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特殊的教師群體,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中,不僅僅是班級模式的建設者、班級組織的領導者,更應該協(xié)調班級人際關系的的主導者。中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與教師、父母、同學保持和諧的關系,對于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人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協(xié)調中學生人際關系的工作中,往往局限于班級內部的學生與學生人際關系的管理,而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與教師的關系、學生與家長的關系、家長與學校的關系都會對中學生人際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這些關系的協(xié)調都需要班主任的角色存在。
關鍵詞:班主任;角色定位;中學生;人際關系
中學生的依賴性特點,決定了這一群體在人際關系交往中具有不成熟性;中學生的可塑性特征,決定了學生人際關系可通過外界干預進行積極正向引導;中學生的向師性特征,決定了教師群體,尤其是班主任角色可以對中學生人際關系進行積極正向的協(xié)調。因此,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除了要做好學生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者,還需要做好師生關系的協(xié)調者、科任教師關系的協(xié)調者、學生與家長關系的協(xié)調者、家校關系的協(xié)調者。
1.做好師生關系的協(xié)調者
師生關系是以“教”和“學”雙向活動為中介形成的特殊關系,其中包括師生為交往而形成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基礎,是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必要條件。在眾多師生關系中,有偏向于教師權威的“教師中心”型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往往忽略學生認知感受、削弱學生主動性,不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也有過分夸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學生中心”型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忽略了學生的不成熟性和依賴性特征,不能有效利用教師的能動作用。因此,班主任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把握好一個方向,即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統(tǒng)一。
具體來看,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引導科任老師與學生形成人格上的平等關系、教學上的認真教授與虛心求教關系、生活上的友好互助關系、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具體操作上,班主任老師可與科任教師在師生觀上達成共識,引導學生形成尊師重道的愛師氛圍,舉辦師生聯(lián)誼活動等。
2.做好科任老師關系的協(xié)調者
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體展開,同時對學生人際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同一個班級的科任教師,其互相之間的人際關系不僅對學科間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同時科任教師之間的良好和諧關系也會對學生產生榜樣示范作用。不同的學科在教育任務、培育模式上具有一定的互助性,某一科目教學中往往需要其他科目內容作為輔助教學條件,如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其他科目教學的輔助作用。因此,不同科目的科任教師要在班主任的協(xié)調下形成班級教育合力,交流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問題、共享教學經驗。需要強調的是,班主任應該與科任教師的形成相互配合之勢,科任教師在教學和課堂管理方面要響應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目標要求,同時,班主任老師在制定班級目標、班級活動時要積極采納科任教師意見,配合科任老師的教學。
另外,教師的示范性特點和學生的向師性特點要求教師群體之間的關系要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才能對學生的人際關系形成正確的導向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科任教師的領導者,要注意引導教師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關系,避免對班級和學生人際關系形成不良影響。
3.做好學生與家長關系的協(xié)調者
學生在家庭中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往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態(tài)度都會產生直接影響。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的未成熟性與渴望獨立并存時期,由此形成的“離巢”行為與父母的嚴加管教往往造成兩代人的隔閡。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存在這樣一種學生,他們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但是同父母的關系卻很冷淡,很多家長在無助的情況下往往求助于老師。因此,班主任老師要通過座談、親子活動等形式,教會學生與家長正確處理彼此之間的關系:家長要細心了解孩子心理,避免采用偏激手段,虛心聆聽孩子心聲;學生要發(fā)揮在那自身獨立個性,但不要忽略父母的感受,主動與父母交流,學會用進步來獲得父母的認可。
4.做好家校關系的協(xié)調者
傳統(tǒng)的家校關系,學校扮演教育者角色,家長扮演被教育者角色,學校會因為家長的不配合而讓家長成為“缺席的被審判者”。另一種情況是,家長成為絕對的監(jiān)督者角色,置身于學生的教育過程之外,監(jiān)督學校的“教”與孩子的“學”,而不是參與其中。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平等的家校關系的建立,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造成阻礙作用。因此,新型的家校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能夠互相交流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的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要主動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一方面要讓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了解學校教育過程,尋找學校教育的盲區(qū),能夠通過家庭教育提供教育輔助;另一方面,班主任要代表學校重視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善于運用多種平臺與家長溝通交流,借助家長力量搞好學校教育。
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對教師和學校的態(tài)度影響著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的態(tài)度。如果家長不尊重、不配合教師和學校工作,那么學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視家校關系的協(xié)調。
參考文獻
[1]陳桂蘭.建立新型家校關系 推進素質教育[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0(02):61-64.
[2]葉冬梅.淺談中學班主任的多重角色定位[J].文教資料,2017(20):144-145.
作者簡介:范健,男,1991.01,漢族,山西平遙縣人,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職務: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