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彩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模式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的效果。方法:觀察對象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經陰道分娩的64例產婦。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產婦給予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意義(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模式應用于經陰道分娩產婦??捎行p少產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兒質量。價值顯著。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經陰道分娩;產后出血量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4-209-01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危急重癥,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演原因之一,近年來,高齡產婦、瘢痕子宮等因素的不斷出現(xiàn),導致產后出血發(fā)生概率有所升高。產后出血的誘發(fā)因素有多種,如宮縮乏力、軟產道損傷等,必須及時采取干預,否則為挽救患者生命不得不切除子宮,使患者失去再次懷孕的能力,容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因此加強臨床護理干預,降低產后出血發(fā)生概率具有重要臨床價值。本文旨在分析預見性護理模式對經陰道分娩產婦產后出血量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經陰道分娩的64例產婦,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產婦年齡22-41歲,平均年齡(31.5±1.3)歲,初產婦17例,經產婦15例,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1±0.3)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1.3±1.2)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4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2±0.4)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預見性護理模式
(1)產前預見性護理,協(xié)助產婦進行產前檢查,對產婦進行綜合評價,深入了解產婦心理,配以專業(yè)性心理護理干預,使產婦保持良好心態(tài),注重健康知識交流,指導產婦了解分娩過程及分娩過程疼痛程度等,緩解其恐慌感,提升分娩信心,針對體質較差的產婦,護理人員注重飲食指導,鼓勵做適量運動;(2)產時預見性護理,a、第一產程護理,重點監(jiān)測產婦生命體征,如宮縮不明顯,鼓勵產婦下地走動以促進宮口擴張,宮縮間歇期間,指導產婦科學飲食,保持充足體力,同時指導產婦正確認識宮縮疼痛,教會產婦采用按摩、呼吸等方式緩解疼痛,b、第二產程護理,定時對胎兒胎心進行監(jiān)測,做好安慰工作,消除產婦緊張、恐懼心理,及時向產婦提供分娩信息,告知產婦生產進展,不斷鼓勵產婦,c、第三產程護理,胎盤先出后及時檢查胎盤小葉有無缺損、胎膜完整性及產婦會陰小陰唇內側有無裂傷,有既往產后出血史的產婦應靜脈滴注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密切觀察血液凝固情況。(3)對高危人群進行密切監(jiān)護,做好應急護理方案,產后2h按摩乳房,幫助新生兒含接吸吮,促進乳汁分泌和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
1.3觀察指標
(1)產后出血量;(2)新生兒Apgar評分,<4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分為正常。
1.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對數(shù)據(jù)行統(tǒng)計分析,軟件選擇spss22.0,產后出血量為計量資料,行t檢驗,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為計數(shù)資料,行x檢驗,以P<0.05為檢驗標準。
2實驗結果
2.1產后出血量對比
觀察組產婦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明顯比對照組少,對比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2.2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
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產后出血是產婦產后極易發(fā)生的一種并發(fā)癥,多數(shù)因分娩后子宮乏力導致大量血液凝聚在宮腔所致,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威脅產婦生命安全。預見性護理可通過程序化護理對產婦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對病情進行提前評估,減少危險事件發(fā)生概率,于產前、產中、產后分別實施不同護理干預,保障產婦能夠獲得全方位照擴,護理過程更加全面,通過預見性護理,產婦能夠提前組好心理建設工作,分娩過程提供心理支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宮縮乏力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產前健康宣教對產婦認知認為具有一定增強作用,加上飲食干預,可有效提升產婦在分娩過程的耐受力。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減少,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明顯改善,綜上,預見性護理模式應用于經陰道分娩產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