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歡
摘要:微作文通常指小作文,字數大約在100至300字之間。在今天的碎片化閱讀橫行的年代,寫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成了時代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學生必備的一種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生;微作文;課堂隨文
在如今小學的課堂中,出現了一種值得深思的現象——學生談“文”色變。越來越多的學生害怕寫作,甚至是厭惡寫作,真正熱愛寫作的學生寥寥無幾。每當上語文課,無論是練習課、閱讀課還是詩文鑒賞課,都能贏來學生的一片掌聲,但只要提及作文課,學生立即萬馬齊喑。甚至在家庭作業(yè)中,如果有寫作任務,不出意外都會排在完成順序中的最后一項。為什么?顯然,“篇幅長、要求高”為難住了學生。
而“微作文”的出現則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微作文通常指小作文,字數大約在100至300字之間。在今天的碎片化閱讀橫行的年代,寫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成了時代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學生必備的一種素養(yǎng)。如何讓學生以最少的字、最快的速度寫出語言精練、符合主題的習作呢?我認為下列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一、激發(fā)興趣,“微”動人生
(一)讓習作之源豐盈
微作文的寫作,文體多樣,表達靈活,內容也更為廣泛。現在的學生雖然擁有更多的電子設備,但畢竟年齡小,且處于求學階段,跟社會接觸不多,能選擇的素材較少,因此,師長引導其積累寫作素材必不可少。針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年齡特點,教師可圍繞以下幾點展開,讓學生更好地選擇寫作素材。
1.觀看新聞。每天的《新聞聯播》時間恰好是晚飯時間,我們可以讓學生一邊進餐一邊聽新聞報道,掌握每天的時事動態(tài)。新聞涉及的內容廣泛,可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積累。這一舉措,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緊跟社會發(fā)展的好習慣。
2.閱讀報刊及各類型書籍。學生的生活范圍限制了他們和社會的接觸,那么閱讀就成了他們和社會接觸的第二途徑。自打啟蒙教育初始,閱讀肯定早已成為家長和老師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閱讀完全可以突破課本、各類文學作品、百科全書的范疇,讓報刊走進課堂和家庭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報刊定期出版,內容新鮮,篇幅不長,涉及范圍廣闊,非常適合學生閱讀。就學生的年齡來說,《紅樹林》《萌芽》《意林》等刊物是不錯的選擇。
(二)師生共創(chuàng)
除了知識上的豐富,學生的寫作興趣也亟待提高,特別是在學生已經害怕寫作的局面下,如何消除學生的抵抗心理成了燃眉之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首先應該降低習作的難度。一方面是在要求上,傳統(tǒng)習作動輒四五百字的要求,很容易讓學生望而卻步,而微作文本身就具有篇幅小的優(yōu)勢,讓學生更樂于接受。另一方面是在言語上,教師應向學生傳輸“我手寫我心”的觀念,使學生轉變觀念:習作就是“心有所思,筆有所述”的一種愉快行為。
二、豐富形式,“微”出樂趣
(一)課堂隨文
“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边@是葉圣陶先生給予我們的一個啟示?!白魑摹敝砸步小傲曌鳌?,也就是學習寫作,以模仿為主。教師可從教材中挖掘素材,包含但不限于文章的遣詞造句、結構安排,讓學生模仿。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可引導學生模仿其“總—分—總”的構文方式,以時間順序,描寫一處景物。
(二)延伸拓展
在一些課文中,或因排版需要,或因構文需要,作者(編者)會運用“留白”藝術,這就給微作文的訓練提供了訓練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微作文的形式,引導學生想象、補寫課文的“留白”。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25課《掌聲》,文中提及主人公英子上講臺講故事時“眼圈紅紅的”,動作“慢吞吞”。這就引發(fā)我們思考:她為什么想哭?為什么這么不情愿?她在想什么?教師從這幾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此外,有些文本在結尾處余味無窮,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延伸想象,把文本的結尾作為微寫作的起點,延伸文本的內容。
(三)隨身行文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隨身準備一個小本子,像中世紀的游吟詩人一樣,隨感而發(fā),記錄成章。其實,日記也可起到同樣的作用。我們可讓學生每天用簡短的文字記錄生活中發(fā)生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相較于長篇的、規(guī)定字數的習作,學生更樂于接受篇幅小、范圍廣且記錄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的日記。
三、鼓勵評價,“微”出信心
學生認認真真寫出的作文,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揚,而不是批評。試想,若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教師在批閱習作的時候,總是直白地提出否定性意見,當學生對自我的習作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是否定的時候,學生還會喜歡寫作嗎?當然不會。因此,我們需要用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看待學生的習作,盡量使用贊美、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以我所執(zhí)教的班級為例,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的獨處時間,我從不吝惜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寫得好的文章,我會要求學生發(fā)送電子文件給我,有機會便投稿到校級或區(qū)級報刊。幾番發(fā)表之后,學生主動創(chuàng)作的熱情大大上升。另外,我們課題組還將學生的作品匯編成書籍??匆娮约簩懙奈淖肿兂摄U字,學生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還需要擔心接下來的微作文習作難以開展嗎?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泉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苯處煈搹慕滩某霭l(fā),挖掘習作訓練點,在訓練中引導學生體驗習作樂趣,使其在快樂中提升習作的能力?!拔ⅰ蔽膭?chuàng)作,創(chuàng)出精彩。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