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志
上個月去杭州出差的途中,我不小心得了嚴重的感冒,高燒39度。退燒藥、消炎藥齊上陣,我硬撐著虛弱的身子拜訪了好幾家意向客戶。其中一個客戶還熱情地向我推薦了一個企業(yè)的市場主管,地點在紹興。正常來講,我只需要花20分鐘坐高鐵就可以去拜訪一下這位陌生的客戶。而且之前,我的朋友已經(jīng)讓我們兩個人互加了微信??墒巧眢w實在有些撐不住,我在去杭州火車站的路途中,就給對方發(fā)了微信,表達了歉意,并說“下次來紹興一定親自拜訪”。對方也禮貌地回復(fù)一句:“好的,下次見。”回到北京沒有久,我就聽說,這位陌生的客戶已經(jīng)和別家公司簽了單。
雖然因為身體不舒服錯過了一筆簽單,但我還是久久不能釋懷?!跋麓巍本偷扔跊]有機會了。然而,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早就習(xí)慣聽到這樣的話:
“來日方長,下次吧,下次再說?!?/p>
“不急不急,下次吧。”
“你還年輕,還有很多機會,下次吧?!?/p>
其實,“下次吧”這三個字反映的絕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其背后的真實含義很可能就是拒絕、敷衍、拖延甚至是自我放棄?!跋麓伟伞?,或許是職場中字面和真實意思反差最大的詞。
化妝品公司的小鵬在年初時就和老板談到關(guān)于加薪的事項,老板也金口玉言,說等第一季度過完,公司統(tǒng)籌工資后,就可以給他漲薪,畢竟是公司的老員工了,業(yè)績也十分出色。說了一堆客套話,小鵬欣喜地等待漲薪那一天的到來。然而第一季度過后,小鵬并沒有如愿等來漲薪的好消息,但是出于很多原因,也沒有辦法直接去問老板。漲薪的事兒談不好,飯碗都可能沒有了??墒堑诙径纫呀?jīng)過完,公司仍沒有什么動靜,小鵬開始焦慮起來。終于有一天,小鵬試探HR的口風(fēng),提醒HR別忘了給自己漲薪的事兒。HR很驚訝,表示自己并沒有收到給某位員工加薪的消息。
小鵬實在忍不住了,找個不太正式的場合,向老板詢問了一下漲薪的情況。老板聽完后,想了想說:“最近公司支出比較大,財務(wù)狀況不是很好,不過我會和HR探討一下,你漲薪的事情我會記在心里,下次再說?!?/p>
聽到老板口中的這三個字,小鵬明白了,漲薪的事情算是吹了。其實,小鵬要求加薪的理由并不充分,加入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很多,大多數(shù)人都能基本達到工作目標,但是僅做到這一點并不意味著就有理由獲得加薪。在面對員工提出加薪要求或其他類似要求時沒有直接拒絕,是因為領(lǐng)導(dǎo)個人及管理風(fēng)格的不同。有些領(lǐng)導(dǎo)會直白相告,你還沒達到加薪的標準;而有些人則礙于對方面子,不愿直接說不,用“下次吧”來委婉拒絕。
這種情況通常會發(fā)生在向?qū)Ψ教岢龅囊蠛推诖^高,尤其面臨資源和機會稀缺時,你更應(yīng)該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會遭到對方直接或者委婉拒絕。“下次吧”無疑會在此時派上用場,作為婉轉(zhuǎn)拒絕時經(jīng)常使用的臺詞,而一旦這個“下次吧”一次次地過去都沒有下文,沒有任何進展,你就應(yīng)該反省和警惕一下了。
小高是我的一個新入職場的90后朋友,前幾天我們聊天,她抱怨自己的老板:我們上班時間比較長,每天都7點才下班,每次老板找大家開會的時候,同事們都跟老板提議,下班時間能不能改到6點,老板總說“下次再說這個問題”。大家提了幾次,老板都說“下次再說”,后面大家都默默接受了,沒人再提下班時間的問題。這不是明擺著不想給大家改時間嗎?
職場中,無論是你的領(lǐng)導(dǎo)還是你的客戶,“下次吧”這三個字都意味著拒絕,所以當(dāng)領(lǐng)導(dǎo)或者客戶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不要再沒有眼力見兒地重復(fù)提問,不如等一個好的時機提出讓他們不會拒絕的問題,這樣更實際。
前年我去哈爾濱參加同學(xué)婚禮,在婚禮上我碰到了六年未見的老朋友小宇,格外親切。談笑間還記得和小宇那些一起學(xué)習(xí)和追夢的難忘日子。隨著時光的推移和各自生活的變遷,后來我們聯(lián)系甚少,因為這次同學(xué)結(jié)婚又重逢,彼此唏噓不已。活動結(jié)束時,我們加了對方微信,互道珍重,相約下次要帶上各自的家人,好好再聚,不約而同地說道:“下次吧,下次一定聚哦!”
那次之后,我又去過兩次哈爾濱。去之前,我都會給他發(fā)微信,告訴他我的行程。雖然他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但是每一次都因為家里有事兒而未能如愿見面,總是遺憾地說一句“下次吧”,“下次來一定請你吃飯”。開始,我會有一點小小的失落,后來我結(jié)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發(fā)現(xiàn),我們早已不是年少輕狂的青年,有工作要忙,有孩子要帶,加上一堆家事,把本來就所剩不多的個人時間幾乎全部填滿。在偌大的一個城市,想要約一個人見面,來回路程至少就要花掉兩三個小時。
然而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拿不出一次時間和老友再聚嗎?之前說的“下次”到底是什么時候?我們自欺欺人地認為今天沒有做的事,沒有見的人,沒有完成的遺憾,在未來某個時候,都能從容不迫,優(yōu)雅地呈現(xiàn)。
輕易地說聲“下次吧”,或許在情感上是真心的,我們真的想在某一個時刻再重聚一下,然而在行動上卻不得不敷衍。比如在職場中,某個同事經(jīng)常忘了把你放在財務(wù)月報的收件人列表,每次都是其他人好心把報告轉(zhuǎn)發(fā)給你才看到。你雖然不高興,但還是客氣地和這位發(fā)件人同事說:“請下次別忘記把報告發(fā)給我?!睂Ψ揭部涂蜌鈿獾卣f:“好,下次,下次一定加進去?!苯Y(jié)果下個月你還是沒有如期收到報告,一開始你以為發(fā)送時間推遲,一打聽,才知道其他人早已收到,你的名字再一次沒有被放到收件人列表里。你憤怒地想要拍案而起,卻因為都是平級同事,真的不知道該怎么教訓(xùn)對方才好。對方再拋下一句“下次吧”的時候,注定就是一句敷衍,也許她真的并非存心就是不想發(fā)給你,而恰恰就是沒走心,沒當(dāng)回事而已。
遇到這樣的情況和這種人,無法改變對方,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平時就可以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和同事提起這個話題,并在她要發(fā)出報告的前一兩天,親自提醒一次。類似這種“下一次”實現(xiàn)的概率,其實相當(dāng)渺茫。約定如此模糊,對方其實并未將其納入自己下一步的計劃清單,而隱沒于接下來的各種忙碌中,最終失去了消息。最致命的是,對方可能忘記了自己已經(jīng)忘記。
小文是一名公司文員,平時的工作相對輕松,她總是想著自己利用閑暇時間來學(xué)點什么,最初她想學(xué)習(xí)會計,于是報了個會計培訓(xùn)班,一開始挺認真地看了幾天書,后面再上課的時候她就犯懶,總想著下次再去吧,不差這一次課,就這樣拖著拖著再也沒去上過課,學(xué)習(xí)會計就這樣放棄了。
后來她又想學(xué)習(xí)PS,跟著朋友學(xué)習(xí)了兩天,覺得太難了,朋友再想教她的時候,她總說下次吧,后面朋友也不好再這么主動了,她的學(xué)習(xí)計劃又這么放棄了。
幾年過去了,她依然做著辦公室文員的工作,每次看到同事升職加薪她都想學(xué)習(xí)點什么,提升一下自己,可最后都沒能堅持下來。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講到去健身房辦卡其實是個對賭協(xié)議,賭的就是你不來。我的鄰居圓圓跟我一塊兒去健身房報名,辦完年卡后,我們一起去鍛煉,起初真的特別累,一周后,園園給我發(fā)微信說她有事兒,先不去健身了;后來我又叫她兩次,她都說“下次再去”,結(jié)果就沒有下次了。
有時不是別人,而正是我們自己對自己說“下次吧”。我們先來一波回憶殺:多少次你說要跑步減肥,跑了一兩次,遇到天氣不好,起床晚了或是干脆犯懶,你安慰自己,等天氣好了再跑吧;多少次你沉迷于手機游戲,家人朋友勸你少看手機,對身體不好,又浪費時間,直到身邊人開始憤怒于你的行為,你也不抬頭,只是輕輕回一句“等我打完這回,下次就不玩了” 。你根本沒看到他們無奈又絕望的眼神;有多少次,領(lǐng)導(dǎo)批評你工作不認真,一篇文章錯字連篇,報告格式不美觀,讓你下次改善,你心里不服氣也得說一句“下次一定認真”。其實,下次,你仍然會犯同樣的錯誤。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下次吧”,只不過是在尋求自我心理安慰,仿佛說了這句話,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拖延,等待下次再行動,而我們今天的不作為就可以獲得原諒或者忽略不計。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機會還不成熟,精力還不允許,條件尚有欠缺,所以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而這樣的結(jié)果通常是下次成為沒有下次,拖延最終演變?yōu)閺氐追艞墶?/p>
有人說,拖延會影響人的運氣,甚至影響人的一生?;蛟S,這有些夸大的成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每次都是在時間截止前趕著完成任務(wù),看起來有一種自豪感,其實,這不是什么有創(chuàng)造力和效率高,而是比別人糊弄的本領(lǐng)高,只不過是自己在欺騙自己罷了。所以,不要做什么事都拖延,拖延癥嚴重,真的會影響人的一輩子。
如果真的“是下一次”和“有下一次”,那就針對自己的這個“下次”,拿出“再戰(zhàn)江湖”的勇氣,拿出一份明確的下次的時間表,以及一個賞罰分明的措施,鞭策自己繼續(xù),而不是放棄。
分辨他人是拒絕,還是真的有下次,能幫我們理性判斷形勢和事情的未來發(fā)展。如果是拒絕,就要理性面對,可以進一步追問,被拒的真實原因是什么,這能幫我們撥云見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明確改進的方向。
如果是敷衍,就要更加主動,因為在你看來很重要的事情,在別人那里可能就不是優(yōu)先項,主動詢問,督促,甚至親自上陣,才能打破無奈接受結(jié)果的迷局。
如果是拖延,不妨接受三點小建議:第一,勿以小事而不為。拖延是一個壞習(xí)慣,每一次的拖延,每一個小事兒的拖延,都會加重拖延癥??赡苡腥藭X得“拖延癥”只是一個名詞,意識不到它的嚴重性,其實每一次的拖延帶來的快感,都會在下一次事情上加重拖延癥,會使人陷入拖延癥這個怪圈里無法自拔。小事也要當(dāng)作大事來做,按時做好,培養(yǎng)自己的做事習(xí)慣。
第二,做好時間管理,春種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法則,做事也是如此,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該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收獲會如期而來,不要想著秋種秋收這種立竿見影的好事,這跟不勞而獲沒什么區(qū)別。
第三,馬上行動。行動起來,在行動的過程中,方法就有了,方案就來了,方向也找到了,不要呆在原地,只有不斷奔跑才不會被其他人落下,只有不斷去行動,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說到底,很多人之所以拖延,一方面是完美主義,一方面是怕自己犯錯。其實,我們只有在不斷的試錯中,才能找對方向,掌握方法,千萬不要在等待中消磨自己!自己認定或決定真的有下一次,那就認真對待,充分準備,讓自己下一次的表現(xiàn)更加完美。 下次,也許是明天,也許是一年,或許是下輩子。別再“下次吧”,就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