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珠
摘要:新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受到更多關注,小學生作為我國社會建設的新鮮血液,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與道德素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祖國強盛做出貢獻。下面文章主要對小學德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德育教學;小學教育;立德樹人
引言
小學德育教育要滲透在小學階段的各科教學中。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德育教育。這樣的德育工作可以更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從而可以使教育工作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使德育工作得以順利而有效地落實。
1小學德育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靈,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進行小學德育教學,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知識和發(fā)展特長的關鍵時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健康成長。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學也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求教師教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fā)展學生良好的人格和素養(yǎng)。小學德育教學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2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2.1德育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自身情況
很多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總是急著照本宣科地講給學生。這種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讓我們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毫無效果可言。我們在開展德育教育時,首先應考慮學生的自身條件,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環(huán)境因素、情感因素等。結合學生的這些自身特點,然后有選擇地進行德育教學。只有這樣的德育教育才能成為有效的德育。學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體,只有讓我們的教育主體充分理解和接受講授的內容,我們的工作才有意義。
2.2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帶頭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能夠增強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實效性,榜樣的思想行為和模范事跡承載著主流道德的價值取向。比起單純的說教,運用道德榜樣進行道德教育,生動形象、說服力強,能夠使人們與道德榜樣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的教育方式更適合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的小學生們。教師可選取一些典型的人物事跡講給學生們聽,讓他們受到啟迪。另外,作為教育者的教師,也應該成為榜樣,這樣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2.3德育內容貼近生活
只有真正符合新時代發(fā)展,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更有說服力,能讓學生更有感觸。這一要求必須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從中深入挖掘真實案例,不能僅僅是單純的說教,對于正處于生長黃金階段的小學生而言,說教效果不夠明顯,需要通過有意義、趣味化的活動來進行德育教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首先,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善于利用生活中真實的實例、材料和數(shù)據(jù),讓學生闡明觀點,講述道理,最好是拿同齡人的真實事跡來鼓舞學生。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模仿,因此抓住這一特點在德育教學中為學生做榜樣示范,選出典型可信的榜樣,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積極鼓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思想品質。其次,從小學生日常學習環(huán)境入手,尋找最基礎的、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道德品行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喜歡拿同桌或者前后桌學生的鉛筆、橡皮等小用具,然后又不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隨意拿走,這種現(xiàn)象雖然說是小問題,但是對學生日后行為規(guī)范影響深遠。遇到這種情況,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提倡班拾物交公的事例,在學校撿到東西交給老師,在路上撿到東西交給警察叔叔,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占為己有,不可直接針對個別學生提出批評,以免傷害學生尚未成熟的心靈,留下終身陰影,因此引導學生端正自己的行為,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養(yǎng)成自律品質。
2.4制訂合理的德育教學目標
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對事物的認知有限,還沒有形成較高的德育觀念,制定德育教學目標很難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小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范圍、性格特點都不同,制定相同的目標無法適用于每個學生。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制定彈性的教學目標。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設置層次性的目標,根據(jù)不同的內容確定目標,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進行教學。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對思想道德存在問題的學生提出較低層次的目標,對思想道德意識良好的學生要提出更高地要求,保證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收獲。
2.5加強家校合作,共同開展德育工作
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思想意識、行為習慣都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德育教育就顯得更為棘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家長與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同步,甚至是形成較大偏差,那么學校的德育教育就無法開展。因此,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我們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并在與家長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科學地引導學生家長與學校保持思想一致。家校結合在一起,對學生提出統(tǒng)一要求,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德育教育就會更好開展,更容易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很多家長認為,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只關注成績,對孩子的生活、思想情況卻不管不問。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等形式來引導家長正確要求孩子,正確開展家庭教育。
結語
綜上所述,創(chuàng)新小學生德育教學是新時期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對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積極意義。在實際教學中,德育教師堅決踐行“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創(chuàng)新德育內容,使用真實案例,鼓勵家庭德育、社會德育與學校德育教學相結合,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