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男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fā)了《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事業(yè)的高度重視,中職學校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中職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在當今社會重分數(shù)的氛圍中,中職生始終處于不受重視的“邊緣狀態(tài)”,較低的自我和社會評價使得部分學生正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十五六歲的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劇變、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和渴望擺脫成人的管制,但同時自身心理發(fā)展還不成熟,缺乏有效應對問題的能力。尤其高一新生來到一所新的學校,面對新的同學和老師,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此時正是心理沖突,學習和情緒問題發(fā)生的高危時期。如何及時發(fā)現(xiàn)中職新生的心理問題,有效做到早預防和早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MHT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和分析,為今后科學又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以我校2018級高一新生為研究對象。
(二)方法
采用團體測試方法,對班主任進行測評培訓,以班級為單位,通過問卷星進行調查,班主任統(tǒng)一指導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問卷。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效度。量表共100道題目,其中包括1個效度量表和8個內容量表。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8個內容量表的總分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總分等于或超過65分,表明該生的整體焦慮程度較強,有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單個項目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該方面存在心理問題傾向。運用SPSS24.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心理健康狀況概況
本次調查問卷發(fā)出600份,收回421份,有效問卷406份,根據(jù)測驗標準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結果顯示:
全量表分65分及以上的有20人,檢出率為4.92%。
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心理問題的排序順序是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自責傾向、身體癥狀、對人焦慮、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孤獨傾向。
(二)心理健康狀況在性別上的差異
對我校高一新生性別差異t檢驗結果中可以看出,女生在總分上的焦慮水平高于男生,除了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其他項目的焦慮程度也高于男生。并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很多人認為中職生學習成績不好,應該不會有學習焦慮,但是可以從分析結果看出不管男生女生,學習焦慮平均分都是最高的,所以應該組織一些緩解學習壓力,調解情緒的講座和專題活動。
(三)分析
結果顯示,我校406名高一新生得分在65分以下的有386人,占所有被測學生的91.6%。這表明我校大部分學生的焦慮程度處于正常水平,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較好。
但是,有20人(占總體4.9%)處于高焦慮水平。特別是在8個內容量表里,有至少一項得分高于8分的學生較多。這表明,我校學生有部分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整體焦慮程度強,范圍廣。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自責傾向、身體癥狀等四個方面人數(shù)較多。以往的研究也顯示,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全國正常人常模和青少年常模。
究其原因:第一,神經(jīng)科學家發(fā)現(xiàn),青春期階段的人類大腦,會經(jīng)歷一系列重大而又奇妙的發(fā)育過程。容易情緒化、敏感、難以自控、易沖動、易學壞等,都與大腦變化有關系。而很少有家長和老師了解其深層次原因,反而會把孩子復雜的情緒和沖動行為,歸結于“不懂事”,當孩子的某些行為達不到他們的期待時,常常會責備孩子,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自卑或自閉的心理,甚至會變得叛逆。第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手機電腦的誘惑,使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游戲、視頻、小說等上面,減少了人際互動和室外活動,使學生焦慮感越來越強。
從表1可以看出,406名學生中學習焦慮得分超過8分的有192人,占總數(shù)的47%。這表明,中職生學習焦慮還是比較普遍,他們對學習還是比較在乎的,尤其是考試緊張,擔心考試成績不理想。趙建平的研究對中職生和普高生進行比較,兩者在學習焦慮存在顯著差異,中職生均值顯著高于普高生??赡苁且驗橹新毶踔谐煽冚^差,綜合素質也比較低,往往得到的批評比表揚多,因為刻板印象,在社會上都認為上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考試末尾的,導致學生自尊心比較脆弱,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在學習方面的焦慮比較高。
三、對策
(1)在新生入學時做好心理普查,建好心理檔案,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因為心理普查結果僅供參考,要對焦慮水平比較高的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了解更多資料,做出準確評估診斷,尋找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班主任和家長,共同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擾。
(2)加強平時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心理普查中分析出來的普遍性問題,分不同年級和專業(yè)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課主題。經(jīng)常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改變、成長。
(3)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敏感期,女生在這個階段的敏感性更強,尤其是學習焦慮和過敏傾向方面更需要關注,應該針對女生多開一些調節(jié)情緒、積極認識自我、調整學習焦慮、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講座和專題活動等,關注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4)有規(guī)劃地對學校教職工、全體老師、班級心理委員、宿舍聯(lián)絡員開展心理健康培訓,全員、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5)充分利用其他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6)測驗結果只能反映一段時間的學生心理情況,應該連續(xù)研究,隔段時間再次實測,才能更好地反映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持續(xù)追蹤。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