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敏華
去年,父親是中秋節(jié)后一周離去的。中秋那天,雖已是兩個星期吃不下東西,但靠著吊營養(yǎng)針,父親的精神還是好的。中秋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弟弟夾了把京胡走近父親病床,說:“爹爹,我們都來了,大團圓了,我們開個家庭聯(lián)歡會吧。儂想聽啥,阿拉就唱啥把儂聽,京越滬劇,民歌小唱,樣板戲紅歌,隨儂點。”父親欠了欠身子,好像是忘了手上還插著針頭,看看烏青的手背,又躺下,睡得舒服點,開口說話:“格么我先來唱一段。”
“好——!”我們異口同聲。
養(yǎng)老院隔壁的父親老友們聽到熱鬧,紛紛過來圍觀。
“我唱一段《搜孤救孤》?!?/p>
弟弟馬上調(diào)弦校音,拉奏過門。父親從容開唱:“娘子——不必性太烈,卑人言來——你是聽……”幾十句唱詞,順流而下,每個氣口都牢牢扣住,沒吃一只“螺螄”。父親的嗓子當然沒有年輕時洪亮了,有幾個高音上得明顯吃力,但還是從頭到尾完成了這首余派老生的著名唱段。
小時候,在我們家18平方米的斗室里,是常常會開家庭聯(lián)歡會的。家里人能拉會唱,來自父母遺傳,特別是父親,有一副好嗓子,京戲、灘簧、評彈,“昆亂不擋”。有一年過年,爹爹帶剛上小學的我們?nèi)ニ麖S里看聯(lián)歡節(jié)目,看著看著,竟見到爹爹出場了:身穿長衫,手持三弦,瀟灑地踱著方步上臺。穩(wěn)穩(wěn)坐下,學著評彈藝人那樣,先來一段蘇白:“說書總歸要穿長衫咯,叫我家主婆翻箱子拿長衫,沒想到搖籃里的小毛頭‘嗚哇嗚哇哭起來哉!”
大概是太出人意外了,弟弟想證實一下這臺上操一口純正蘇州話的到底是不是咱老爸,忽然就大叫了一聲“爹爹——”。全場哄笑。爹爹略略靦腆,放了一句噱:“那么穿繃。難為情煞哉!”
一晃一個甲子過去。當年風華正茂的父親如今已93歲了,風燭殘年。
爹爹,您真是一個乖老人。自10多年前您陪中風后生活不能自理的媽媽走進這所養(yǎng)老院,您就乖乖地待在那里,從來沒有吵著要回家過。媽媽去世后,我們想接您回家住,您婉拒道:習慣了,這里有朋友,有人說話。我們知道您是怕拖累我們,兒女們也是準老人了。前兩天我問您:“爹,您怎么概括自己的一生?”您立即應道:“兩個字:平庸?!蔽页粤艘惑@。今天想想,這是您的低調(diào),您的乖。您從不吹噓自己。
過去,寧波人家庭對男孩的基本要求有兩點:寫一手好字,打一手好算盤,您真正做到了兩手抓,兩手都硬。您的書法造詣,是我們子女一生追隨而沒能達到的;你在寧波老家時算盤就打得呱呱叫,到上海后又在夜校讀了工業(yè)會計等,這才在工廠的會計崗位干到退休,當過財務科長。至今在養(yǎng)老院,您還隨身帶著個小算盤,閑來無事就撥弄它兩下,說是可以防老年癡呆。算盤做了您晚年的玩具。您多才多藝,除了寧波家庭的標準,您甚至符合民國清華大學對學生才干的要求:一手好字,兩口皮黃。您還曾經(jīng)畫過一幅墨竹掛在家里,您自嘲“裝裝假斯文啦”。琴棋書畫您只短棋一項。您何“平庸”之有!
若不是爺爺英年早逝,您不會13歲輟學打工,憑著爺爺?shù)纳矸?,您出國留學的可能性都有,命運對您不公啊??赡鷱牟槐г箲巡挪挥?,您的好心態(tài)是您長壽的首要原因。這次生病,您遵循自己“三不主義”(不檢查、不開刀、不插管子)的原則,在養(yǎng)老院姑息治療,不聲不響,不吵不鬧,默默地守著自己心照不宣的最后日子。您最后走得從容、安詳,毫無痛苦。您入院養(yǎng)老、姑息治療、靜如秋葉地離去,是我們這些漸入老境的兒女們的榜樣。
父親走了1年了。又到中秋。猶憶去年中秋時?!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钡?,您在天上,和您的“娘子”在一起,還好不?您留在世間的絕唱,會與我們永遠在一起。
(摘自《解放日報》)(責編 懸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