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提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多學科教育的積極意義,并呼吁加強高中整體教學規(guī)劃中對美術、體育等藝體類課程的重視。高中美術教育通過“美育”,可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創(chuàng)新意識、文化涵養(yǎng)等方面起到幫助作用,在開拓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受益于其他學科。本文從高中美術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條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以期達到提高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美術教學;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開展與實際教學成果,新課改的推行,目的在于讓各級學校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德育”、“智育”、“美育”共同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貫徹。高中美術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有著啟迪學生審美意識,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作美、感受美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陶冶性情,加強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另一方面可以在高中繁重的學習壓力中得以舒緩身心。然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成熟,高中美術教育在新舊教學理念的交融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并阻礙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的提高。面對這一情況,諸多高中美術教育工作者正在積極分析原因、尋找對策。下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歷,探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學問題,并就有效應對策略提出一點建議。
一、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每一個學科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特色和學生成長需求進行改革是必然趨勢。面對高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按照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和審視,是解決當前教學困境的最好選擇,將有利于找準病因,對癥下藥,推動高中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學校在教育規(guī)劃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計不合理,美術課程被忽略
由于高中的整體教育規(guī)劃為了讓學生普遍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往往更側重于最終應試科目的培養(yǎng)與訓練,美術課程通常是教學設計最后考慮的內容,甚至常被其他的主要學科替換。這樣的做法,明顯與當前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就是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一味強調學生應試技巧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美育”引導學生的審美價值觀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的功能被磨滅,致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匱乏,使國家致力推行的素質教育缺失了一塊。
2、各地區(qū)高中美術教育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受到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貧富之間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qū)的學校所配備的教學資源有著明顯的不同。例如,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對學校的教育重視程度也會更高,從而投入大筆教育資金,讓學校的硬件設施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學輔助的作用;而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受到經濟的限制,在教育的方面的投入有限,許多學校的設施出現(xiàn)老化、落后甚至不齊全的情況,使教學的發(fā)展空間受到限制,美術教學方面很多有趣的拓展資料、教學活動,無法一一落實。
(二)當前整體教學導向過于功利化
1、學校方面
受到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越到高年級的學生,不論是教師的教學側重點還是學校整體教學導向為學生指出的方面,都在向學生表示各應試學科的文化成績的重要性。即使負責美術教學的教師非常樂意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引導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但自身的教學落腳點和學校整體教學導向相反,常常會給教學帶來阻礙,甚至覺得無法施展,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被挫敗。另一方面,由于美術教師對學校整體教學導向的妥協(xié),將課上的內容一再精簡,學生在課上得不到更為深入的美術作品內涵的講解,學習的興趣得不到激發(fā),其他學科的學習壓力又一直壓在肩上,甚至爭分奪秒將美術課直接變成學習其他科目的自習課。
3、家長方面
過去教學規(guī)劃對美術學科長久的忽略,讓不少學生家長認為美術只是一門興趣課程,可有可無,只有學好數(shù)理化這類應試重點學科,才是好學生的衡量標準。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看法,再加上升學的壓力,許多學生要么是不在意應試科目以外的學科學習,要么是即使喜歡美術學科,也只能盡量壓制自己,不敢過多的花費時間和精力在上面,致使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徒有其表。
(三)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高
1、教學模式較為落后
許多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并沒有與時俱進,依舊停留在課本內容的賞析中,整個課堂節(jié)奏依托于教師的講解與串聯(lián),學生的想象力、感知力沒有得到鍛煉。這樣的不適應性表明不少美術教師對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理解并不到位,再加上有限教學經驗的桎梏,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展示,仍然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另外,雖然現(xiàn)在許多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工具,然而許多教師對其開發(fā)程度遠遠不滿足對教學創(chuàng)新與拓展的要求,受到專業(yè)水平的限制,無法很好的將美術教學多角度的分析,或與其他學科知識相串聯(lián),達到拓展學生知識面這一目的,處于“新瓶裝舊酒”的狀態(tài)。
2、學生評分機制的不完善無法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
現(xiàn)目前,我國高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依托于各項分值的評估,雖然美術學科也被納入其中,但最終分值并不影響整體評估水平和應試結果,因而,許多學生受到升學壓力和家庭觀念的影響,對此報以敷衍的態(tài)度,在課上缺乏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并不配合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內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難以實現(xiàn)以“美育”凈化心靈、陶冶性情的教學目的。
二、解決高中美術教學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學校與其他科任教師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
就上述分析的問題來看,許多學校的整體教學設計導向輕忽了美術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美術課被其他主要學科替換的情況。為了充分發(fā)揮美術教育的價值,學校應該在規(guī)劃學校各年級教學設計時,擺脫功利化的教學訴求,轉而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將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安排放在一起考慮,杜絕壓縮美術教學課時的情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美術實踐的時間,并對一些主科教師在有足夠課時的情況下占用美術課時的情況予以處分或警告。除此以外,還可適時開展校園文娛活動,讓學生們鑒賞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或通過“漢文化藝術節(jié)”一類活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術文化的魅力,從校園文化上扭轉學生對美術學科的看法。
(二)提升美術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作為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開展美術科學的教學工作,需要學校的管理高層和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跟上新課改的發(fā)展節(jié)奏,認真學習前沿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審視過去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弊端,積極研討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策略,努力為學生提供具有文化氛圍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可藝術類學科的教育價值。另外,為了提供更為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美術教師應對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高要求,主動通過多個渠道提升自身藝術鑒賞能力與藝術涵養(yǎng),積極參加針對教研教學能力的專業(yè)培訓,在增進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學會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有效的進行知識的輸出,并結合實踐,在教學與反思中,不斷精進自身教學理念與策略。
(三)科學設計美術教學板塊,確保教學的合理性
要想充分發(fā)揮高中美術教育的價值,教師在提升自身綜合實力的同時,還需要對教授的科目按照實際教學硬件設施配置和學生綜合水平,結合高中美術教學包含的美術鑒賞、設計、繪畫三部分,進行合理的校本化調整與優(yōu)化,讓實際的教學安排更具實用性和使用性。就美術鑒賞這一板塊來說,教學目標的設計可落腳于培養(yǎng)學生客觀分析美術作品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與熱愛。因此,在實際教學內容的編排方面,可側重于分析中外從古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鑒賞力為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縱向與橫向的對比,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審美差異和藝術魅力,并鼓勵學生在課前從多渠道搜集有關的知識,在課上的討論與交流環(huán)節(jié)從不同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與感受,在實踐中提高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
基于此,在之后的設計、繪畫教學內容中,學生對于技巧及相關理論的理解,接受起來也更為容易,比如在教授繪畫技巧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優(yōu)秀作品的分析講解,提高學生對繪畫技巧的掌握能力;在扎實學生的繪畫基礎的條件下,為美術設計訓練提供更大的便利,讓學生的抽象想法能夠更好的去想法表達出來。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的更高層次的需求。所以,將高中美術教學中的美術鑒賞,設計,繪畫三個板塊進行合理的拼接,才能夠讓教學的效果得以更好的發(fā)揮,并適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發(fā)展需求。
(四)改善課堂教學模式,開發(fā)美術教學資源
結合美術教學板塊的設計理念,高中美術教師必須要準確掌握美術教育的教學方向,有針對性的、有層次的開展美術教學,讓高中美術教學的實際價值能夠真正讓學生受益。因此,高中美術教師應當將原來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科學發(fā)揮出美術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
第一,要正確認識美術教學資源的作用。首先,要明確這些資源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相關資源的使用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做到指向清晰、寓教于樂。其次,利用美術教學資源時要從教材本位出發(fā),結合教學重點的指向,對教材內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拓展和使用。最后,要讓一切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利用回到教材本身,確保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與新課改美術課程的教學指向一致,是對課本內容的延伸與完善。
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善可朝著生活化、多元化發(fā)展。一是,在教學中融入大量的作品分析,將抽象的藝術理論通過具象化的作品進行詮釋,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并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二是,教師的教學基底應以學生近期的學習發(fā)展狀態(tài)為主,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要將其建立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之上,便于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機串聯(lián),并以此加強學生的理解和技巧的運用。三是,注重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在教學討論和開展美術實踐活動時,教師要仔細觀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表現(xiàn),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于鼓勵和肯定,讓他們在實踐中充分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并增強學習和表達自我的自信心。四是,美術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知識面拓展時,將其他學科的教學特點融入其中,比如帶領學生分析三角函數(shù)、勾股定理的立體空間美感;觀看物品因化學反應碰撞出來的奇妙美景。讓學生在感受藝術魅力的同時,也增強對其他學科的好感,化解由于升學壓力所帶來的部分學科壓力。
(五)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前面說到了在教學理念及內容方面的創(chuàng)新,而高中美術教師要想將一一付諸實踐,還需要加強信息手段的運用,打開現(xiàn)代化美術教學的大門。多媒體教學工具,具有直觀性、包容性的優(yōu)勢,無論什么樣的題材,只要教師編排好合適的教學內容,就可以通過軟件工具進行實現(xiàn)。比如,在美術鑒賞板塊,講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發(fā)展歷程及特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達芬奇、亞里士多德、拉菲爾這三大巨頭所生活時代的特色及生活經歷,對他們三人的作品分別進行演示與對比,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這三人之間的異同,從而對文藝復興的誕生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在美術設計板塊,教師教授學生繪畫的點、線、面的技法時,可以擺脫傳統(tǒng)黑板平面式的教學演示,可通過三維工具的輔助,立體化的展示點線面的關系與構成特色,從而對透視、明暗對比等繪畫技巧形成更為直觀的感官,便于提升學生的立體思維及圖像的表現(xiàn)能力。
(六)將美術納入學生最終考核評價范圍
在上文有提到,部分學生之所以不重視美術學科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對學生美術能力的考核并不納入最終有關升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因此,為了貫徹新課改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有必要在認可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一部分的同時,將其同樣納入最終的考核評價范圍中。比如,將對學生美術能力的考核納入結業(yè)考試之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可在最終考核中享受加分的政策,而成績較差的學生綜合評估分數(shù)就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需對這一考核體系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即,這是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評價,而不是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評價依據(jù)。所以考核的內容應從多方面進行考察,而不是側重于美術繪畫技巧或理論背誦方面,避免成為學生的又一個學習負擔。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影響到當前的美術課程改革工作,本文將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策進行一分析,是希望可以對高中美術教育的長久發(fā)展與進步,提供一定的幫助,以期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鐵梅.美術教育的真諦——審美人生教育讓生命絢麗成長.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2]劉茂軒.讓美育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淺談優(yōu)化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國教師,2015(S1).
[3]周瑋.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報,2013(01).
[4]林曉.讓高中美術教學活起來[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17(05).
[5]羅金強.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233-233.
作者簡介:
黃珍平(1972年4月---);女;湖北黃石人;大學本科;職稱:中教高級;主要研究方向:美術教育、油畫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