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早
【摘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與之相應的是,品德新課標也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生活化教學?;谏疃_展的教學活動才會是有鮮活生命力的,脫離生活開展的教學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現(xiàn)在筆者以四年級上冊《做聰明的消費者》為例,談談如何讓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
【關鍵詞】 ?品德課 教學 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3.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2-077-01
一、“從生活中來”,找到品德課程的切入點
小學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是品德課程的基礎,他們品德的形成植根于自身真實的生活世界。品德教師平時應關注兒童日常生活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從中去捕捉、提取和開發(fā)品德課程的教學資源,尋找教材與兒童已有生活經(jīng)驗、能力和水平的切入點,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指導他們今后的生活。
例如教學《買東西看什么》這一教學內容,我布置學生課前與家長進行一次家庭購物活動,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購物學問:“上哪買東西”、“價格的秘密”等選擇喜歡的商店購買稱心的物品,并在下一節(jié)品德課上帶來展示。
在上《買東西看什么》這一教學內容時,我要學生展示時要說出自己購買的原因,以及購物活動中的領悟或者是父母傳授的小竅門,老師及時總結:種類不同,標準各異——功能、保質期、是否合身等等,然后分組討論小結購物的金點子。作為班主任和品德教師,育人先育德,我教育學生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不購買三無產(chǎn)品,不要盲目追求名牌,學會自我保護(索要發(fā)票)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就這樣,我把品德課的教學與生活連接起來了。
二、“模擬生活場景”,引導兒童體驗和感悟
小學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進行?!?/p>
在上《買東西看什么》一課,學生具備了初步的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購物觀,知道購物出現(xiàn)問題時如何保護自身的權益。接著我設置了一個課堂跳蚤市場活動,有限的課堂時空在老師精心地預設下即刻變身,講臺、課桌都成了攤位擺上了各種物品:文具、書刊、玩具、食品等,教室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場”。課堂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仿佛就是日常的生活再自然不過。這樣讓生活中的集市走進課堂,構建了一個真實互動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xiàn)實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買東西時也討價還價,既看生產(chǎn)日期,還看保質期,產(chǎn)品合格證,乃至索要發(fā)票,沒有發(fā)票就讓賣主用手寫發(fā)奉并簽名……
我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是兒童所熟悉、所喜歡的活動,是在兒童生活中找得到的“生活事件”或“生活場景”。操作簡單也有效。我通過密切聯(lián)系兒童生活,以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引領兒童在模擬真實生活的氛圍中,經(jīng)歷道德難題,引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體驗、感悟生活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合理的道德認知結構,但教學中的“生活場景”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再現(xiàn)”,教師應將經(jīng)過生活錘煉的、積極的、有意義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經(jīng)過一定的手段進行提煉、重組后用于教學活動。
三、“到生活中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構良好品德
品德課程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為他們在今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品德教師如果只滿足于課堂教學活動顯然是不夠的,還必須讓課堂上的所悟所感回到兒童的生活中去,讓他們在生活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產(chǎn)生“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聰明的消費者》這一單元后,學生已經(jīng)明白:日常生活離不開錢,花錢的學問可大了,懂得如何花錢,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課后,教師布置讓學生利用周末進行“一日小鬼當家”活動。讓學生在家里學做一個消費的主人,并把一天的家庭開支記錄下來,做成“小鬼當家小賬本”,使學生在書本中學到的道德意識得以升華,體會到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要合理安排,節(jié)約用錢,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漸漸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美好,掌握和適應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總之,小學品德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既承載著學生的德育教育,更肩負著學生的生活體驗。品德與生活兩者緊密地捆綁著,就像一對甜蜜的夫妻,兩者誰也離不開誰,缺了一個都不能使生活傳遞出美好的情感,更無法讓人獲得更多的體驗。品德與生活崇尚的不是老師單方面的無用說教,它更向往的是學生通過自身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最后是駕馭生活,超越自我。而學生的生活認知是零散的,利用課堂的學習可將其鏈接,從而達到生活經(jīng)驗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季玉玲.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之我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06):135-136.
[2]秦愛新.“做個聰明的消費者”課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