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
師者如父,父者如燈
“革命者就要抱定舍身忘家的決心?!薄笆肿闼苄袆拥?,你就應當不延挨、不畏難地去做”
“絕對不能為一家一身升官發(fā)財以愚懦子孫……”
何叔衡出身貧苦,從幼年時起,就秉承“像牛一樣做事”“一概要公”的父訓。后來,即使當了“大官”,他也沒有官樣子,而是常拿“何門家訓”提醒自己,盡心竭力地為公家當好差。
何叔衡任職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期間,一直有個想法:“政權從建立的那一刻起就必須被監(jiān)督。不等群眾上訪,就先下訪?!焙问搴饨?jīng)常下鄉(xiāng)調查,走訪群眾。他隨身攜帶三件寶:布袋子、記事簿和手電筒。布袋子用來放實物和文件,手電筒用來走夜路,記事簿則事無巨細無所不記。
由于何叔衡恪盡職守,秉公辦事,嚴厲打擊吞沒公款、多吃多占、貪污腐化現(xiàn)象,蘇區(qū)的干部作風得到整頓。何叔衡說:“腐敗不清除,共產(chǎn)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污腐化作斗爭,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天職!”
1932年春,何叔衡集監(jiān)察、內務、司法大權于一身。這對已56歲的何叔衡來說,擔子確實很重。但是,為了革命事業(yè),為了蘇維埃政府的建設,他默默地承擔著重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項工作做好。何叔衡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大公無私,而且以身作則,深刻地影響了自己的學生和子女后代。
師者如父,何叔衡待學生如子女,深受愛戴。據(jù)他的學生賀爾康回憶:“他待我比待他的親子還過。我現(xiàn)在能夠在此讀書,就都是承他幫助。他對我有一個比天還大的希望——要我努力奮斗,去改造舊社會。1925年5月27日晚,何先生到房里細囑一番……他真如何地愛我?。∥业母赣H哪有如此?。 ?/p>
父者如燈,照亮子女前行的路。何叔衡引導兩個女兒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秋,何叔衡轉移到中央蘇區(qū)去之前,把女兒們叫到一起,對她們說:“做共產(chǎn)黨員的,就應該是不怕死的。我們從入黨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黨了?!闭f著,他又重讀了赴蘇途中改寫的那首詩,特別解釋了“此生合是忘家客”一句,說:“革命者就要抱定舍身忘家的決心。”
他的兩個女兒何實山和何實嗣,在面對接連的打擊、殘酷的斗爭時,始終踐行著父親的教誨:“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堅決和敵人斗,流血犧牲是難免的,不要庸庸碌碌地老死在病床上,而是為革命死在大馬路上?!?/p>
何叔衡雖然常年在外參加革命活動,心里卻十分惦念親人,他在信中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他的關愛之情。
“書要讀好,路要走正”“手足所能行動的,你就應當不延挨、不畏難地去做”“絕對不能為一家一身升官發(fā)財以愚懦子孫……”他在給養(yǎng)子何新九的信中這些擲地有聲的話語,成為何家重要的家訓。
好家訓源遠流長,好家風歷久彌新。
何新九的子孫大多以務農為生,他的曾孫輩如今也已成年,雖然很多都進城務工,但身份還是農民。何叔衡的后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與何叔衡那個年代已大不一樣,但他們仍默默無聞地奮斗在各自的崗位上,保持著祖輩父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像牛一樣做事”,“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