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惠春
一
母親在做菜,廚房里的煙火噼里啪啦響著,這是我熟悉的場景。從小到大,我的印象中,母親總是這樣一副忙忙碌碌的樣子。
幾十年來,母親做菜的花樣并不多,她不是廚師,沒有經(jīng)過正式的培訓(xùn),所有的菜譜都是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做。母親的拿手菜,就是腌制類的咸菜,腌上一大罐,可以吃上好些天。也正是那些簡單的菜式,把我們一個個拉扯大。
在老家,咸菜幾乎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我們的童年歲月,仿佛就是吃著各類腌制的咸菜長大的。咸菜腌制過程比較復(fù)雜,要經(jīng)過砍、剖、曬、揉等工序,且盛菜的菜壇一定要選用瓷壇才能制作出它的風(fēng)味,也正是這些“苛刻”的條件孕育了獨特的咸菜味道。父親是個“咸菜控”,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咸菜。后來,舉家遷往市區(qū),常常讓縣里的親戚寄上一大壇咸菜慢慢吃。母親覺得寄送的方式太過麻煩,于是在每年芥菜上市的季節(jié)就開始自己動手做咸菜。
母親先把芥菜洗干凈,曬干至軟化,放上鹽后再用雙手像和面一樣重復(fù)揉著菜。母親說,這樣的做法有利于鹽分充分滲透到菜里。母親將揉好的芥菜曬至半干,然后用那種老式的陶瓷罐來裝菜。陶瓷罐必須洗凈擦干,才能把菜裝入罐內(nèi),裝入一層,撒一把散鹽,再裝入一層,繼續(xù)再撒些鹽,一直到芥菜全部裝了進去。母親說,整個過程不能沾到一滴生水,而且鹽分要控制好,否則菜會霉變。那種陶瓷罐,如今在市面上很少見到,罐體表面呈暗褐色,密封效果很好,母親一直用它來裝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覺有種歲月靜好的安穩(wěn)。母親用那個陶瓷罐,腌制出各種各樣的菜肴,味道很合我們的胃口。可是在某一次的洗刷中不小心給摔碎了,于是,那個陶瓷罐,只能塵封在記憶里,成了一份小小的遺憾。
母親還喜歡腌制一些開胃小菜。姜絲,是母親最常腌制的一種。“冬吃蘿卜夏吃姜”,母親經(jīng)常念叨著這句話。姜需用那種較嫩的姜,顏色鮮,個頭小。母親把姜洗凈,用刀切成薄片,再切絲,用容器裝起來,把鹽撒在姜絲上,再加些白醋在里面,大約幾個小時后就可以食用。姜絲我是不吃的,我不喜那個味道??墒俏蚁矚g聞著細(xì)細(xì)的姜絲浸在醋里散發(fā)的那種醋酸味,刺激著味蕾的神經(jīng),開胃解乏。姜絲也是父親愛吃的小菜,父親可以就著姜絲下飯,像吃著山珍海味般香甜。
其實,最爽口的腌制菜,應(yīng)數(shù)腌制黃瓜。黃瓜是夏季最好的蔬菜,腌制好的黃瓜,是我們吃得最為爽口的一道菜。黃瓜的制作流程相對復(fù)雜些,切法也講究,母親將蒜片、姜片、辣椒、白醋、冰糖等一些配料按比例配好,均勻地浸泡在黃瓜里,并放到冰箱保鮮幾個小時。當(dāng)母親從冰箱拿出腌制好的黃瓜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一個個都垂涎欲滴。
轉(zhuǎn)眼又到了瓜紅菜綠的豐收季節(jié),母親打來電話說她又腌制好了一些菜,讓我們回家食用。瞬間,眼前即又浮現(xiàn)出母親揉菜的那些場面。一片一片的青菜葉子,在母親的手里來回搓動。母親腌制的是菜,而腌制我們的,是光陰。腌制的歲月里,所有的背景一如尋常。只是母親的眼角紋漸漸深了,廚房的煙火,留下了想念的味道。
母親腌制的都是最常見的家常菜,因為用心,因為有愛,所以腌制出來的味道就非同尋常。我們的年齡,起先像青菜一樣鮮嫩,經(jīng)過了歲月這道鹽水的腌制、浸染,逐漸成長。平安是福,柴米油鹽最真。被塵世煙火渲染的心,比較平實、簡樸。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跌宕起伏。懷著一顆俗世的心態(tài),習(xí)慣四季交替,每天聞著人間煙火味,這樣的生活,自有一份舒緩自在的味道。一如母親手中那些咸菜,過濾滌蕩了一層層的水分,再加以腌制,就是一道可口的菜肴。懷有這樣一種簡單的心境,或許,幸福的時光,就在那些腌菜的時光里慢慢流淌著。
二
地瓜,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感覺屬于鄉(xiāng)村的味道,難登大雅之堂??墒窃?0世紀(jì)80年代,地瓜可是孩子們的最佳零食。
讀小學(xué)時放寒暑假,父母上班忙,就把我們姐妹“下放”到農(nóng)村的外婆家。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地多田廣,很多村民就在地里種上地瓜,收成時,村民的家里總有很多吃不完的地瓜,各種形狀不一的地瓜散亂地堆放在角落里,無人問津。常跟地瓜打交道,在人們眼里,地瓜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而已。為了不浪費資源,人們就變著花樣吃。當(dāng)時煮飯沒有液化氣,大部分用的是煤氣,炒菜用的是大鍋灶。如果不斷地往灶膛里面扔柴火,火就會越燒越旺。大人做飯的時候,會順手拿上幾個地瓜扔進灶火正旺的灶膛里。當(dāng)菜炒得差不多熟了時,地瓜經(jīng)過灶火的炙烤,就開始散發(fā)出陣陣的香味。等灶火完全滅了之后,再捂上一小會兒后拿出地瓜,這時的地瓜外焦里嫩,這是那時最美味的食物了。
由于地瓜是一種豐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天天吃也會膩。人們就把地瓜先洗凈蒸熟,再切成一塊塊的,在自家平房上晾曬,一曬就得曬上好幾天,沒有機器制作的純手工曬法很費功夫。幾次翻曬,直至?xí)竦酶赏赋慎詈跔?,甚至把糖分都給濃縮在地瓜干里面。切法也不甚講究,有圓形、三角形、方塊形等。曬干的地瓜容易保存,可以放上好長一段時間。曬干的地瓜十分甘甜,有些曬得太硬了,要吃之前還得先放到鍋里蒸上十幾分鐘,等地瓜完全軟化下來才咬得動。不管是干吃還是蒸著吃,都不失其本味,又有嚼勁,成為孩子們舌尖上的美食。
當(dāng)越來越多的食品涌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地瓜也有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在超市的架子上,紅心地瓜干、紫薯條、紅薯干等琳瑯滿目,地瓜搖身一變,成了精致的食物。那種不添加任何糖分、香精、色素以及防腐添加劑的自制黝黑地瓜干已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近些年來,據(jù)悉,經(jīng)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和評選得出結(jié)論,地瓜營養(yǎng)價值很高,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有減肥健美之功效。種種資料表明,曾是農(nóng)村土生土長的地瓜,已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食物之一。
也曾在超市買過好些地瓜干回來品嘗,甜還是會甜,可是總少了些屬于地瓜原汁原味的那種味道。有一天,表叔從村里到城里走親戚,給我們帶了一堆的土特產(chǎn),還有一大包黝黑黝黑的地瓜干,孩子見了問道,這是什么東西呢?一句話,讓地瓜的記憶瞬間從腦海迸射而出,彌漫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