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要:班主任所承擔的任務和職責與一般教師相比更為艱巨,對學生身心能否全面、健康發(fā)展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意義。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這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下的班主任工作,除了集體教育外,還要重視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 后進生轉化 德育
學校德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轉化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所有班主任都需要認真面對和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筆者就后進生的成因進行簡要分析,并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進行了實踐。
一、后進生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是對立統一的,包含多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作為班主任應當認識到大多數后進生是在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中造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
(一)學生自身素質造成的
學生的自身素質,包括學生智力、學習習慣和自控力等。部分學生自身素質偏低,成績較差,長久的失敗感使他們徹底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在心理上形成了強烈的自卑感,精神上感到無限壓抑和苦惱,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最終自我放棄。
(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使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極度自我,不接受批評,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督促;有的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不考慮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壓力,加之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初中階段處于敏感時期的學生出現嚴重逆反心理;有的學生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離異,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傷害,導致他們思想、品德、心理素質都出現了問題。
(三)學校教育的影響
有些教師的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和轉變,教育方式簡單,以成績的好壞定義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呵護有加,即使犯了錯,也不予追究;而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態(tài)度冷漠,對待他們身上的錯誤甚至冷嘲熱諷,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四)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
社會的發(fā)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不良的、消極的因素,由于初中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尚未成熟,無法抵御誘惑,部分學生產生了錯誤的思想和觀念,偏離了健康成長的道路。
二、班主任工作中對后進生的轉化實踐
(一)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班主任首先應轉變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將學生視為受教育的主體,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采用民主、平等的交流方式,啟發(fā)他們思考,提高他們的認識和覺悟,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實現學生思想上的良性轉變,這樣才能使教育工作內化為學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和知識。
(二)深入了解學生,明確后進生成因
學生各方面的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明確是什么原因導致這部分學生的后進。俗話說“知其因,解其困”,對后進生轉化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應深入了解后進生的生活情況、家庭環(huán)境、社會活動等外在因素,更要深入了解后進生的心理變化和思想狀況,找到他們后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
(三)抓住后進生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自信心
我們班有一名男同學,在開學的第二天就遲到了,通過其他同學我了解到,這名學生之前就經常遲到,上課不專心,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作業(yè)也不按時完成,即使做了也是抄襲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單獨與這名同學談心,發(fā)現他的家庭出現了問題,他小學的時候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生活,因為母親忙于生意,平時無人看管,感覺沒有人關心他,于是每晚看電視、玩游戲。了解了情況之后,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安慰他,告訴他父母離婚并不代表不愛他,只是因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分開了,老師理解他的苦衷,并告訴他學會堅強和獨立。我?guī)椭@名同學制訂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要求他學會自律,按作息表安排時間。我又聯系到他的母親,談了他在學校的狀態(tài),通過交流,他媽媽也認識到自己確實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愛,并表示以后會多抽時間陪伴他、關心他。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我驚喜地發(fā)現:這名同學遲到的次數少了,而且性格也開朗了很多,尤其是勞動很積極,很多同學對他刮目相看。當他有一點兒進步時,我就及時表揚他,激勵他,在班會上提議他當生活委員,獲得了同學們的支持,這使他獲得了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也端正多了,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中他每次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當然,后進生身上的缺點不是短時間就能徹底改變的,班主任要有足夠的耐心。
參考文獻
[1]王兆鋒.“后進生”成因分析及教育舉措[J].甘肅科技縱橫,2005(06).
[2]馮曉霞.談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科技信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