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玲
【摘要】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一聽到“作文”二字就頭疼,無從下手,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大障礙?!拜喠魅沼洝辈痪杏谛问?,表達自由,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記錄生活,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積累習作素材,促進習作的水平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輪流日記;自由;實踐積累;多元性
從正式入職成為語文老師開始,作文一直是筆者的一個教學難點。剛剛接手這個班時,發(fā)現(xiàn)班上好幾個學生連簡單的一句話都寫不通順,讓筆者頭疼。筆者不斷地琢磨思考:如何提高班上孩子的寫作能力?
上學期,筆者讓學生每天寫日記。但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學生每天寫的內容千篇一律,偶爾學校或班級有活動,才有素材可寫。而筆者每天改40多篇日記,也有點不厭其煩,批改的內容、評語也千篇一律。后來,將每天寫的日記改為周記。但學生記錄的事情,難免也有重復。堅持一個學期下來,利用每周一記的方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更讓筆者難過的是,學生的寫作熱情下降了不少。筆者想,同樣是每周要寫一篇日記,可不可以換個形式,讓學生喜歡上寫作呢?于是,“輪流日記”就這樣被誕生于四(2)班了。
一、確定“輪流日記”形式的規(guī)范性
筆者以“優(yōu)劣”搭配組合成一組,共分為六組,一般以6—7人為一組,優(yōu)、中、差合理搭配,為每個小組準備一本日記本,由小組商討,為小組日記本起名字,以一周為一個輪回,每人寫一天日記,在該篇日記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日記增設家長留言欄、老師留言欄、同學留言欄等,當天寫日記的組員對前一篇組員日記做點評。
剛開始實施“輪流日記”時,出現(xiàn)了不少小問題。如,有個別小組的學生會弄丟日記本,會有學生寫的內容重復前面一位學生寫的內容。每一次出現(xiàn)問題,筆者都義正言辭地在班上聲明“輪流日記本”的重要性,日記該怎么寫等。當“輪流日記”正常循環(huán)了一周后,學生已經(jīng)熟悉“輪流日記”實施措施是怎么樣的了。每天,科代表都會把每一組的輪流日記本上交給筆者。小組們還創(chuàng)意地給自己小組的輪流日記本起了名字,如,“妙筆生花”小組、“星光閃爍”小組……筆者翻閱著這一本本日記本,心情也莫名地愉悅起來。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學生初步形成了使用輪流日記的規(guī)范方法,在生活積累的同時學習他人優(yōu)秀之作,寫作水平相應提高。
二、創(chuàng)議“輪流日記”內容的自由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啟發(fā)了筆者,作為教師,在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更應該引領學生思考習作內容的廣泛性,使學生對寫作保持新鮮感。
(一)激發(fā)需要,感悟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教導學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是開展“輪流日記”的前提。
1.利用重大節(jié)日喚起需要
“端午節(jié)”“感恩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日是深受學生喜聞樂見的日子,能夠喚起學生內在的寫作需要。如利用感恩節(jié)這一契機,筆者讓學生制作愛心卡片送給父母。孩子紛紛把當天的制作過程、心中感想記錄在了日記當中。在“家長留言”一欄中,不少父母都寫下了“從未收到過的禮物”“沒想到孩子越來越貼心了”等感人的句子。有個別學生甚至在“輪流日記”中寫下“媽媽把我摟到了懷里”“媽媽夸我長大了”等情真意切的語句。
2.利用學校重大事件喚起需要
學校的活動異彩紛呈,如語文節(jié)、數(shù)學節(jié)、讀書節(jié)、體育節(jié)、秋游等,每每有精彩的活動,學生難免會有感而發(fā),關鍵是看教師如何去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欲望。如,小瑩在秋游結束后,用日記記錄了難忘的秋游:“第一站,我們要乘坐空中纜車。坐上空中纜車,我們可以看到高高的長頸鹿在舔樹,調皮的小猴子在玩蕩秋千,斑馬在大草原上比賽跑步。到了要轉彎的地方,我們俯下身看湖中,有白天鵝、鴛鴦、黑天鵝……它們好像在向我們打招呼呢!實在美不勝收?。 ?/p>
3.創(chuàng)設活動喚起需要
教師不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生活素材,還需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活動,主動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如,筆者在班上舉行“朗讀者”活動、“跳蚤市場”“親子朗誦會”……引學生置身于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中時,學生自然而然有表達的需要?!疤幪幜粜慕晕恼隆保谧魑慕虒W中,有多種多樣的方法能巧妙激發(fā)學生寫作需要,這需要教師做教學的有心人。
(二)讀寫結合,厚積薄發(fā)
積累的渠道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積累,一種是間接積累。直接積累主要是來自學生對生活的體驗。間接積累主要來自于書本,來自于大量閱讀,尤其是對經(jīng)典的汲取。正可謂“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1.課外閱讀感想
學生多閱讀文章,知識厚實,博古通今,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如,小豪在讀了《恐龍的秘密》后寫了《快樂的午讀》,分享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夾雜自己的感想。
2.課內閱讀感想
語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展現(xiàn)的是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跨越時空界限,“聆聽”文本的聲音,“走進”作者的心靈,將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上完《烏塔》一文后,小湘在輪流日記中寫了《要不要獨自去旅行》;在結束了《給予是快樂的》一課后,小婷寫了《給予是快樂的》,雖然也是以《給予是快樂的》為題,但是內容感情卻是不一樣的。輪流日記這一寫作形式為學生的情感抒發(fā)、態(tài)度表達等即時寫作打開了一扇門。
3.“輪流日記”感想
“輪流日記”這本子在學生手中互相傳遞,這一贈一拿的過程中,傳遞的不僅僅是本子,更多的是交流。(下轉第3版)(上接第2版)如,小健的日記中這么寫道:“我回到家,吃過晚飯后,就翻起日記本,準備寫日記啦!看見同學們寫的一篇篇日記,我很開心。因為同學們寫得很好,一個個漂亮的詞語,還有一句句感人的句子,讓人很感動。而我們在這些日記里交流,學到很多東西。我心里想:‘我什么時候也可以像同學們一樣,學得這么好的日記?。 晕乙欢ㄒσ稽c,讓小伙伴看到我的好日記!”可見,輪流日記本身也是學生的寫作素材。
三、開發(fā)“輪流日記”評價的多元性
開展“輪流日記”的過程中,得到“孩子對日記感興趣”無疑是最大的成功。因此,筆者積極開發(fā)“輪流日記”評價的多元性,用多種方法來激起學生寫日記的熱情。
(一)講評激勵
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點評日記的閃光點,以引導全班學生寫好日記,用中肯的語言指出日記中存在的不足點,讓其揚長避短。與此同時,筆者鼓勵學生朗讀自己的優(yōu)秀日記,讓學生產生習作成功的自豪感,在交流講評中不斷激發(fā)學生寫好日記的熱情。
如,筆者通過投影儀向學生展示過去一周輪流日記本中寫得優(yōu)異的日記篇章,表揚學生:“老師真切地感受到同學們寫作進步非常大!同學們寫的日記不再是重復、重復又重復!”“像是小博昨天寫的日記,語言通順了不少。真棒!”“小振的寫作讓老師深諳佩服!你們看看,他寫道:‘當我看到鍋里那金色的薯條時,我簡直是口水直流三千尺!’老師昨天才和大家回憶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小振就能化用這古詩,真了不起!”
(二)家校互動
創(chuàng)建班級微信公眾號,將日記優(yōu)秀的篇目發(fā)表至微信公眾號平臺,供家長瀏覽、評價。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作為當下最為主流的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能提供優(yōu)質的內容創(chuàng)作和呈現(xiàn)形式。以日記作品展為功能的微信公眾號具有滿足學生移動式學習、家?;邮絽⑴c、教師精準化推送的重要功能。
筆者利用班級微信公眾號創(chuàng)設寫作平臺,并設計公眾號名為“l(fā)ittle wirter”,寓意學生妙筆生花,逐漸成長為小作家。創(chuàng)建班級公眾號后,筆者收集每天、每周的優(yōu)秀日記篇章,由家長或學生將優(yōu)秀的日記篇章制作為電子檔,由筆者在班級微信公眾號“小作家”發(fā)表,供家長、老師瀏覽閱讀。家長、老師可以在推文下方進行點評,實現(xiàn)家?;?。
(三)發(fā)表班刊
筆者收集每周日記優(yōu)秀的篇目,整理成班刊,在班中設置專欄張貼,供家長、學生瀏覽。以小小的一份班刊欄目,讓學生有一個自己成長的小天地,讓它成為學生課余時間的一個樂園。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投稿發(fā)表,每周班級定期出版,每位學生的文章都有機會見報,而且報紙是每人一份。如果上面能刊登學生的文章,將會和很多人分享寫作的成功,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定的稿費,用以記錄到個人存折上,每月開展“跳蚤市場”進行物質獎勵。因此,筆者在批改學生輪流日記時,特別留意其中的好文章,進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投稿,激發(fā)寫作興趣,增加寫作動力。
(四)評語激勵
評語是師生的直接對話,教師用放大鏡看待學生日記中的優(yōu)點,在評語中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從而燃起學生寫日記的熱情之火。評語激勵分為文字形式激勵、等級形式激勵、符號形式激勵。
文字激勵的方式中,筆者采用大張旗鼓的方式表揚學生,如,“一個簡單的衛(wèi)生打掃,被你的妙手寫得如此生動!”“享受體育節(jié)的點點滴滴,才會有這么豐富的感受,真棒!”等。
學生看待自己日記的優(yōu)劣,總是以老師所給的等級評分為直接的標準。同時,等級也能讓學生之間產生良性競爭。筆者一般采用優(yōu)加、優(yōu)、優(yōu)減給學生打成績,評價差異不大,更能激起學生之間的競爭,習作勁頭越來越足,習作水平也就不知不覺地有所提高。
符號激勵同高分激勵相配合,在日記評價過程中,筆者還采用符號激勵,用波浪線圈劃好詞好句。
(五)積分激勵
筆者每天對小組日記進行批改,并打上符號等級,除了激發(fā)小組內成員之間的競爭以外,還能引發(fā)小組內成員團結一致,與其他小組展開競爭。每周五托管課上,筆者會讓每小組對自組“輪流日記”進行統(tǒng)計,如,得到“優(yōu)”的評價加2分,得到“良”的評價加1分,小組計算總分,用以記錄到個人存折上,每月開展“跳蚤市場”進行物質獎勵。
四、“輪流日記”開展后的思考
“輪流日記”在班級開展以后,由于日記會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評語,日記優(yōu)劣則顯而易見,各方的中肯評價也能在一周內甚至是第二天就能馬上反饋給本人。因此,輪到要寫日記的每一個學生都會絞盡腦汁地寫,力求寫出最好水平。筆者班堅持開展“輪流日記”這一寫作形式后,學生在小組、組員之間的競爭中不斷吸取別人的長處, 彌補自己的不足, 整體寫作水平得到明顯的進步。
但是,此項研究中仍存在許多值得筆者深刻反思之處:1.教師的教學任務與日記指導的矛盾如何解決?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學生的“輪流日記”需教師指導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優(yōu)化。然而,繁重的教學任務難確保教師能有足夠時間對學生的“輪流日記”進行指導;2.學困生在“輪流日記”小組拖后腿的矛盾如何解決?學困生在循環(huán)日記中只能寫幾句話,與日記要求不符合,拖累小組積分,會引起小組矛盾,這該如何解決,需要更多的潛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