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
摘要:豐子愷是中國現代頗具特色的一位漫畫家。他的內心始終懷著對人生世道的終極關懷,將童真滲入到他的漫畫中形成他獨特的“藝術人格”,在漫畫創(chuàng)作中他反復強調“要學詩人的眼睛”。本文以“詩意”作為其漫畫的審美精神內核,觀照其漫畫中溫柔敦厚的有著人間情味的審美世界。
關鍵詞:豐子愷? ?漫畫? ?詩意
中圖分類號:J218.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4-0027-02
豐子愷是20世紀初有著獨特藝術魅力的漫畫家。他以一只畫筆在那個戰(zhàn)亂的年代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畢克官、黃遠林在《中國漫畫史》中指出:“豐子愷是我國漫畫界久負盛名的老前輩。他不僅以《子愷漫畫》統(tǒng)一了中國的漫畫名稱,也是抒情漫畫這一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雹儇S子愷的作品,“佛性”“童心”“詩意”的體現與其人生體驗和藝術教育緊密相連。
一、“子愷漫畫”的“佛性”體現
豐子愷是一位文學家、藝術家、也是一位居士,他對藝術與宗教的理解非常深刻,在他的思想里,藝術的心與宗教的心是相通的。他拜李叔同為師,他向李叔同學習藝術之道,也在宗教信仰上追隨李叔同。
佛性,即為同情心、對世間萬物的悲憫之心。佛家這種對自然萬物的同情心也滲透到了豐子愷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一九二七年秋,弘一大師和從他皈依佛門的學生豐子愷醞釀了一個弘揚佛法、鼓吹仁愛,勸人從善戒殺的大計劃——編繪《護生畫集》?!雹谠谒乃囆g教育思想理念中,他認為“真是信佛,應該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義,而摒除私利;應該理解佛陀的物我一體,廣大慈悲之心而愛護群生。至少也應該知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道。愛物并非愛惜物的本身,乃是愛人的一種基本練習?!雹墼谪S子愷的畫里,他始終注重描繪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的審美意境。
如《護生畫集》里《采藥》是神仙和隱者意味濃厚的漫畫。畫中一位穿著長衫的婦人,帶著年幼的小孩,一起去山上拜見一位長者。婦人在上山途中,經過長老所居住的靈山腳下,見到山壁上一條巨蟒尾巴纏住樹枝,口銜長生草藥,將身體拉長并垂下,盡量貼近婦人,將草藥致贈給她。這幅漫畫所傳達的意境,在告訴世人,人和野生動物是和平共處,人親近動物,動物也親近人,在這個時空中,人和天地萬物心靈相通、和諧共處、相親相愛。
《鷸蚌相親》這幅漫畫取材于戰(zhàn)國時代的故事,本意為為雙方不和,爭議不休,而讓第三者占了便宜。豐子愷將古典古詩描寫進自己的畫中,意勸慰勸世人能夠慈悲為懷,不要為了名利而斤斤計較、你爭我多、互相殘害。也寄寓了他的美好愿望:如果世界上沒有漁翁,大家不彼此殘害,也就不會讓漁翁最后得利。
畫集里隨處可見人與動物、與自然的相處,通過欣賞畫集,我們可以看到天地萬物間的平等、尊重且相互依賴共存。它也反映了豐子愷一直懷著對世間萬物的終極關懷之心。所以今人來讀《護生畫集》也須體會其“理”,護生是護自己的心,而非動植物,護生之要在于去除殘忍心,長養(yǎng)慈悲心,然后拿此心來待人處事。豐子愷的《護生畫集》從始至終貫徹“護心”之理,核心思想也就是佛家的慈悲為懷,這也和現代精神中的“自由”“平等”“博愛”相契合,從這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子愷一直將宗教的情懷貫徹其藝術創(chuàng)作中。
二、“子愷漫畫”的童心體現
豐子愷漫畫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對兒童的關注,他用畫筆為兒童描繪了許多天真爛漫的圖像。豐子愷《<子愷漫畫>自序》中描繪了他對兒童的喜愛之情:“由于‘熱愛和‘親近,我深深地體會了孩子們的心里,發(fā)見了一個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兒童世界……我能熱愛他們,親近他們,因此能深深地理解他們的心理,而確信他們這種行為時出于真誠的,值得注意的,因此興奮而認真地作這些畫”④。
他的漫畫作品《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充滿童趣。一天,他四歲女兒阿寶把鞋子脫了,套在凳子腿上,高興得在旁邊大叫:“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她的母親呵斥阿寶,怕把襪子弄臟了,豐子愷卻覺得很有趣。他被孩子的天真可愛所感染,也希望大人可以保存這份真心,從而回歸生命的本真?!墩罢暗哪_踏車 瞻瞻的黃包車》中瞻瞻用兩把葵扇變成了一輛頂好的腳踏車,載妹妹的輪車,瞻瞻毫不客氣地當黃包車拉起來了,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豐子愷總能看到孩子們的奇思妙想,通過自己的漫畫描繪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兑 分幸粋€兒童對于天上的月亮,一個“要”字后面一個大大的驚嘆號,絲毫沒有任何的商量余地。這就是兒童的世界,那么明亮有趣的月亮,它就像所有有趣的玩具一樣!至于怎么上天捉月,這都不在他們的思考范圍里。
豐子愷用漫畫的形式記錄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童趣與純真,表現了兒童的天真爛漫和純潔自然。表現童心的純真,不僅是豐子愷漫畫的美學追求,更是他立命于世間的重要準則。豐子愷認為兒童才是人格完整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隨著年齡增長,人性反而越來越不健全。漫畫《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描寫了兩個世界:成人會為了現實利益而爭吵,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他們的子女成了很好的朋友,用對照的手法形象地勾畫出了兩個世界,這也體現了豐子愷對人性回歸的呼喚。豐子愷對兒童的崇拜,讓他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始終保持童心,這也形成了豐子愷的“藝術人格”。
李贄認為:“夫童心者純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若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雹萑酥挥杏辛送?,才能真實表達對人生的感受,而真實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之根本。
三、“子愷漫畫”的詩意體現
朱光潛先生說:“他的畫里有詩意”⑥。確實如此,豐子愷成長于民國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他的骨子里根深蒂固,有著深刻的影響,他非常喜歡唐代詩人王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這也影響到他自己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對“詩意”的追求。
豐子愷喜歡“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他筆下的作品結構簡潔,但隨處體現著詩情畫意。他的“古詩新畫”系列作品就以繪畫形式結合中國古詩詞,極富神韻。將古詩和畫結合,且畫筆寥寥,看似隨意簡單,其實很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文學修養(yǎng)和繪畫功底。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最先引起大家的關注,詩意出自于宋詞人謝逸所作《千秋歲·夏景》。在這幅畫中,豐子愷采用用白描手法,畫面中人去樓空,畫筆不多,但配上古詩詞后讓讀者產生無限遐想,整個畫面也就有了詩意。一副《游子吟詩意圖》,畫題取自于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他早年教書的春暉中學校歌就取自于《游子吟》,他還為之作曲,聯想到他與春暉中學的點滴,總有一種清新幸福的感覺。《東園載酒西園醉》出自宋代詩人戴復古的《初夏游張園》“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碑嬛袃蓚€小孩攙扶著喝醉的大人,有人摘下碩果累累的琵琶供酒后品嘗,畫面中的人笑眼盈盈,心情格外舒暢。《翠拂行人首》取自北宋宋祁的《錦纏道·春游》。在他的漫畫中相同的題材有好幾副。最先他筆下的人物行走在林蔭道,溫馨平靜??箲?zhàn)爆發(fā)后,他再一次畫這個題材的漫畫,一家四口疲于奔命、慌亂逃難。新中國成立后的同題漫畫則是三人漫步在湖邊柳樹下,寧靜祥和。同樣的題材,不同的時間,帶來不同的審美意境。
豐子愷喜歡古典詩詞,他自己也經常作詩。戰(zhàn)亂的年代他更加以古詩詞來安慰自己苦難飄零的心。他的漫畫《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等皆取材于古人的詩詞,而畫中的景物都是現實人生圖像,特別在戰(zhàn)爭年代,讓人對辛苦無奈的苦難生活生出許多熱愛,讓人在茍且的生活中有了些許詩意。豐子愷以自己的畫筆來觀照人生,建構詩意人生,給苦難的生活增添了一點情味。
豐子愷的漫畫中處處流露著慈悲之心、赤子之心、古典詩心,這也塑造了豐子愷作為一位藝術家的“藝術的心”。豐子愷以漫畫為手段,一生都在實踐著自己堅守的人生論美學思想,將藝術與人生二者結合起來。他認為“人生的藝術化”與“藝術化的人生”同等重要,不要偏重一方。他也在自己的漫畫創(chuàng)作中一直實踐這種理論。豐子愷對人進行審美觀照,他畫中的人與物體現了他一貫追求的藝術審美精神,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有著獨特魅力的藝術家。
注釋:
①畢克官,黃遠林:《中國漫畫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年第10期,第76頁。
②陳星:《弘一大師考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期,第160頁。
③豐陳寶,豐一吟:《豐子愷文集(文學卷一)》,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707頁。
④豐陳寶,豐一吟:《豐子愷文集(藝術卷四)》,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46頁。
⑤李贄:《中國歷代文論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229-230頁。
⑥豐華瞻,殷琦編:《豐子愷研究資料》,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期,第1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