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醫(yī)患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備受關注,甚至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學生,每個人都會生病,這些更接近人們的生活。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是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重要紐帶,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所以,一直以來我特別注重走進家長,通過溝通、引導,贏得家長對我們工作乃至學校的理解,信任。使得我的教育工作在健康、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前行。
一、會換位思考,奠定和諧基石
1、示范引領
現(xiàn)在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記得學生剛剛?cè)雽W不久的一個中午,我正帶領值日生打掃衛(wèi)生時,一個孩子的外公突然走進教室給孩子送水杯。當他看到自己的寶貝外孫手拿拖布認真的拖地時,心疼、不悅?cè)诤显谝黄穑ο乱痪洌骸皩W習不怎么樣,干活挺能耐啊!”
其實,我當時有些生氣,但隔輩人心疼孩子我能理解。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每個孩子身后有6位家長,班主任工作難度越來越大。但是我始終堅持,正常的掃除工作必須由孩子獨立完成,這是他們學校生活必須的一部分。不學習,不鍛煉,就不會成長,雛鷹永遠無法展翅翱翔。
我首先在班級群里分享一篇文章《愛孩子就讓孩子做年齡段該做的事,否則是害了他》,以此引起家長的重視并與我產(chǎn)生共鳴,明白自立才能自強這個道理。通過了解,我們班多數(shù)孩子自理能力“不達標”。于是我們家校聯(lián)手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在學校我手把手教他們整理書桌,做值日。在家里,家長督促他們自己穿衣服,整理衣物,整理書包...同時我在班級開展了“穿衣大賽”“我有一雙靈巧手”活動來督促孩子。為了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我還準備了一些衣物、鞋襪備用。
孩子的進步是最好的回饋,作為班主任要堅持原則,客觀的給家長正確的引領,做到愛之有度,愛之有方。
2、愛于無聲
冰心老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p>
我們的學校地處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是一所農(nóng)民工子弟小學,外來借讀學生達到百分之七十五,這些孩子中有留守兒童、有單親家庭、也有父母不在身邊長期寄宿在別人家的孩子。想當一名好老師,首先要當個好媽媽,要像媽媽一樣寵他們、愛他們。
每一次節(jié)日都是我與孩子們交流的最好時機。端午節(jié),我親手給孩子們做五彩手環(huán),戴上它也帶上我對孩子們的衷心祝福。兒童節(jié),我早早的為孩子們定了蛋糕,在學習之余跟她們邊談心,邊品味,甜在嘴里,更美到心上。圣誕節(jié),我們邊分享香甜的平安果,邊戴著我為他們準備的圣誕裝飾舞蹈,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臉上。元旦,我們每個人從家里帶來可口的飯菜,品味生活,更品味一年的喜怒哀樂...
他們就是我的孩子,我見證了他們的成長,我的QQ空間和美拍被學生的照片和日?;顒诱紦?jù),畢業(yè)那天,我把精心制作的成長相冊送給他們。家長激動的說:老師,您的照片比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拍的都多,您做的比我們好!
有時愛不需要語言,它如一縷陽光灑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孩子們在溫暖的“家”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3、真誠溝通
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我的原則是:能自己解決的盡量自己想辦法解決,誰都不喜歡一位只會告狀的老師。在必要時與家長溝通也要“多報喜,巧報憂”。應用“2+1+1”的談話模式,即先真誠的說出孩子的2個優(yōu)點,婉轉(zhuǎn)的提出1個不足,最后信心滿滿的說上1句:我們共同努力!這樣的表達方式更易于被家長接受,讓家長感受到我和他們站在一起,有著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標和決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特色家長會,凝聚班級合力
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是我與家長們“近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最好時機。每次的家長會我都會精心策劃,主題鮮明?!叭齻€一”必不可少。
一個主題:根據(jù)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擬定主題
《溝通,從‘心’開始》《學生是船,教師是槳,家長是帆》《讓書香成為孩子親密伙伴》《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心培育,靜待花開》等等。每一次家長會根據(jù)主題給家長一些分享,一次啟迪。
一次展示:為了讓家長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亮點,家長會上,我會把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活動照片或視頻做成ppt播放出來。把學生一學期最優(yōu)秀的作業(yè)、最滿意的考卷、最俊秀的書法作品等展示出來。使家長明白,期末成績不是衡量孩子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一番表揚:人們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其實好家長也是夸出來的。每次家長會我都會尋找出有獨特教育方法的家長,把他們的教育方法和寶貴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這不但弘揚了家長之間的正能量,也激發(fā)了家長的積極性。
無論是家長會還是開放周,我們班都會“人滿為患”,教師與家長溝通多了,他們自然對學校工作更加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家校合作的良性循環(huán)。
三、巧用微信群,造有溫度班集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微信群早已為我們班主任工作所用,大家也都制訂了成熟的群規(guī)、群名稱、昵稱要求等。
我在群中除了發(fā)布信息,展示日常教學活動以外,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活動:一年級開學初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讀書習慣而開設的“親子閱讀”活動;倡導資源共享發(fā)起了“圖書漂流”活動;寒假期間開展的“21天好習慣”大比拼...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帶動了家長,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激勵、評比,達到了我最初的目的,即學生的成長!每天晚上,幾位有能力的家長在群里準時分享“今日成語”作為睡前故事,豐富孩子的課外知識。當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出現(xiàn)共性問題時,我會及時查找資料并分享,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微信平臺就像一座空中橋梁,班主任老師會用、巧用就能促進家校、師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融洽師生關系,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朔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彼约倚摳玫暮献鳎皶r準確地把握孩子成長的脈搏,漸漸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愿教師與家長之間永遠都有一架和諧之橋!
作者簡介:靳爽(1980.1-)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遼寧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管理專業(yè),沈陽市大東區(qū)望花小學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