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發(fā)玲
摘要: 明朝末期的造園人——計成的園林建造技術和造園的指導思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并以其豐富的造園技術成書《園冶》。 《園冶》一書表達了計成在造園方面的精湛技藝,書中提到的東第園,影園等著名園林等經典園林均出自計成。他身體力行的踐行者獨具匠心的造園美學思想,在中國的造園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關鍵詞:計成;造園思想;《園冶》;美學思想:
計成,字無否,號為否道人,江蘇吳江人。計成少年時就一繪畫而知名,并且性好遨游山水尋奇搜勝。晚年,計成綜其一生所學,將畢生造園的實踐經驗書寫成《園牧》一書(初名),后更名為《園冶》。《園冶》全書共分為3卷,還包括包括他人所作的冶敘和題詞、作者自序等附錄內容。著重敘述了園林建造的園林意境營造的核心技
一、師法古代文人畫作
“最喜關仝荊浩筆意,每宗之”。計成少時的繪畫風格和后期的園林建造思想多受此二人的畫作風格影響。關仝、荊浩皆是五代時期的畫家,二人被并稱“荊關”。荊浩博通經史,作山水氣勢雄橫,鉤皴布置,筆意森然。關仝師承荊浩,有青出于藍之譽,中年參法王維。擅寫關河之勢,設色古淡,筆簡氣壯,景多而意長,時稱“關家山水”??梢娪嫵上矚g并師法這種山水的整體性描繪,畫面構圖豐滿,氣勢雄橫而筆意森然的畫風。鄭元勛以“常以剩水殘山,不足窮其底蘊”來描繪計成所造的園子?!笆K畾埳健钡牡涔?,是畫史上南朝山水畫家馬遠,因其作畫只畫一角,有“馬一角”之稱;夏圭構圖多畫半畫,而稱之為“夏半邊”。從計成好友鄭元勛對于計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計成也師法“殘山剩水”這種非整體性結構,簡率而澹逸的畫法。
(一)園不在大小而在意境
在《園冶》一書中多有體現中國傳統(tǒng)造園注重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的造園思想。這種能大能小,以小見大的以意境見長的“剩水殘山”的作畫思想被計成運用的爐火純青。計成游歷北方和兩湖等地,中年時回到家鄉(xiāng)江蘇,選擇在鎮(zhèn)江安家。在此地偶然間疊了一座峭壁山,睹觀者俱稱“儼然佳山也”,遂聲明遠播?!斑m晉陵方伯吳又予(于)公聞而招之。公得基于城東,乃元朝溫相故園,僅十五畝”。計成觀園面積不大,于是仿照宋代司馬溫公在洛陽城南所筑的“獨樂園”,因地制宜的建造此園。喬木盤踞山腰,上下參差,盤根嵌石,宛若畫境;靠山傍水,亭臺錯落,影景浮空幻影;澗壑深邃,浮廊飛渡,意出想外?!肮踩眨簭倪M而出,計步四里(百)自得謂江南之勝,惟吾獨收矣”。其實這不是計成第一次建造袖珍玲瓏的園子,計成在城南的園子大約十笏,位于蘆汀柳岸之中,空靈寂靜而深遠。
(二)微縮天地于壺中
《園冶·傍宅地》中寫“五畝何拘”茂林修竹,柳暗花明,合宜的栽種四事之花,“日竟花朝,宵分月夕”。區(qū)區(qū)五畝也能將天地自然的山水美境收納其中,“足以樂閑”。這種微縮天地于壺中的造園思想往往被稱為壺中天地。而“壺中天地”和“剩水殘山”的建造理念看似大同小異,實則相差甚遠?!皦刂刑斓亍蓖砸孕∫姶蟮乃枷雭肀憩F。壺中天地是道家學派的思想,是指把天地自然微縮在小的范圍中,表達道家優(yōu)先清凈的無為生活。
二、時代背景
(一)理想社會的破滅
《論語·泰伯》中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計成是明朝末期崇禎年間的人,《園冶》成書于崇禎四年(1631),在明朝末期整個社會處于動蕩中,面對當時的政治危機、社會危機,一些士人無奈的選擇逃避政治理想,他們絕意仕進、不應科舉、歸隱山林,成為名士、狂士、山人和隱士。儒士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理想人格是按理想社會的要求去塑造的,在儒學的熏染下將自己和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社會乃至天下蒼生的前途命運相聯系,要求士人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民族繁盛、國家盛衰密切關注。但封建社會現實黑暗,統(tǒng)治階級腐敗,儒家有志之士無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故而選擇另一條道路,不問世事、遠離世俗、居于山林田間,即隱或出世,這就形成了明代那種“市隱”式士大夫園居生活。
(二)人口興盛
《園冶·自序》中計成提到的“別有小筑,斗山片室”與《園冶·題詞》中的“小筑臥游”,可以看出當時園林審美開始向在斗山片室的小園追求山水的意境美開始流行。究其原因應以經濟原因為主。明朝是商品經濟較前代有較大發(fā)展的時期,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江南地區(qū)經濟繁榮,私家園林興盛,這就導致了城市人口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日益集中,造園空間不斷縮小。就像《園冶·掇山》中提到的“欲藉陶輿,何緣謝屐”一樣,它是計成在《掇山》中提出的“未山先麓”這一重要原則的形象比喻。造園空間的縮小,使園林造山向“寫意”式發(fā)展的趨勢。
三、結語
《園冶》一書凝聚了計成畢生的造園技藝和美學思想的,是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的專著。其好友鄭元勛評價《園冶》:“今日之“國能”即他日之“規(guī)矩”,安知不與《考工記》并為膾炙乎?”。本文著重分析《園冶》的成書背景,通過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思想和計成個人成長背景等來分析是何原因使得計成能寫出《園冶》這本千古奇書,為什么這本書會出現在明朝末年這個時間等問題。即便本書在明朝滅亡后就沉寂在近代才被有關學從日本帶回以致空白了中國多年歷史,但是這并不影響《園冶》對于現代人對于《園冶》一書的熱愛、
參考文獻:
趙農:《園冶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
張家驥:《園冶全釋》,山西古籍出版社。
朱志榮:《中國美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蘇軾:《蘇東坡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tài)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