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桑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醫(yī)院 青海 海南州 813000)
急性心肌梗塞為一種常見疾病[1],常見癥狀有胸痛、胸悶以及心律失常等[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而尿激酶常常被用作溶栓治療,對于減少梗死效果良好[3]。因為該病發(fā)病時段不同,治療效果也不同,故對尿激酶靜脈內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隨機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就診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對其使用尿激酶進行治療,分別對起病<2小時(30例)與起病2~3小時(20例)實施常規(guī)加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①小于2小時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9~78歲,平均(61.2±7.6)歲;②2~3小時組: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0~79歲,平均(61.7±7.8)歲。以上兩組的患者各資料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口服阿司匹林(一次0.1克,一日一次)、氯吡格雷片(一次75毫克,一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鈣膠囊(一次20毫克,睡前服用),對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單位,一天兩次,根據檢測血凝分析一般3~5天)。①<2小時組入院后采取尿激酶溶栓(50萬μ單位,使用濃度0.9% NaC50ml溶解,20分鐘靜脈推注,100萬μ單位,使用濃度0.9% NaCl150ML溶解半小時靜點)。②2~3小時組入院后采取靜脈滴注尿激酶(劑量與方法與<2小時組相同)。
①在溶栓兩小時后,胸痛癥狀消退或者基本緩解;②心電圖ST段有明顯的抬高的導聯(lián)下降超一半;③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提前十四小時。
發(fā)病至開始溶栓時間<2小時組(66.67%)對比2小時~3小時組(30.00%),再通成功率明顯更高,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發(fā)病到開始溶栓時間與冠脈再通對比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也稱為AMI,乃是一種常見的危重病。并且由于心肌缺血,致死率非常高。而我州剛好處于高海拔地區(qū),地域遼闊,氣壓低,含氧量低,氣候波動大,兩小時內就診率低。高海拔環(huán)境下自然條件惡劣,整體環(huán)境為低含氧量、低濕度、低溫以及強輻射,這些均會對機體的恢復造成不良影響。而高原氣候下缺氧會使人體產生代償性紅細胞增多癥,使得血液粘度增大,血液流量降低,紅細胞聚集性增強,呈現(xiàn)出一種高凝的狀態(tài),這都會對溶栓治療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溶栓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特點是快速、簡單而且經濟,目前已被大量應用到該病的治療當中。尿激酶就是最常用的溶栓藥物之一,對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發(fā)揮溶栓效果顯著。其主要是從人體尿液或者腎組織細胞培養(yǎng)液中提取的,一般不會產生過敏反應,在人體中也沒有抗尿激酶體?,F(xiàn)代研究證明,如果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半小時內將血管開通,則患者不會發(fā)生心肌壞死,特別是兩小時內是實施再灌注最佳時段,對于挽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六小時內進行尿激酶溶栓,能使梗阻血管重新疏通,對于促進血液重新循環(huán)、抑制凝血、促進溶栓以及改善血管梗阻等效果顯著,能夠使得血管再通率大大提高。本次臨床療效觀察中,靜脈內溶栓再通成功共26例,發(fā)病至開始溶栓時間<2小時組(66.67%)對比2小時~3小時組(30.00%),再通成功率明顯更高,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高海拔地區(qū)使用尿激酶靜脈內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