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霞
相遇問題的要素是速度(速度和)、時間和路程。各要素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要有效地進行相遇問題的教學,必須讓學生運用合理的教學結構,幫助學生掌握諸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學生思維的熱點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難點是梳理數(shù)量關系,為了突破這個難點,運用學具電腦演示和現(xiàn)在現(xiàn)場展示相遇的過程,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初步理解相遇問題;根據(jù)實際的路線圖,抽象出線段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量關系,進而列出方程,建構數(shù)學模型,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下面我說說教學中的優(yōu)勢之處。
一、情節(jié)巧設計
1.淘氣和笑笑家相距840米,淘氣要給笑笑送作業(yè)本,他們約定兩人同時步行出發(fā),淘氣怎樣才能快速的把作業(yè)給笑笑?在這個問題中,學生開始會答道笑笑在家,淘氣給笑笑送過去,當明白要快速給笑笑時,需要兩個人同時出發(fā),還要相向而行,這個時候提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2.當學生明白什么叫相遇問題時,需要引導學生什么叫相遇時間。我在課中處理如下:
師:我們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整個行走過程。
演示PPT,展示笑笑和淘氣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的過程。
師:孩子們想想整個過程中,淘氣和笑笑的什么是一樣的?
生:時間一樣。
師:這個時間就是淘氣和笑笑的相遇時間。
當學生通過PPT展示看到淘氣和笑笑在同一時間行走各自的路程,理解到了相遇時間,則更加容易明確840米由兩段路程組成,也就是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一個等量關系就出來了。
3.如下圖。
當學生在上面的圖中明確840米是由淘氣走的路程和笑笑走的路程組成的,再接下來理出更加詳細的等量關系: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從圖中你讀到了哪些信息?
生1:前面是淘氣步行的路程,后面是笑笑步行的路程,總共是840米。
師:這句話可以怎么表示出來?
生1:淘氣步行的路程+笑笑步行的路程=840米
師:你還能看到什么?
生:淘氣走的路程比笑笑走的路程多。
師:你怎么看出來多的,淘氣的路程是哪段?
生:學生上臺指出。
師:那這段路程是怎么得到的?
生:淘氣的速度[×]相遇時間+笑笑的速度[×]相遇時間=840米
4.學生學會本節(jié)內容后,要明確這種相遇問題來源于生活,有很多事情都是相遇問題的相關問題,師先做一個范例,例如:甲、乙兩工程隊鋪一條長1400米的公路,他們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鋪80M,乙隊每天鋪60米,幾天后能夠鋪完這條公路?
或則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時間緊急,安排甲、乙兩名打字員同時開始錄入,甲每分鐘錄100個字,乙每分鐘錄90個字,錄完這份文件需要多長時間?
當這兩個情境列出后,請學生先說等量關系,再一一解決,最后請學生想想自己身邊的相遇問題。這樣把學習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jié)內容,更容易解決相遇問題的相關問題。
二、理清思路,拓展思維
數(shù)學是拓展人思維,提高人敏銳度的一門學科。應用題教學既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遇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思路后,精心設計層遞性的練習,循序漸進,使學生思維逐步引向深入。在基本練習新知后,設計了的變式題,同樣具有相遇應用題的特征因素“同時、相向”,只是兩個人并沒有共同完成全程,全程620米,淘氣每分走70米、笑笑每分走50米,經過幾分鐘后,兩人相距20米。使學生通過分析后也能用相遇問題的思路來解決,使得思維由簡單的模仿到初步的創(chuàng)新。
從講授轉換為學生自我探究,作為“相遇問題”的教學,讓學生學會相遇問題的解決方法,但僅此作為教學目標是不夠的,我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一般的解決方法和知識技能,還關注學生解題策略和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例如:840米的路程是怎么組成的?淘氣行走路程+笑笑行走路程=840米,從而引出學生更深層次的探究,淘氣走的路程=淘氣的速度[×]相遇時間;笑笑走的路程=笑笑的速度[×]相遇時間,從而得到淘氣的速度[×]相遇時間+笑笑的速度[×]相遇時間=840米。
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并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其中來,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學到的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學了能用,不是呆板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還要讓學生多說,多和同學說,多面向全班說,對的想法,可以激發(fā)其他同學思考,錯誤的想法也可得到其他同學的批評指正,這樣自己能學好,也能檢驗其他同學聽課的狀態(tài),真正調動全班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學得輕松,老師才能教得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