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歡
【摘 ?要】縱觀我國教學及研究現狀,目標教學在認知領域已取得累累碩果,步入創(chuàng)新發(fā)展時期,并且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理論體系。情感領域雖然在課程標準中給予了明確的表述,但具體實施卻不盡如人意,其教育實施行為與預期目標存在很大差距。具體到數學學科教學中取得的成效更是不甚理想。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對中學數學的情感目標提出較為切合實際的分類標準,并提出相應的實施辦法,以期在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fā)揮情感效能,對促進情感與認知的統(tǒng)一及相互促進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學數學;情感教育;現狀;對策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情感教育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學數學情感目標可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1.從總體上可分為接受、反應、價值化、個性化四個層次;2.從教學目標上可分為學習情感、個性情感和社會情感三個層次;3.從學科內容上可分顯性情感和隱性情感兩類。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應注意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維持穩(wěn)定的情感表現;內化良好的情感品質;遷移端正的情感行為。
一、中學數學情感目標的分類
情感教育不能像認知教育那樣落到實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目前尚未有一套表述清晰、易于操作的情感目標體系,從而給目標的實現和成果的評價帶來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根據我國教學大綱和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和特點,對情感目標分類的相關內容進行如下幾方面的探討:1964年以美國布盧姆(B. S. Bloom)為首的委員會公布了由克拉斯沃爾(D.R.Krathwohl)負責制定的情感領域的目標分類。這個分類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它提供了情感領域目標分類的基本框架,為人們對情感教育目標分類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這種分類也存在一定問題,歸納起來大致有:一是過于心理學專業(yè)術語化;二是過于復雜化;三是有些分類層次的設置值得商榷,有時可能導致教學中可操作性差等問題。如它過多反映心理學的邏輯而不是教學實踐的邏輯,廣大中小學教師接受這一分類體系具有很大的難度;分類體系過于煩瑣,特別是一些類別之間有時很難區(qū)分。
二、中學數學教學中情感教學現狀
我國的基礎數學教學曾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果,但同時我們又必須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真正喜歡數學的學生不足25%;一些數學基本功扎實的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基本的數學問題無法解答,在中學數學教育中“高分低能”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從學校教育的現狀來看,忽視情感教學的現象仍十分普遍,雖然素質教育一再被強調,但鑒于中考的壓力,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尚未徹底根除,許多教師在高分數、高升學率的功勞牌前沾沾自喜,加之現有的教育評價模式導致重知識技能輕情感教學的現象仍十分嚴重,對學生的社會評價模式也造成很多學生的情感情緒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
現在已經有不少關于情感教學的研究成果,但大部分都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研究的,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語文、政治等文科類學科中,而且研究的對象也幾乎都集中在小學生上,這導致很多教師認為情感教學只適用于文科,強調邏輯性的理科完全沒有必要實施情感教學;也有的教師認為中學生的思想、情感都比較成熟了,能夠很好地控制個人行為和情緒情感,再對他們實施情感教學無非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就目前我國數學教學的形勢來看,大部分中學都迫于中高考的壓力導致很多數學教師對情感教學幾乎完全不重視,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很少具體落實情感教學目標,從而導致關于情感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也有的教師因為情感因素復雜多變,不好控制,而且也沒有具體的可行性的理論和操作方法而最終放棄了情感目標教學。而面對新課標的要求和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對數學教師而言,建立符合中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且便于操作、關于中學數學情感教學的理論體系迫在眉睫。
三、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目標
我們把情感發(fā)展過程及相對應的情感教育目標的實施由低到高分為四個階段:形成→維持→內化→遷移。
(一)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這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在關注的基礎上,對某種現象做出反應,形成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首先,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對工作具有嚴、細、準的作風;思想方法先進,按學科規(guī)律育人;給學生以高尚理智的愛,善于構筑、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出自己發(fā)自內心的熱情,將自己對學生的愛護和期望、對工作的熱愛、對數學的喜愛和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以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影響學生。 其次,教師要關心、熱愛、尊重學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币虼?,教師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尊重學生,承認每個學生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把知識單純進行枯燥講解,這樣會使課堂乏味,會影響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教學內容與相關的富有濃郁情感色彩的生活情境相聯(lián)系,比如, 學習立體幾何的時候可以動手制作,學習概率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拋硬幣的游戲等,在操作中、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問題與現實的生活情境聯(lián)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深印象,梳理知識,從而在這樣的情感教育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體驗學習的快樂。
(三)激發(fā)學習動機
皮亞杰說過:“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敝袑W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學好數學的意義和必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鼓舞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品質,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在思想上把數學學習放在重要的位置。
(四)在教學評價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尤為重要。教師要適時地鼓勵學生,不要一味地批評學生,多鼓勵、少訓斥是評價學生的原則。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學生,當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要適當地夸獎,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對學習更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完善中學數學教育評價體系,使情感教育大放異彩
新課改局限于教學方法的改變,對于情感教學目標的實現納入新課改熟視無睹。各地中學數學的教學目的依然是“高分數、高升學率”,導致我們的學校和教師努力的方向與教育目標出現偏差。數學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從數學評價目的出發(fā),建立鼓勵教學評價、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口頭評價、自我評價、榜樣評價等多種課內與課外、自己和同學、教師和學生多種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促使學生知識和情感同時發(fā)展,做到以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增進自身情感意識,用情感教育帶動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
四、結語
在素質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要善于綜合運用各種策略、方式,在教學中將情感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當中, 讓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情感共同發(fā)展,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技能、培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和順利開展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能讓學生真正地喜歡數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作為情感教育的傳播者,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不斷探究情感教育的策略,懂得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在教學評價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并注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把情感教育滲透在中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中學數學教學的成效,促進素質教育的提升和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