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摘要:仿句這種題型在中考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初中語文新教材的編寫也融入了這種仿句題型。這種題型著重考查學生語言知識以及分析、想象、聯(lián)想、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綜合運用。這種題型分值較高,難度也大,學生不容易得分。本文從語文教材出發(f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小語段典型示例,培養(yǎng)學生仿句能力有效提升。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小語段仿寫;大寫作能力培養(yǎng)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究其原因,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機械的、呆板的教學方法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寫作水平的進步。就拿常見的仿寫來說,老師通常教學生讀范文,再按照范文的形式仿作。但是,仿寫并非就是機械地仿抄,而是靈活地借鑒運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仿寫的過程中,應該嚴厲制止學生呆板地模仿范文,而是在充分領(lǐng)悟范文的核心思想,表現(xiàn)手法,結(jié)構(gòu)程式等內(nèi)容的基礎(chǔ)之上,加以自己的獨創(chuàng),運思成文。
一、選好示范文章,仿寫由淺及深
仿寫,就是照樣子寫,即以一篇文章為范文來進行閱讀分析,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古人云:取上為中,取中為下。即:學習一篇上等文章,可能只能領(lǐng)會到中等水平;而學習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只能領(lǐng)會到下等的水平。因此,課前老師選擇好范文是關(guān)鍵。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應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guī)律。
學生運用語言表情達意,首先是用句子表達,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比如七年級的作文教學,老師著重訓練學生的片斷寫作能力,如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方法,從簡單的開始。而到了一段時間之后則可以訓練一些謀篇布局、選材、銜接過渡、呼應等一些作文技巧。再往后則可以訓練一些表現(xiàn)方法了。如先抑后揚法、聯(lián)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對比法等。如果對七年級學生訓練這些表現(xiàn)方法,可能大部分學生接受不了,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知所以然。
二、巧用課文段落,明確仿寫認知
教師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同時也可以在教材中挖掘點子教學生。教師可根據(jù)單元的主題、每一課的構(gòu)段方式及段落中的寫作手法來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
要仿的段落需要精挑細選,必須精彩優(yōu)秀,必須找對訓練的“點”。比如《山中訪友》一課,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構(gòu)段方式進行聯(lián)想的仿寫訓練;根據(jù)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作手法,進行“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來進行仿寫訓練。?要仿的段落必須明確目的,清晰地告訴學生通過這一段話,我們要仿什么;或者讀完一篇文章,我們應該學習作者怎樣的寫作方法。如《索溪峪的“野”》一課,仿照課文總分的結(jié)構(gòu)方式寫一處景物描寫?!渡倌觊c土》中人物的特點刻畫生動,可以仿人物外貌寫法或者就抓住特殊事例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進行仿寫。
這樣,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通過仿寫訓練,進一步復習和掌握了所學知識,并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各種情景中去,這是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chǔ)。
三、加強課堂體驗,產(chǎn)生寫作共鳴
情感,是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構(gòu)成要素。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利用個人情感觀念去審視文學作品的過程。有情有感的文章,才能被流傳百世。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經(jīng)過精挑細選,具有較大的情感價值。情感是一篇文學作品的靈魂,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學生沒有獲得情感體驗,就不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無法真正理解語文閱讀文章的意義。在課堂中組織小練筆活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情感關(guān)鍵點,讓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找到練習的切入點與練筆的興趣。在學生與作者具有情感共鳴之時,借助練筆活動讓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得以釋放。用小練筆,讓學生走進文章中的人物,開展想象,通過練筆去體驗角色,能夠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成果升華。
比如,在講解《藤野先生》時,其中一段描述了作者與藤野先生在課堂中見面的場景,“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迭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diào),向?qū)W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后續(xù)寫道很多學生在課堂中嘲笑藤野先生,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段組織學生練筆。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藤野先生課堂中的一名學生,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藤野先生,自己會想些什么,會不會像文章中的學生一樣在課堂中笑出聲來。這樣的練習能夠促進學生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中去,促進學生閱讀學習體驗感的加強。
四、練習不同體裁,擴大寫作范圍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體裁分為四種: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都是樸實無華,層次清晰的文章,對于初中作文的教學具有典型的示范性,選文的體裁豐富多樣,難度適中,很適合初中學生學習。人教版八年級教材中就明示: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這句話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入研究各種文體文章的寫作。
例如,教師在作文教學的課堂上講述寫作方法時,用八年級上冊的議論文《落日的幻覺》為例,文中第二自然段將日落時的形態(tài)和顏色描寫的栩栩如生。教師可以告訴同學們:閱讀議論文要逐句體會并加以分析,議論文的寫作要向?qū)W生重點強調(diào)抓住事物的特點重點描述,萬變不離其宗。隨后,讓同學們以日出為主題,仿寫一段練習。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綜合寫作水平,教師還可以以說明文《橋之美》為例,文章贊美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個大橋以及張擇端畫筆下的橋,層次分明。
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先讓學生們總結(jié)本文的說明對象都有什么,運用了哪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在理清說明文的脈絡(luò)后,再讓同學們針對自己的校園寫一篇說明文,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寫作,只要求說明校園的特征即可。
結(jié)語:
教師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寫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然后通過對小語段仿寫,提升學生對寫作技巧的熟練把握能力。并通過教育者在課堂上的不斷實踐與改進,讓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孫晶晶.放飛心靈? 快樂作文——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87.
[2]劉衛(wèi)衛(wèi).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策略淺探[J].基礎(chǔ)教育參考,2019(15):60-61.
[3]強鐘遜.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試談?wù)Z文教材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青海教育,2019(Z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