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紅
摘要:政治認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任務,而試題考查則是評價和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浙江省政治選考的一種重要題型,判斷題承擔著學業(yè)質量評價和核心素養(yǎng)評價的雙重功能。其中情境式判斷題強調立足于現(xiàn)實中生活的經驗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有利于學生完成基于情感到理性認知相統(tǒng)一的政治認同。
關鍵詞:情境式;判斷題;政治認同素養(yǎng);教學啟示
在新的一輪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改革強調了四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可以概括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法治意識”, 其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落實到以“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為根本立場的高考試題中。判斷題作為浙江省政治選考的一種新題型,對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以下筆者就近三年浙江省政治選考題中的情境式判斷題命題對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方面略談些看法。
一、政治認同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人們在一定的社會中生活,總會要在一定的社會聯(lián)系中確定自己的身份,如果把自己看作是某一政黨的黨員、某一階級的成員、某一政治過程的參與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等,并自覺地以組織及過程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政治行為。這種現(xiàn)象就是政治認同。而對于高中生而言,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在理論知識上正確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政治制度等,用所學知識明辨是非,在行動方法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在價值觀上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政治認同與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理想確立息息相關,決定著學生成長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作為我國政治認同培養(yǎng)的重要渠道,要以教學引領、課堂參與、檢測評價等手段實現(xiàn)學生的政治認同培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中學生的政治情感及對其思想意識的引導,有利于提升全體公民的文化自信,確保我國政治的合理合法、社會的繁榮和諧、民族的團結共進、國家的安全穩(wěn)定。
二、情境式判斷題的命制特點
所謂“情境”,就是作用于學生而引起學生學習的情感反應,誘發(fā)、驅動并支持學生探索思考、解決問題的客觀條件和環(huán)境。情境化試題以現(xiàn)實生活的材料為基礎,具有材料呈現(xiàn)方式活潑、開放性較強等操作性特點,既有利于知識運用與問題解決能力考查的實現(xiàn),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意義的理解和積極情感、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
縱觀近三年來浙江省選考試題,在試題命制上明顯呈現(xiàn)“基于生活情境→提出現(xiàn)實問題→明確學科任務→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思路。情境式判斷題與結論式判斷題不同,不是將結論、觀點直接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判斷對或錯,而是將學科問題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再來判斷對錯的方式,更重視考查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提高判斷題命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情境式判斷題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
(一)契合學生實際,有效創(chuàng)設情境
研究表明,學生解決的學科問題越接近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越能幫助學生解決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懷著愉悅的心情學習。因此,通過情境設置,既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一些對其有意義的情境來定位學習,又可以讓他們學會如何在情境中應用自己的所學,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應對自如。
例如: “同樣數(shù)量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跌落?!保?016年4月卷)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國旅游、購物的機會增加,這就面臨著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就是外幣的兌換。兌換外幣就要了解外匯、匯率的相關知識,要清楚地知道手中的人民幣到底能夠兌換多少外幣,本次出行你需要兌換多少外幣。如果離出行時間夠長的話,你最好還要了解什么時候兌換比較劃算。因為這是涉及到學生切身實際的現(xiàn)實問題,能夠很好地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好地落實學科知識,也能讓學生欣欣然接受,學以致用。
又如:“一般說來,隨著高速鐵路網(wǎng)建設的不斷推進,長途汽車的客運量將呈下降趨勢。”(2016年10月卷)學生要在掌握生產、供給、價格、消費需求關系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執(zhí)行分類、辨析、論證、預測等學科任務對題中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判斷。此題可反映學生有序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亦可體現(xiàn)考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從而考查公共參與和科學精神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對國家相關政策予以認同。
再如: “小明媽媽決定買國債,因為與金融債券、企業(yè)債券相比,國債更安全、利率也更高?!保?017年4月卷);“通常說來,銀行存貸款利率下調,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也會下跌?!保?018年4月卷)這兩題都是考查居民投資理財?shù)姆绞?。學生可以在比較分析各種投資理財方式以及理解各方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之后,對身邊的這些經濟現(xiàn)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和預測,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進而能夠理解國家在不同時期要及時制定、調整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相關經濟政策。2018年4月卷中“合理確定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公平?!眰€稅涉及到每一個工薪家庭,是事關我們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合理確定個稅起征點,必然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和認同。
(二)基于理論探究,體現(xiàn)辯證思維
盧梭認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要真正實現(xiàn)政治認同,必須在政治認知的基礎上,基于對政治認知理論的探究、質疑、對比、反思,進行理性、辯證的思考,才能形成確信。
首先要求學生能夠釋疑解惑,正視疑惑,解決理論和認識上的困惑。在思想政治學科的許多命題中,語言表述上若是過于絕對化或者使用“只要……就……”之類的關聯(lián)詞,就需要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做出正確的判斷。例如:“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鮮活多彩的文化作品?!保?016年10月卷)該題考查文化創(chuàng)作(或文化創(chuàng)新)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辯證地、全面地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題中只提到了需要“深入基層、深入生活”,也就是說要立足于社會實踐,但是文化創(chuàng)新除了要立足于社會實踐,要需要其他的條件,很顯然該題說法是不全面的。又如2017年11月卷中“小明上書店購書,這屬于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交換環(huán)節(jié)”一題。上書店購書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會去做的,設置這樣的情境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經濟生活中“社會再生產”四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情況,難度不大,但是需要明確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區(qū)別,如果沒有對這四環(huán)節(jié)有正確的比較判斷,學生有可能會把這種交換行為看作消費行為的。
其次要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比較鑒別中讓學生確信、獲得認同。2016年4月卷中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對不對,就看大家的?!?016年10月卷中“一個人的價值,主要在于贏得多少榮譽,而不在于占有多少財富?!?018年11月卷中“全國‘時代楷模王繼才之所以能用一生守島衛(wèi)國,是因為他有祖國高于一切的價值觀?!币陨显囶}要求考生結合具體的社會生活背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對社會上的某些言論從價值觀、真理觀等角度進行辨析、判斷,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引導其堅守正確的價值取向,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明辨是非、有思想的中國公民,從而實現(xiàn)命題的積極價值引領。
(三)指導社會實踐,堅持知行合一
參與政治實踐活動是培育政治認同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若只是重視學生思想理論教育,而忽視學生政治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則會嚴重削弱了學生的政治認同。只有把內含在主體思想和心理中的政治價值、政治態(tài)度轉化為外顯的實際行為,知行合一,才意味著政治認同的形成。
在判斷題命制過程中,立足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更要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活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這對于學生而言更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學習該學科的最終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近三年浙江省選考判斷題中,2016年4月卷中“落后文化通常以傳統(tǒng)習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對傳統(tǒng)習俗要敬而遠之?!?017年11月卷中“學習國學經典不能拘泥于原著,這符合辯證否定觀的要求?!?018年11月卷中“對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我們都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鄙鲜鲈囶}分別從文化、哲學等角度考查學生的辯證分析能力,要求學生能用全面、聯(lián)系、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并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傳統(tǒng)習俗、國學經典及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從這一層意義上講,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又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生產,有利于實現(xiàn)‘商品-貨幣的‘跳躍。”(2018年11月卷)在學習經濟生活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從消費者的角度也好,從生產者的角度也好,及時轉換角色,正確看待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濟現(xiàn)象。本題則是從生產者(或企業(yè))的角度來考查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系,考查生產者該如何進行生產活動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F(xiàn)在的中學生以后到了社會就有可能是生產者,在組織生產的時候就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能盲目作決策,拍腦袋作決策。
再如“人民政府必須時刻把民生放在心頭、扛在肩上,切實履行社會建設職能。”(2017年4月卷);“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政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轉變政府職能。”(2018年4月卷)。針對群眾和企業(yè)辦事難的現(xiàn)實問題,中央提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三管齊下。浙江省則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提高了辦事效率,更是獲得了人民的高度認可。作為選考試題,也能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政治生活,通過參與政治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政治熱情,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
三、對今后情境式教學的啟發(fā)
判斷是選擇的前提,也是分析、理解的前提。學會作出正確的、理性的判斷,是落實學科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v觀近幾年浙江省的政治選考卷,情境式命題又占絕大多數(shù)。作為一線政治教師,我們須重視高考改革釋放的信號,認真反思并改進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判斷力,既落實學科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那么,教師要如何運用情境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判斷力,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筆者認為,教師本人在講授過程中必須要有高度的政治自信,方向要正確,立場要堅定,另外最主要的是在創(chuàng)設情境方面要遵循以下原則:
1、方向性原則。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幫助學生確立思想政治的方向,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提高法律和道德修養(yǎng)的公民教育課程。所以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時,選取情境材料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能夠確信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2、時代性原則。教學情境的選用要緊跟時政形勢和社會發(fā)展趨勢,才能彰顯時代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讓鮮活的、時效性突出的教學情境更加真實,且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從而有助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實現(xiàn),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實效性,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政治認同奠定基礎。
3、典型性原則。設置情境時,所列的素材必須“沙里淘金”。 而面對多個素材,按照對要說明的政治理論所起作用的大小進行篩選,做到去粗取精,從中精選出最具代表性、最具說服力的事例。如果隨手拈來,不加選擇,就有可能導致例證的庸俗化,理論就缺乏思想性和科學性。
4、生活性原則。教育離開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的內容,立足于學生現(xiàn)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課程模塊實現(xiàn)了學科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知識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情境設置時,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挖掘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創(chuàng)設出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體驗、思考,越生活,越真實,越認同。
參考文獻:
[1]苗媛麗, 崔永勝, 牛山坡.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政治主觀題命制的生活邏輯[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6(34):54-55.
[2]王向陽. 勇立時代潮頭 展示勃勃生機——中招思想品德試題前瞻性回望[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4(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