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霞
《冬陽·童年·駱駝隊》(人教版五下)一文,作者林海音以平實質(zhì)樸的筆調(diào),夢境般的語言,豐富而奇特的聯(lián)想,把我們帶進一種非喜非憂、非傷非怨的情緒之中。在教學“系鈴鐺的遐想”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我引導學生想象,再現(xiàn)課文描述的情景,充分感受“我”的內(nèi)心,感受童年的美好。教學片段如下:
師:同學們,駱駝隊打頭的那一匹為什么要在脖子下面系一個鈴鐺呢?“我”和爸爸關于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誰愿意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畫“我”和爸爸各自的想法。
(生讀)
師:同學們,讀了這個片段,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我”和爸爸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爸爸認為系鈴鐺是為了驅(qū)狼,以免駱駝遭到傷害。而“我”認為系鈴鐺是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
師:這兩種想法,你贊成哪一個?
生:我贊成爸爸的想法,因為茫茫的大沙漠里是有狼的,如果遇上狼群那就麻煩了,鐺鐺的鈴聲如果能趕走狼,那可就安全了。
師:你結合沙漠的環(huán)境來思考,很有現(xiàn)實的味道,爸爸也許就是這樣想的。
生:我贊成文中“我”的想法。你看駱駝在沙漠里行走,路途那樣遙遠,一趟行程需要很多日子。而駱駝只是默默地行走,騎駱駝的人多寂寞啊,如果有鐺鐺的駝鈴聲陪伴,旅程會有趣多了。
師:是??!“我”可能就是這樣想的。所以她說“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情趣呢?如果你是騎駱駝的人,會看到什
么?聽到什么?有什么感受?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你想到的情景。
生:在茫茫的沙漠里,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到處是黃沙,腳下是黃色的,遠處的山丘是黃色的,沙丘連綿起伏,像一條金色的路一直伸到天邊。在遠處的一處沙丘上,一個駱駝隊走了過來。
師:真有文采!你看到茫茫的大沙漠中,駱駝隊走來了。誰能接著說?
生:駱駝慢慢地走著,不慌不忙地行進,一步一步,在身后拋下一串串腳印。人坐在兩個駝峰之間,悠閑地靠著,似乎還閉著雙眼。一陣風吹了過來,駝鈴聲隨風而至,鐺鐺的聲音悠揚,為寂靜的沙漠增添了幾絲新意。鐺——鐺——鐺——
(生鼓掌表揚)
師:多美的語言!多美的情景!因為這鐺鐺的鈴聲,沙漠熱鬧了許多,寂寞的旅程也充滿了歡樂。作者為什么能想出這么好的理由,而不愿意接受爸爸的想法?
生:“我”很喜歡駱駝,覺得它是不會遇到狼的。
生:“我”可能把自己也當作了
駱駝,覺得自己更知道駱駝的心思。
生:在“我”的眼中,生活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我”的理由也是美好的,沒有那么殘酷。
師:是的,在作者小小的心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理由也是那么美好而有詩意。她會不會還有其他美好而詩意的理由呢?你從語句中可以感受出來嗎?
生:“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中的“充滿”一詞告訴我們肯定還有許多類似的理由,文中只寫了一個。
師:能大膽猜猜還有什么理
由嗎?
生:也許這是一頭深受愛戴的領頭駱駝,系上鈴鐺代表了它與眾不同的地位。
生:也許它是一頭喜愛音樂的駱駝,只有系在它的脖子上才能甩出悅耳的鈴聲。
生:也許是主人比較偏愛它,擔心它走失,特意給它掛上的。
師:地位、愛好、寵愛,同學們的回答同林海英一樣,充滿了美好和詩意,只有孩子才能生發(fā)出這樣奇特的理由。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心里美好的一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空白,關注空白,填補空白,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巧妙處理素材的匠心獨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針對“行路的情趣”一處引導學生進行補白:“這是怎樣的一種情趣呢?如果你是騎駱駝的人,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有什么感受?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你想到的情景?!边@一問題引導學生激發(fā)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為課文填補空白,體現(xiàn)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同時進入了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美好與純真,體現(xiàn)了學生與作者的對話,自然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通過這種想象,學生走進了作者筆下夢幻般的意境,感受到沙漠空曠悠長的韻味,仿佛耳畔真的傳來了令人如癡如醉的駝鈴聲。■
(作者單位:湖北棗陽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