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其在遣詞造句、文字語言運用上十分講究,即使在今天,《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語言特色也可以給人深刻的影響與一生受益的啟示?;诖耍P者在多次拜讀的基礎上,就《傲慢與偏見》中人物語言特色加以簡要探析,以供參考。
《傲慢與偏見》以清新、幽默的語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雖然著作敘事結構簡單、情節(jié)相對平淡無奇,但其以獨特的語言風格和對文字的巧妙處理使無數(shù)讀者手不釋卷。作為一部經(jīng)典著作,《傲慢與偏見》的文學價值不論在何時都不容忽視,其獨特的語言風格給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深遠、深刻的。下面在簡要敘述著作內(nèi)容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就小說的人物語言特色做重點探究。
一、《傲慢與偏見》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愛情與家庭是《傲慢與偏見》的兩條基本路線。小說通過敘述英國鄉(xiāng)村一戶中產(chǎn)階級小鄉(xiāng)紳家庭中五個未婚女孩的戀愛、結婚故事,展示了那個時代英國對于婚姻、家庭、愛情和幸福等基本觀念的定位。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小說名所用的“傲慢”與“偏見”這兩個詞語中,人們就可以瞥見橫亙在愛情、婚姻、家庭與幸福之間的來自社會階層與思想價值觀念之間的一道道鴻溝,同時能從中對小說的感情基調(diào)、人物語言特色略知一二。達西與伊麗莎白是小說的主人公,“傲慢”是達西的代名詞,在故事開篇,達西是英國上流社會有錢階層的公子哥,因而對中產(chǎn)階級、對鄉(xiāng)村持有一種傲慢態(tài)度,而伊麗莎白雖然是一位小鄉(xiāng)紳的女兒,但她聰明睿智、人格獨立,追求平等,因此對于達西的態(tài)度與行徑產(chǎn)生了一種輕視。兩位主人公之間看似橫亙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但在愛情的吸引與召喚下,在經(jīng)歷了層層的波折與困難后,兩位年輕的主人公終于能正確審視自身,并擺脫了各自情緒的牽引,攜手走進了幸福家園。
《傲慢與偏見》獨特人物語言特色的形成與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時代環(huán)境有密切聯(lián)系。小說誕生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此時的英國社會,資本主義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中產(chǎn)階級與英國貴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兩者之間的矛盾情緒逐漸滲透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也體現(xiàn)在了這部經(jīng)典著作中?!栋谅c偏見》中處處可見對社會現(xiàn)象、社會價值觀念的諷刺,可以看到對拜金觀念的諷刺。因而可以說,這部滿含著細膩、溫和與幽默諷刺的小說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二、《傲慢與偏見》中人物語言特色
盡管《傲慢與偏見》題材相對狹窄、故事較為平淡,但是作者通過巧妙的文字處理,以幽默諷刺的語言讓人物形象飽滿立體、故事精彩流暢,讀來回味無窮。下面就小說的人物語言特色進行具體分析。
(一)語言風格
從某一角度講,語言風格是寫作者受教育程度、性格特點以及文化內(nèi)涵、內(nèi)在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栋谅c偏見》語言風格獨特鮮明,令人印象深刻,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對人物的成功刻畫。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花了大筆墨、大心思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刻畫與塑造,突出了小說的內(nèi)涵與主旨,同時也讓著作的語言風格別具一格。例如,《傲慢與偏見》著重以完整的語句表現(xiàn)小說人物的語言,并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突出了人物之間不同的階級立場與思想價值觀念。小說中,達西在參加舞會時對他的朋友說“在這樣的舞會上跳舞,簡直叫人受不了”,又說“你的姐妹們都在跟別人跳,要是叫舞場里別的女人跟我跳,沒有一個不叫我活受罪”。通過對這兩句對話的描寫,達西的傲慢以及對中產(chǎn)階級的輕視躍然紙上,達西在身處這樣的舞會時,時刻在心中提醒自己的身份地位,并刻意與中產(chǎn)階級拉開距離,這也就為全文的語言風格與感情基調(diào)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小說主要講述了中產(chǎn)階級身份的伊麗莎白與貴族青年達西的愛情故事,由于兩位主人公以及與其相關的各色人物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因此他們的行為處事風格、自身涵養(yǎng)等均存在差異,作者為保證小說的真實性,運用了多樣化風格的句式,從多個層面凸顯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立體飽滿,故事真實可信,仿佛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你我之間。
(二)諷刺藝術
諷刺藝術是《傲慢與偏見》的一大語言特色,在小說中,諷刺藝術處處可見,這主要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英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階級矛盾加深,貴族享受著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但中產(chǎn)階級尤其是平民百姓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因而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許多以諷刺、批判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如《霧都孤兒》等。與《霧都孤兒》不同的是,在《傲慢與偏見》中,見不到如滔天海浪般激烈的諷刺,作者的諷刺之意都是伴著機智于不經(jīng)意間透露的。正如班納先生在諷刺自己的太太時所說:“你帶著女兒們?nèi)ゾ偷美?,要不你干脆打發(fā)她們自己去,那或許倒更好些,因為你跟女兒們比起來,她們哪一個都不能勝過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萊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這樣的諷刺既機智又溫和,以至于頭腦簡單的班納太太竟都未能察覺其是在恭維夸獎她還是諷刺她。而也正是由于這巧妙的語言風格處理,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班納先生的溫和、寬容、機智、幽默和班納太太的膚淺、浮躁、缺乏深刻理智的形象構成鮮明對比,同時也讓整個對話妙趣橫生,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除上述次要人物的對話中處處充滿諷刺外,小說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對話、心理旁白也處處透著諷刺之意。例如,小說開篇如此寫道:“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的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chǎn)?!边@句話似乎是在向讀者交代當時社會上人們對婚姻的普遍看法以及似乎已是約定俗成、順理成章的習慣,但實際上滿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對人們金錢欲的諷刺之意:在物質(zhì)利益的召喚與驅使下,愛情、家庭都可成為金錢的炮灰。作者通過短短的兩句話深深地諷刺了當時物質(zhì)利益為上的社會風氣。
(三)寫作手法
除諷刺藝術是一大看點外,作者在塑造人物、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議論、白描等藝術手法,這也為小說增色不少。小說在塑造上流社會闊佬爺、闊太太的形象時,就運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寫出了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以及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價值觀念,不僅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讓讀者對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狀況有了一個清楚的了解。
除此之外,作者也靈活運用了議論等手法讓小說中一眾人物形象立體飽滿、有血有肉。例如,在刻畫班內(nèi)特太太的性格時,作者運用了語言矛盾沖突的技巧。在小說開篇,班內(nèi)特太太急于結識彬格萊,并且希望擺脫朗格太太的介紹,因而她說:“我不會相信朗格太太會這么做,她自己有兩個侄女了,那么自私自利、假仁假義的女人,我是瞧不起的!”這句話說出了她對朗格太太的不滿,大有與朗格太太老死不相往的勢頭,但當她得知彬格萊與吉英的婚事已定時,她又一改自身態(tài)度,親切地想要與朗格太太好好敘敘。這一處語言沖突描寫將班內(nèi)特太太市儈、圓滑又有點愚蠢、庸俗、自私虛偽的性格特點生動形象刻畫出來,可以說處理得十分巧妙得當。
三、結語
《傲慢與偏見》中獨特鮮明的人物語言特色歷來被人們稱道。小說以幽默、諷刺、清新的語言訴說了一段故事,重現(xiàn)了在物質(zhì)利益驅使下將婚姻、家庭與物質(zhì)交易劃等號的社會風氣,同時又在諷刺之余給了讀者拋棄傲慢與偏見,追求愛情與平等的美好希望與啟示。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作者簡介:金捷(1980-),女,回族,天津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教學、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