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文
摘? 要:深度學習是當代學習科學理論提出的新概念。下面,就語文學科如何促進深度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能力,談?wù)勎业牟呗?,即批注式學習、追問式學習、集合式學習。
關(guān)鍵詞:深度學習;語文課堂;策略
我今天研究的深度學習,是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習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有深度的學習。它要求學習者在語文教師的指導(dǎo)下,通過有效的訓(xùn)練,有自己獨特發(fā)現(xiàn)的學習。下面,就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如何促進深度學習和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能力,談?wù)勎业娜齻€策略。
一、批注式學習
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精彩片段、重點語句,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chǔ)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注的讀書方法。
例如,我教梁實秋的《鳥》,掃除字詞障礙后,鑒于文章的含蓄典雅,采取批注式方式教授。(僅將文字批注呈現(xiàn))
①②段我點撥示范,逐句批注:
①我愛鳥?!咀髡咧苯亓水?shù)乇砻髁俗约旱膽B(tài)度,開門見山,統(tǒng)領(lǐng)全文。一個“愛”字,表明了他對鳥的情感,也構(gòu)成了整片文章的基本線索:文章就是圍繞“愛鳥”的情感展開的。三個字,一句話,獨立成段,形式鮮明簡潔。突出強調(diào)作者對鳥喜愛程度?!?/p>
②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現(xiàn)在這樣有閑的人少了)?!惧撮_一筆,文意轉(zhuǎn)折,表面寫鳥的苦悶,實際寫對鳥的關(guān)愛。】我感覺興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閑,卻是那鳥的苦悶?!具@句是中心句,關(guān)鍵詞就是苦悶。接下來一定是圍繞著架上鷹,籠中鳥是如何苦悶來展開的?!扛觳采霞苤您?,【怎么會鷹是呢?鷹的領(lǐng)地,本應(yīng)在廣闊的藍天,現(xiàn)在卻困于人的肩膀,更覺苦悶。】有時頭上蒙著一塊兒皮子,【這是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連眼睛都要罩住的悲哀。】羽翮不整的蜷伏著不動……
③④段學生活動,自主批注,全班討論。
第⑥段作為作業(yè),回家繼續(xù)深入閱讀。
二、追問式學習
例如,我教契訶夫的《變色龍》,就這篇小說中的圍觀者和將軍的性格特點,和學生做過深入的追問式學習。
(一)
我問:“圍觀者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他們笑的是誰?笑什么?”
生答:“他們笑赫留金,沒有敲詐上一筆錢,反倒在這里出盡洋相?!?/p>
我再問:“那你覺得還有誰可笑呢?”
生答:“奧楚蔑洛夫更可笑?!?/p>
我繼續(xù)追問:“但大家只是對著赫留金笑,為什么呢?”
生一:“因為他們害怕他受欺負?!?/p>
生二:“他們已經(jīng)不覺得奧楚蔑洛夫可笑。因為,對于這種辦案的過程和方式,他們早已司空見慣。”
我小結(jié):“圍觀者的每一分子已將諂媚滲入骨髓,而不能自察,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行為,更展現(xiàn)出他們是一群缺乏溫情,麻木不仁,媚上欺下,趨炎附勢的人。講到這,你還能笑得出來嗎?魯迅評價:契訶夫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簡單的招人一笑,一讀自然往往會笑,不過笑后總會剩下些什么……”(學生陷入沉思)
(二)
在涉及將軍這個形象時,大家均感覺其未出場,卻聲威顯赫,令人忌憚。
我問:“小說中,只有將軍不需要諂媚的活著嗎?”
生一:“對,因為他是小說中出現(xiàn)的最大的官,他可以決定小說中所有人物的命運。”
生二:“不對,將軍也是諂媚。因為,在將軍之上還有更高層的領(lǐng)導(dǎo),比如說皇帝。如果皇帝出現(xiàn),那么將軍的表現(xiàn)將與奧楚蔑洛夫,沒有區(qū)別,一定是欺下媚上,卑躬屈膝的。”
我追問:“那假定此刻將軍剛好散步經(jīng)過此地,現(xiàn)場會怎樣?”
生一:“奧楚蔑洛夫一定會立正稍息,向長官致以崇高敬意,并將全部責任推給赫留金,更加刻薄尖酸地斥責赫留金,以示自己執(zhí)法力度和忠誠?!?/p>
生二:“赫留金會立刻抱上小狗不停道歉,并諂媚的夸獎小狗,隱瞞小狗受傷真相,向?qū)④娰r償狗的營養(yǎng)和醫(yī)療費用?!?/p>
生三:“圍觀者一定會在片刻驚恐不知所措后,競相向?qū)④娊野l(fā)赫留金故意傷害小狗的真相邀功,場面滑稽荒唐。”
我小結(jié):很有道理,這是多么荒唐呀!你們的判斷和高爾基一樣,高爾基說:“一個荒唐的年代,一個善變的警官,一條無辜的小狗,一群無聊的人,給我們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壓抑的故事?!?/p>
(三)集合式學習
“集合”是發(fā)揮事物效益的重要理念與手法。教材的編寫,運用的就是“集合”手法。所謂“集合”,通常是指按照某種特征或規(guī)律結(jié)合起來的事物的總體。請看下面一組五則材料的“集合”:
《皇帝的新裝》故事梗概: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織得怎么樣了?一想到,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就看不見這布時,他就心里有些不大自然。他沒有親自去,他先派了自認為稱職的老大臣去刺探情況。再又派了自認為誠實的官員看工作進展的情況。他倆均告訴他:衣料美極了。于是皇帝真的去看那美麗的布料了。
《杞人憂天》故事梗概:
杞人擔憂天、地、日月星辰會墜落下來傷害到他,已經(jīng)憂慮到危害健康的程度。于是,有好心的曉之者就根據(jù)他這三個擔憂,一一地耐心解答并安撫。最后杞人和曉之者都釋然而樂了。
《貓》故事梗概:
我家養(yǎng)過三只貓。第一次可愛的小貓死了,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我”安慰小妹,再向別處要一只讓她。第二只貓更加可愛,后來它丟失了,我們像失去了一個親愛的同伴,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第三只貓是張媽從門口撿來的一只貓。大家都不喜歡她。最后,她被冤枉,遭毒打,被攆出家門,兩月后死在鄰居的屋脊上,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故事梗概:
赫爾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換做凡人,來到雕像店。他并沒有直接問雕像者,他值多少錢,而是先問宙斯,再問赫拉,最后問自己值多少錢。
《穿井得一人》故事梗概:
丁家打井后,自己告訴別人,他家打井得到了一個人。接著有聽說這件事并傳播開來的人說,丁家打井挖到一個人。整個國都的人都在議論此事。最后宋君派人來問丁家,丁家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而不是從井中挖到一個人。
以上三種,便是我在平常教學中對深度學習策略的一些淺見。當然,深度學習的策略絕不止以上三種,但不管何種策略,必須以學習者的深度思考,獨立思考為核心,以教學者的方向與目標引領(lǐng)為側(cè)翼,有學習,有發(fā)展,有飛躍,才是真正的深度學習,才能夠讓深度學習真正地走進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余映潮.《中學語文·教師版》——《讀出課文內(nèi)容的“集合”》.2011年第12期.
[2]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2014年2月.第3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