉行。參加會議的院士都佩戴著由人文組院士梁思成設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院士”正方形合金徽章,并獲得由書法家沈尹默書寫的當選證書。

        來賓有蔣介石、張伯苓、賈景德、吳鼎昌、劉哲、顧毓繡、石志泉、吳貽芳、曾琦、周鴻經(jīng)。中央研究院長朱家驊為大會主席,蔣介石首先致詞(“總統(tǒng)訓詞”)。“訓詞”中說,作為建國的需要,希望諸君提高學術(shù)水平,流布學術(shù)成績,提倡科學合作,與列國學院溝通其學術(shù),為國家建設致力。

        蔣介石心系前方戰(zhàn)事,根本無心在會場,宣讀致詞后即先行退場。

        大會主席、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在致開幕詞時強調(diào):“我們治學的人,當本著‘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一貫精神,孜孜矻矻地工作,總期對國家學術(shù)暨人類幸福有所獻替?!蓖瑫r希望:

        第一,政府應本著憲法基本國策章,多多獎勵科學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并予研究工作完善的設備。

        第二,社會各方面多多鼓勵學術(shù)的研究,增高學術(shù)研究風氣,擴大我們知識的領域。接著是評議會秘書翁文灝致詞,他強調(diào):

        第一,院士這個地位很清高,我們院士是名譽職,不但不拿錢,而且院士之產(chǎn)生非常慎重,都是由全國各大學、獨立學院、專門學會和研究機關(guān)提名,經(jīng)過甚多步驟和商量,最后經(jīng)評議會慎重投票而當選,確是一個很大的榮譽。

        第二,我們院士是終身職,就是我們現(xiàn)在掛的這個方證章,我們可掛到一世,直至終身。當然他的任務和工作,要在一兩句話說明,很不容易,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有大同小異的這個機構(gòu)。在八十一位當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吳稚暉84歲,次長者張元濟82歲;年紀最小的陳省身38歲,華羅庚、許寶騄39歲。到會者:

        姜立夫、陳省身、蘇步青、李書華、葉企孫、嚴濟慈、饒毓泰、吳學周、莊長恭、朱家驊、翁文灝、楊鐘健、謝家榮、竺可楨、周仁、茅以升、凌鴻勛、薩本棟、伍獻文、貝時璋、秉志、胡先骕、殷宏章、錢崇澍、戴芳瀾、李宗恩、袁貽瑾、吳定良、林可勝、湯佩松、馮德培、蔡翹、李先聞、俞大紱、鄧叔群、湯用彤、馮友蘭、余嘉錫、胡適、張元濟、楊樹達、柳詒徵、陳垣、傅斯年、李濟、梁思成、王寵惠、周鯁生、蕭公權(quán)、陳達、陶孟和請假者:

        吳敬恒、金岳霖、馬寅初、陳楨、陳寅恪、梁思永、許寶騄、張孝騫、張景鋮、羅宗洛、顧頡剛在國外者:

        王世杰、王家楫、吳憲、吳有訓、吳大猷、汪敬熙、李四光、李方桂、侯德榜、陳克恢、郭沫若、曾昭掄、華羅庚、黃汲清、童第周、董作賓、趙元任、趙忠堯、錢端升郭沫若因“在國外”沒有到南京參加院士大會。參加院士大會最年長者張元濟講話。他在回顧了清末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軍閥混戰(zhàn)后,說(沈按:節(jié)錄,并標點):

        抗戰(zhàn)勝利,我們以為這遭可以和平,可以好好的改造我們的國家了。誰知道又發(fā)生了不斷的內(nèi)戰(zhàn),這不是外御其侮,競是兄弟閱于墻。我以為這戰(zhàn)爭實在是可以不必的。根本上說來都是想把國家好好的改造,替人民謀些福利。但是看法不同,取徑不同。都是一家的人,有什么不可以坐下來商量的?但是戰(zhàn)端一開,完全是意氣用事,非拼個你死我活不可。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

        打的時候并沒有多久,已經(jīng)鬧到所謂四海困窮,人民有些受不住了……

        戰(zhàn)事不到兩年,已經(jīng)成了這個現(xiàn)象。倘若再打下去,別的不用說,我恐怕這個中央研究院也就免不了要關(guān)門……

        我們要保全我們的國家,要和平;我們要復

        興我們的民族,要和平;我們?yōu)閲覟槊褡逡?/p>

        究種種的學術(shù),更要和平。

        張元濟的講話,社會反響強烈,王蕓生致信,稱道他的中研院之言,“正是人間正氣,人民心聲”。同時反省報界,說“今日中國之輿論,真可憐極矣,我們報人實慚愧萬分”。

        張元濟的講話被多家媒體摘發(fā),且有大肆渲染之處,隨后他將講話追憶整理成文,以(《芻蕘之言》成冊,同時致信中研院總干事薩本棟,請他將轉(zhuǎn)送的60冊分寄給院士們。

        胡適作為當選院士代表在張元濟之后致詞,他說在看到新當選的八十一位院士中,有五十多位到會,十分興奮。他特別在會上提起湖南大學教授楊樹達(遇夫)全家從湖南趕來開會;82歲的張元濟(菊生)是商務印書館的元老,多年沒有離開過上海,這次也專程趕到南京開會;余季豫是冒著被炮火襲擊的危險,從北平坐飛機趕來的。為此,他認為這是中國學術(shù)界值得紀念的日子。對此,楊樹達在23日的日記中寫道:“某君亦有演說,首舉及予名字,謂攜眷千里赴會為難得。次即援庵、季豫云?!睏顦溥_以日記形式編訂回憶錄時,因胡適正被批判,所以他從日記中移植文字時,將胡適的名字改為“某君”。顧頡剛應原中山大學同事,時任蘭州大學校長辛樹幟之聘,遠在蘭州任歷史系主任,因“課務所羈,竟不克成行一,在9月13日他還專門給胡適寫信解釋。

        胡適在致詞的最后,特別從學術(shù)本身的傳承上,說了這段話:

        我們對內(nèi)可盡我們鼓勵的職務,可以鼓勵后一輩。不是我們掛方牌子作院士,只坐享其成,或者下半世也靠自己成績吃飯,而不繼續(xù)工作。中央研究院不是學術(shù)界養(yǎng)老院,所以一方面要鼓勵后一輩,我們可以夠得上作模范,繼續(xù)工作,才不致使院士制度失敗。

        第二,多收徒弟。今天我們院士中,年紀最輕的有兩位算學家,也是四十歲的人了。我想我們這一點經(jīng)驗方法,已經(jīng)成熟,可以鼓勵后一代。再即希望以后二十年,二百年,本院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起來,愿互相勉勵。

        25日下午,院士大會閉幕。

        “倘若再打下去,別的不用說,我恐怕這個中央研究院也就免不了要關(guān)門。”姜還是老的辣,洞察世道的張元濟,所言卻成了讖語。

        1949年,國民黨政權(quán)在大陸土崩瓦解。郭沫若到北京出任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科學院院長。提名推薦郭沫若當選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胡適、梅貽琦、傅斯年、姚從吾都離開了大陸。對于郭沫若來說,他人生的大戲,這才上演了一半。那個在學術(shù)上讓胡適、梅貽琦、傅斯年、姚從吾敬重的郭沫若,告別了舊我,成為政治舞臺上的新人。

        猜你喜歡
        中央研究院評議會傅斯年
        試析朱家驊對中央研究院的貢獻
        開創(chuàng)學術(shù)的自主空間:蔡元培與史語所
        省財政廳召開對標一流述職評議會
        山西財稅(2019年4期)2019-05-18 10:36:12
        大學評議會:大學善治的主要推手
        傅斯年向夫人認錯
        北廣人物(2018年4期)2018-01-27 03:07:28
        蔡元培構(gòu)建教育民主決策制度的嘗試
        決策與信息(2017年4期)2017-04-26 22:38:48
        傅斯年:跑贏人才培養(yǎng)接力賽
        百家講壇(2016年14期)2016-08-15 12:11:45
        元氣淋漓的傅斯年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1:09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的學術(shù)評議會制度運行模式研究
        傅斯年:我們不是讀書的人
        大眾考古(2015年1期)2015-06-26 07:20:42
        女女同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欧美成人网视频| 好屌草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无遮挡18禁啪啪羞羞漫画| 男女上床免费视频网站|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一区| 性色av浪潮av色欲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第一页|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午夜免费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日本av在线一区二区| 18禁成人免费av大片一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青春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美女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 亚洲乱码av乱码国产精品| 精品亚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九九|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成人丝袜激情一区二区| 视频女同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丝袜美腿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欧洲美女黑人粗性暴交视频|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一本无码AV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