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寧
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影響上層建筑以來,便事事有了聯(lián)系。藝術作為上層建筑中重要一部分更是與眾多相關聯(lián),形成了其自律性與他律性的發(fā)展特點。隨著對藝術的了解和對王宏建老師《藝術概論》的學習,更多藝術現(xiàn)象得以歸因。
藝術由于其社會本質,使得在生活中不離其蹤,無論是作為精神欣賞還是物質生產。最初就有藝術源于巫術的說法,人們通過唱跳施法以敬貢神靈,并勾畫現(xiàn)實繪在墻壁,當時藝術并無具體劃分。再到之后的藝術貫通,話劇《雷雨》就是將文學藝術與視聽藝術結合,用演繹的方式高度還原文學創(chuàng)作最終以舞臺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反映了人物典型與社會階級,舞臺藝術猶如情景再現(xiàn),恰到好處的音樂效果使人身臨其境,不再限于聯(lián)想。最近看了李芳芳導演的電影《無問東西》,為之震撼,整篇劇情條理,巧妙地將四個時間段相聯(lián)系,揭示了四個不同時期的社會面貌。將文學藝術與歷史聯(lián)系又與電影藝術結合。藝術具有審美性,使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宮崎駿筆下的《懸崖上的金魚姬》《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等經典動漫,運用了美術藝術,文學藝術與電影藝術,真正做到了高于生活的境界,無論是帶有夢幻色彩的故事還是“宮崎駿的夏天”。
而現(xiàn)在,不僅是文學藝術與影視的結合,還有了文學藝術與音樂的相容,《琵琶行》《天凈沙·秋思》《黃鶴樓》等古代詩詞都附上音符唱了出來,古今藝術文化得到溝通的同時也促使人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向往與熱愛。很多電視節(jié)目也在例行促進中國文學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例如《中國詩詞大會》《字詞爭霸賽》等綜藝。還有更多的宣傳片,例如《舌尖上的中國》《指尖上的藝術》《走進戲曲文化村》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通過媒體藝術進行影視處理最后向海內外展示中國文化。
一個好的藝術作品往往是通過多種藝術形式進行展示,例如《紅樓夢》出版書刊的同時相繼拍成電視電影甚至動畫。又如《盜墓筆記》等諸多成名小說,盡可能地高度還原借助電影電視藝術再現(xiàn),讓觀眾更加走進作者內心,體會作者眼中的世界。當然,也會因為影視再現(xiàn)過程中遇到的影視特效技法、演技甚至是無法到達作者思想高度和個體心理差異無法被理解導致再現(xiàn)藝術無法超越文學藝術。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上升,藝術教育愈顯重要,美育在教育制度里也提上日程,鼓勵藝術學習以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和國家軟實力,弘揚文明大國。在此趨勢下,更多藝術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我國2019 高考藝術考生人數(shù)也再創(chuàng)新高。很多的美術館、名勝古跡、風景園林等將吸引更多游客。
話說藝術生活,已經適應了當下潮流,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融進了人們的生活。無論大人小孩兒,都在影視中了解藝術,在實踐中體驗藝術。往往的露水清晨還是余暉的傍晚,幾乎隨處可見的小區(qū)公園都會有老年朋友的身影,無論是廣場舞還是太極拳,都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藝術中健康生活。
說到藝術生活,不得不談的就是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源于生活實踐活動,是民間人們生活起居的產物,正所謂生活處處離不開藝術。人們依山傍水導致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出現(xiàn)了不同材質不同結構的住所,如華北四合院、西北窯洞、華南傣族竹樓等。人們的衣著也會受當?shù)匚幕曀椎扔绊?,造就了民族文化差異。在古代中國,也有各種用途的帶有裝飾的陶器、瓷器用于日常生活。閑暇之余,人們也會自組娛樂活動。他們用牛皮、麻布、鐵片等做成戲角運用投影原理進行演繹,就有了皮影,流行于陜西、河南等地。春節(jié)到來之際,人們?yōu)楸響c祝用剪紙的方式剪出喜慶的樣式,就有了貼窗花。人們還會貼門神以表對新一年希望的寄托。
生活處處都是藝術。凡是身邊能看到的一切產品都有藝術成分。每件產品在設計時都會考慮到其審美性和功能性。尤其像我們現(xiàn)在注重顏值的年代,其產品審美性愈顯重要。
藝術就是體驗、創(chuàng)造,最后回歸社會并能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讓我們在生活這個載體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