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蕾
[摘 要]首先分析了黃土濕陷性的影響因素,再根據西安某地區(qū)黃土室內試驗資料,選定影響黃土自重濕陷性的關鍵指標,對各因素進行試驗分析,為后續(xù)確定自重濕陷系數預測模型提供依據。
[關鍵詞]黃土;濕陷性;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TU475.3 [文獻標識碼]A
1 黃土的主要特征
黃土的基本色調為黃色、黃褐色等,其碳酸鹽等鹽含量較高。黃土的礦物組成主要為石英及黏土礦物,粉土顆粒含量較高。微觀結構為蜂窩狀,干密度較小,呈較松散狀態(tài)。在天然的剖面上,不具層理,能見垂直節(jié)理,有的具有濕陷性。因成因時代、含水量、物理力學性質、應力狀態(tài)等不同,可將濕陷性黃土分為自重濕陷型黃土和非濕陷型黃土。
2 黃土濕陷性的影響因素
(1)成因及時代:一般濕陷性隨地層越老反而越弱;
(2)氣候:不同地理、氣候條件對黃土結構影響作用大于黃土成因。黃土的性能受地理氣候條件影響較大;
(3)黏粒含量:黃土的濕陷性與黏粒含量基本成反比,黏粒含量少,濕陷性強,當黏粒含量較高時,骨架膠結一般不易被破壞,則濕陷性弱;
(4)可溶鹽:黃土中溶鹽及難溶鹽均制約黃土濕陷的發(fā)生;
(5)壓縮性及深度:濕陷性與壓縮性成正比,在垂直方向上隨深度減小;
(6)孔隙比:孔隙比可評價土的緊密程度,濕陷系數與孔隙比基本正相關,濕陷系數隨孔隙比增大而增大,黃土濕陷性還與孔隙大小及形態(tài)有關;
(7)含水量:含水量是描述土的干濕程度,其變化能使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發(fā)生變化,也能使土的壓縮性和穩(wěn)定性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黃土的濕陷性;
(8)干密度:干密度與黃土濕陷性基本呈反相關,干密度越大,土越密實,則濕陷性越弱。
影響黃土濕陷性是綜合多個因素集體控制的,黃土的結構為黃土濕陷提供了空間條件;浸水與壓力作用為黃土濕陷提供了外在條件。而本文擬對黃土自重濕陷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參考相關文獻,結合試驗條件,選取五個關鍵指標對自重濕陷性影響進行分析。
3 黃土自重濕陷性影響因素試驗分析
3.1 試驗基本情況
試驗場地位于西安,場地平坦,屬黃土梁洼,在試驗場地內開挖探井,選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探井1個,開挖深度為25m,取多個原狀土樣,進行室內試驗。
3.2 影響因素分析
(1)天然含水量ω對黃土自重濕陷系數δzs的影響分析
根據試驗數據,可以得到天然含水量ω與自重濕陷系數δzs的線性關系,擬合方程為:
δzsω=0.002ω+0.064(1)
天然含水量對黃土自重濕陷性影響較明顯,不同天然含水量對應不同自重濕陷系數,天然含水量越高,自重濕陷系數反而越小;其次,當天然含水量為23.5%時,此時試驗土樣的自重濕陷系數均小于0.01,自重濕陷性較弱,故確定自重濕陷系數的預測模型時,應考慮天然含水量影響,當確定其影響權重時,可把含水量23.5%作為界限分區(qū)確定影響權重。
(2)干密度ρd對黃土自重濕陷系數δzs的影響分析
根據試驗數據,通過擬合,可得干密度ρd與黃土自重濕陷系數δzs的函數表達式為:
δsρd=0.066ρd+0.104(2)
隨著黃土干密度的增大,黃土自重濕陷系數反而減小,若當干密度達到1.45g/cm3時,黃土自重濕陷系數小于0.01,黃土自重濕陷性較弱,當干密度增大到1.7g/cm3時,自重濕陷性基本消失。黃土干密度與土體孔隙及含水量有關,在浸水試驗中,干密度越大,顆粒間接觸越緊密,土體在浸水時越難產生錯動,自重濕陷變形量小。
(3)飽和度Sr對黃土自重濕陷系數δzs的影響分析
根據試驗數據,可得自重濕陷系數與飽和度的擬合曲線表達式為:
δzsSr=0.556exp(-0.045Sr)(3)
自重濕陷系數受土體飽和度的影響比較顯著,土體的飽和度越高,黃土自重濕陷性反而越弱,二者關系近似符合呈指數函數。當Sr≤48%時,土體的自重系數濕陷大于0.01,且最大能達到0.05左右,這一階段黃土自重濕陷性較強,當Sr≤48%黃土的自重濕陷系數均小于0.01,由此表明黃土自重濕陷性很弱,當Sr>78%時,自重濕陷系數基本為零,土體達到飽和狀態(tài),不再具有濕陷性。
4 結論
通過室內試驗,主要分析了西安市某地區(qū)黃土自重濕陷系數與物理指標天然含水量、干密度、飽和度間的關系。對各因素進行試驗分析,為后續(xù)確定自重濕陷系數預測模型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2004)[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韓慶.西安地鐵一號線黃土濕陷性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0.
[3] 王小軍,米維軍,等.鄭西客運專線黃土地基濕陷性現場浸水試驗研究[J].鐵道學報,2012(01).
[4] 李晉,謝永利,馮忠居.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合理樁長初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