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鵑
摘 要:按照自己的稟賦生活,按照“正義”來安排生活,隨心所欲不逾矩,從而實現(xiàn)自由,獲得美德,獲得正義。
關(guān)鍵詞:正義;自由;善好;稟賦
柏拉圖所著的《理想國》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問題,政治的、倫理的等等。其中,正義是其核心的主題。善好、幸福的真正獲得是正義的獲得,而政治層面上,正義又是政治最根本的原則。格勞孔說:“不正義的人活得好,正義的人活得痛苦?!痹谖铱磥聿⒎侨绱耍總€人的自然稟賦不同,人的欲望也是分等級的,但如果說好就是合乎人的自然需求,那通過選擇、交換,每個人如果最終都能夠有適合他天賦的工作,大家的生活都獲得了滿足,如此這般,人們不被身體拖累的靈魂便能得到凈化,真正自由地獲得正義、擁有正義。我的觀點是隨心所欲不逾矩而后獲得正義。生而為人,大家都追問著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善好?如何獲得幸福?同柏拉圖一般,我也認同靈魂是存在著的,身體對于欲望的追求以及身體的惰性拖累著靈魂。而靈魂毫無疑問是追求著善好的。人是有靈魂的,因而也是有理智的。正義是心靈的德行,優(yōu)于智慧、勇敢和節(jié)制。因此,善好、幸福的真正獲得是正義的獲得。正義是心靈的德行,是強有力的手段,是愛國、愛同胞、奉獻服務(wù)國家的公共善。追問著上述兩個問題的同時,在政治的層面,人們還繼續(xù)追問。政治事物的自然本性或者說政治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是什么?是什么讓政治事物和其他事物區(qū)別開來?政治層面的最高的善好是什么?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如是描繪著,政體是指國家政治體內(nèi),政治權(quán)力的分配,理想國即是最好的政體,由哲人王進行著絕對統(tǒng)治。[1]哲人王擁有理性、智慧等等善好的品質(zhì)。前面提到,正義是愛國、愛同胞、奉獻服務(wù)國家的公共善,但是公共的利益有時候并不是每個人的利益,如果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沖突的話,我所堅持的觀點便能夠較合適地解決這樣的沖突。個人應(yīng)該有所判斷和抉擇,運用自己的理性,隨心所欲地滿足自己的需要,同時不逾矩,服從一些規(guī)則、法律和契約,從而合理地解決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沖突。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正義,完全的正義,剝奪普通人的生活。我們需要用善好的知識代替善好的意見。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的確認同這一點,正義是遵守強者所定下的契約,法律。但真的沒有人把正義當成好事,心甘情愿的實行嗎?我認為不是如此,的確有人心甘情愿地做著正義的事情。簡單的拿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見的例子而言,常有見義勇為者或跳進河里拯救溺水的人,或沖進火海拯救被困的人,救援成功之后,有人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當下就立即做出了要去救人的決定?”他們的回答通常即是“沒有為什么啊,很直接地就做出了救人的行動。”人應(yīng)該追求的最高目標即是美德,救人是一件自然正當?shù)氖虑椋且患斚伦杂?、立即決斷的事情。然而由于不正義的想法的干擾,讓原本自然正當?shù)氖虑殄兘鹆恕?/p>
政體影響著人的德行,這便涉及到了教育的問題。國家的最終目的是個人靈魂的完善,個人美德的獲得。根本的好是靈魂的完善,正義是靈魂的醫(yī)術(shù)。如基督教所認為的,上帝本身就是正義源泉,就是正義,那么正義的人便會受到諸神的賞賜。上帝給了人自由意志,但卻并沒有讓人濫用他的自由意志。雖然說最根本的政治是對公民的教養(yǎng),人的最高目的是成為有美德的人,但理想國這樣一個完美的國度畢竟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通過法治的貴族政體便成為了次好政體,但如此亦會出現(xiàn)問題,怎么把對神圣法律的服從同個人自由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正義?
盡管人應(yīng)當有自由去形成意見并且無保留的發(fā)表意見,個人的自由必須約束在這樣一個界限上,就是必須不是自己成為他人的妨礙。約翰·密爾在《論自由》中指出,“個人的行動只要不干涉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個人就不必向社會負責交代。但同時,社會也可以對個人的行動采取正當步驟?!弊杂尚枰诘赖碌谋U现聦崿F(xiàn),自由并非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應(yīng)當在契約下實現(xiàn),隨心所欲不逾矩,從而獲得美德、獲得正義。[2]
人的思想觀念受現(xiàn)實生活的嚴重影響,改變一個國家從文化、政治著手,最有效。柏拉圖所描述的高貴的謊言并非一派胡言,我反而認為他這樣的描述是有道理的。人真的不是生而平等的,每個人有每個人天然稟賦。盡管不是如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嚴格按照金、銀、銅鐵,智慧、勇敢、節(jié)制,統(tǒng)治者、護國者、生產(chǎn)者,這三組一一對應(yīng)的那樣的城邦。每個人的自然稟賦的確不同,城邦的每一個人都有適合他天賦的工作,通過自由交換、選擇,大家的生活都得到了滿足。正如蘇格拉底所說,“因此我們必須記?。何覀兠恳粋€人如果自身內(nèi)的各種品質(zhì)在自身內(nèi)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義的,即也是做他本分的事情的。”另外皮科在《論人的尊嚴》一書中,借上帝之口,為人性和自由譜寫了一曲贊歌,他對亞當說,“我們沒有給你固定的位置或?qū)俚男问?,也沒有給你獨有的稟賦。這樣,任何你選擇的位子,形式,稟賦,你都是照你自己的欲求和判斷擁有和掌握的。其他造物的自是照你自己的欲求和判斷擁有和掌握的。其他造物的自然一旦被規(guī)定,就都為我們定的法則所約束。但你不受任何限制的約束,可以按照你的自由抉擇決定你的自然,我們已將你置于世界的中心,在那里你更容易凝視世間萬物。我們是你既不屬天也不屬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這樣一來,你就是自己尊貴而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愛的形式。你能墮落為更低等的野獸,也能照你的靈魂決斷,在神圣的更高等級中重生?!盵3] 由此可以看到,自由是神賦予人的禮物,是人的最高價值,即選擇和造就他自己地位的力量。這種力量自主自覺同時又不受限,能夠駕馭的人將在神圣的更高等級重生,是按照自然本性生活,“隨心所欲不逾矩”。也即是我所辯護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然后獲得正義。
靈魂在另一個世界分別到天堂或是地獄,再渡過勒賽之河重生。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按照自己的稟賦生活,按照“正義”來安排生活,隨心所欲不逾矩而后獲得正義,便是答案。
參考文獻
[1] 柏拉圖、郭斌、張竹明,理想國,[M]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2] 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孟凡禮,論自由,[M]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年.
[3] 皮科·德拉·米蘭多拉,論人的尊嚴,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