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林 王甜甜
中國學問本質在求善,和西方科學之真有很大區(qū)別。真,可以邏輯推理,可以下標準定義。善,卻無法定義,因事因時而異。善沒有統(tǒng)一而固定的標準,這也是孔子述而不作,不愿意用文字描述自己思想的原因之一。沒有固定標準,道德本身又非常抽象,該如何表達?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隱喻卻能使得語言更達意,生動形象而富有蘊含。隱喻這種表達方式在極大限度上使表達相對貼近于語言背后的意義和精神內涵。本文以《論語》中數則帶有隱喻的章句為例,簡析其中展現(xiàn)出的儒家精神。
《論語·子罕》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用鎸σ淮魉?,為什么要感嘆生命流逝呢?
用認知語言學簡要分析,流水是源域,生命是目標域。在河水的川流不息中,夫子聯(lián)想到了時間流逝,兩者同樣有不間斷的特性,默默前行。夫子將對生命問題的思考鑲嵌于流水的隱喻中,透過這一“隱喻”可以看到儒家生命意識:生命像流水一樣不斷向前,死亡如同川流,平靜常在而不可抗拒?!墩撜Z·顏淵》中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句,君子對待生死富貴,關注的應該是內心的恭敬,也就是道德原則,力求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另一句“未知生焉知死”,亦復如是。君子立于現(xiàn)實,對待不可及、不可觸者,對于不可抗力堅持依照心中道義而行即可。
死亡與生命的意義是人類文明的最主要議題之一。在中國,夫子對于生命的思考充滿了理性色彩,從人和生命本身出發(fā),關注人的道德精神和生命價值,而無怪、力、亂、神。
《論語》整體來看,是追求道德本質的一本書,為政、取財和為人都非常注重道義追求。
在對君子的定義和要求上,和道德緊密聯(lián)系。夫子把君子概念投射于其他物體,把人比成器皿、動物等,較為形象地表達了君子的相關特點。《論語·雍也》中,子謂仲弓,曰:“犁牛為之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冉雍出身卑微,卻有君子之德,孔子將他喻為犁牛之子。犁牛有雜毛,無法用于祭祀山川。但孔子認為,犁牛之子,只要符合祭祀規(guī)定,山川之神不會因他的父親是犁牛這一身份而舍棄它。儒家以道德品行論君子,而不以社會地位和出身論,君子一詞也是從孔子這里成為了品德的代名詞。同時,孔子認為“君子不器?!逼髅笥泄潭ㄓ猛?,儒家希望培養(yǎng)出的君子以求道為目標,不以具體技巧、才藝為立命之本。《論語·公治長》中夫子回答子貢的問題,認為他是“瑚璉也?!焙鳝I,是宗廟盛黍稷之器,非常貴重。子貢就像瑚璉一樣,重要而顯貴。同時,結合“君子不器”,很容易得到夫子另一層意思,子貢離君子還有距離。
在財富觀上,儒家認為財富的獲得是需要合乎道義的?!墩撜Z·述而》篇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睒s華富貴必須是符合道義的,否則是沒有價值的,如天邊浮云。
在為政方面,認為德行能使民眾擁戴?!墩撜Z·為政》中,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極星被古人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分野說中不同的星對應不同的地域。分封制時,天子之國為諸侯所拱衛(wèi),正如北極星被眾星環(huán)繞。用北極星作為源域,為政以德者如同北極星被眾星拱衛(wèi)一樣,受到天下愛戴。
儒家認為道義本質是天命所在,與天地合其德的是君子心中的道德本質和道義原則,不以權勢、功利為轉移。
儒家學說中,對精神的追求不在于空談,而在于實踐,知行合一。
《論語·公冶長》中,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宰予以言辭著稱于孔門,卻言行不一致,讓夫子很是氣憤。言而無信的人如同朽木、糞土之墻,不值一提,甚至讓人憎惡??鬃訉τ谥胁灰?,巧言令色的反感躍然紙上。
曾子“魯”,卻敢于力行、知行合一,是顏淵之后,最承夫子大統(tǒng)的學生?!墩撜Z·泰伯》中,曾子示疾一章,引用《詩》“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鄙钏哆?、薄冰層上,在極端的情況下,只能惟精惟一,不敢分心,集中所有精力去行動。道心惟微,在求仁過程中,曾子一刻不敢放松自己?!熬咏K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謹慎入微,勤勉不懈,故能允執(zhí)厥中。
隱喻廣泛存在于文化生活之中,是思維和認知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通過《論語》相關隱喻,我們可以從語言深入文化看到文字背后所隱含的儒家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