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碧桃
摘 要 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當今社會浮躁,校園暴力事件屢有發(fā)生。本文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角度來探討學生產(chǎn)生暴力的原因,并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探討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 善良;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4-0098-01
當今社會風氣浮躁,許多家長最關注的是子女的智力開發(fā),在這種“重智輕德”的人才觀的影響下,部分家長往往忽視了對子女良好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美好人格的熏陶,以至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種下了禍根。
近日,涉嫌殺母的北大學霸吳謝宇逃亡3年后,被抓捕歸案的消息持續(xù)在網(wǎng)上發(fā)酵。其手段殘忍,駭人聽聞,這讓我們想起了藥家鑫、馬加爵這些人曾經(jīng)的天之驕子。為什么他們的法制觀念是如此淡薄,手段如此兇殘呢?其實源于內(nèi)心的自私與暴虐。時至今天,大學生、青少年暴力事件仍屢屢發(fā)生。
一、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
(一)家庭影響。家庭是孩子溫情的港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往往給孩子稚嫩的心理造成壓力。家庭的威權(quán)式或?qū)櫮缡浇逃?,這是兩種極端的教育方式,此時如遇到家庭的變故,譬如父母離婚、親人的離世、父母下崗等負面刺激,孩子內(nèi)心承受的壓力就更大了。當父母無法與孩子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心理障礙,若不及時疏導,他們就很容易形成“沖動型人格障礙”,也稱“攻擊性人格障礙”。它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fā)非常強烈而又難以控制的憤怒情緒并伴有沖動行為的人格障礙,主要特征為情緒不穩(wěn)定及缺乏沖動控制能力。他們通過欺凌弱小獲得心理平衡。
(二)學校德育教育不到位。在學校,教學質(zhì)量、升學率是學校的生命線,在升學率、教學質(zhì)量的指揮棒下,那自然,學校更愿意把時間、精力花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上,很多時候?qū)W校的德育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再加上一些學校的法制教育課流于形式,教育不到位,教育功能德育失衡,沒能針對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而對癥下藥,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課,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導致一些平時過分壓抑的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改變。當觸及其導火點時,他們就很容易以暴力行為來報復他人,以這種“特殊方式”來獲取個人的自尊。
(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在校園暴力滋生的過程中,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扮演了“幫兇”的角色。隨著改革開放,信息網(wǎng)絡的發(fā)展,上網(wǎng)已成為青少年追逐的潮流。然而,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它既有利于學生現(xiàn)代信息的培養(yǎng),同時,它又是傷害源,很多不良的風氣侵蝕著青少年的心靈,再加上黑社會大佬稱王稱霸,義氣排頭等電影電視暴力鏡頭在青少年民心靈里留下了不良的鉻印。而明星飾演的黑社會大佬形象更為他們提供了鮮活的“榜樣”,給他們一種不良的啟示:武力是解決問題的高明手段,這是十分危險的,如不及時教育,發(fā)展下去是相當可怕的。轟動一時的云南大學殺人案犯馬加爵作案前,也是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瀏覽大量暴力信息,獲取殺人的手段,實施潛逃的計劃。
二、解決問題的探討
雨果說過: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善良是一個人的根本,造成校園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內(nèi)因才是根本。所謂打擊不如鼓勵。因而,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校應重視學生心理的輔導,善良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崩蒙钪械狞c點滴滴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引導得當,那么善良之花定能在孩子心靈里綻放的。
(一)培養(yǎng)同情心,樂于助人。同情,幫助弱者是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比如到老人院探訪老人,到公園打掃衛(wèi)生等。或者幫助孤寡老人做好事,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座、熱心幫助有需要的人,為社會奉獻愛心。在每年的廣州慈善日活動,我都利用班會課開展愛心教育,讓孩子明白奉獻給予更快樂。孩子們,你一元,我兩元……家庭條件好的同學還捐了一百元,集腋成裘,從實際行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善心。
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心。對于樂于助人的學生大力表揚,倡導以廣州道德模范、廣州好人、番禺好人為榜樣,多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奉獻愛心,讓孩子明白到:仰慕強者是人之常情,而關愛弱者更展現(xiàn)人性最美好的心靈。
(二)寬容待人,唾棄暴力。寬容指為人有氣量,胸懷廣闊。合理的寬容能改善人際關系,反之矛盾激化,水火不相容。在日常生活中,同學間因小事往往容易產(chǎn)生磨擦。這時候,作為教師要正確處理,教育學生寬容待人,讓他們“角色”互換,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想,矛盾才會迎刃而解。每一個人如果能學會寬容,那么生活中的很多“戰(zhàn)爭”都會化干戈為玉帛。
此外,還也要重視反面教育作用。對于學校里出現(xiàn)的恃強凌弱的“小霸王”,電影電視出現(xiàn)的暴力鏡頭,充斥了不少色情暴力的電子游戲,家長及老師都要持鮮明的反對態(tài)度,引導孩子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學會明辨是非。
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只要匡正家庭教育成才觀,加強家校溝通,同心協(xié)力,從小重視對孩子“情緒智商”的教育,從細微處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的秉性。加強對網(wǎng)絡、電影的管理監(jiān)控,矯正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相信很多人為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