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珠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 福州 350007)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1]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充分發(fā)揮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首要任務。
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都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二者都堅持“以生為本”開展教學,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研究學習,強調過程性評價。
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翻轉課堂采取先學后教的模式,“將面對面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結合起來,由任課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下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課堂上的時間主要是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2]它通過學生課前自學、課上交流討論實現知識內化。而張學新教授首創(chuàng)的對分課堂則采取先教后學的模式,“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在時間上分為三個過程,講授(Presentation)、內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3]它通過教師講授課程、學生隔堂討論完成知識內化。
習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保?]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之一,承擔著對大學新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教育引領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學生成長”等三個規(guī)律,充分依托課堂教學主渠道,在大學生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始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真正承擔起“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教書育人使命。
2014年9月以來,筆者所在學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組開展了基于翻轉課堂的對話式教學改革探索,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教師一言談、學生抬頭率低、教學效果甚微等弊端,不斷促成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三貼近’目標?!保?]通過精心選取教學資源、優(yōu)化對話議題、重構教學內容、強化線下學習和線上互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對話課堂的視頻拍攝環(huán)節(jié)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課程的教學實效。
但由于筆者學校生源有來自春季高考的三年制學生、中職升高職的三年制學生和初中畢業(yè)的五年制學生,基于翻轉課堂的對話式教學要克服因生源基礎較差帶來的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較弱、課堂交流不夠充分、對話深度不夠等弊端,必須要在教師課堂講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多下功夫。而這恰恰是對分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之所在。對分課堂中教師注重課堂精講并留白給學生討論的空間,能夠更為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達到課程教學改革之目的。
2018年2月,課程組在原有基于翻轉課堂的對話式教學改革基礎上(見圖1),吸收借鑒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見圖2)的某些做法,開展了融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課程教學實踐探索(見圖3)。
圖1 基于翻轉課堂的對話式教學流程圖[5]
圖2 對分課堂的教學流程圖
圖3 融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對話式教學流程圖
在課程教學實踐中,課程組堅持“以學生為本”,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與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相結合,堅持全面性與滲透性、實踐性與實效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將本課程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結合,實現為學生自身發(fā)展服務、為師范教育專業(yè)建設服務的設計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確立了教師精講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對話教學模式,以期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推進“三全育人”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保?]課程組圍繞“教什么、怎樣教、為誰教”等關鍵問題,結合學生實際和歷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重構,每個章節(jié)抓重難點問題,形成以問題導向為主的專題教學體系,促成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見表1)
表1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體系圖
馬克思認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tài)的最實際的呼聲?!彼枷胝卫碚撜n要有效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實現教學目的,就必須深入學生群體,弄清楚搞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開展以問卷調查為形式的問題收集工作,發(fā)現、收集并研究第一手的問題資料,精選對話議題,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前提工作來抓。
課程組結合以往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調查問卷和對話議題。設計的對話議題是對教師課堂講授時提出的重難點問題的呼應與回答。課程教學開始前,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云課堂和課堂派等方式,向學生推送調查問卷,收集相關資料;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及時調整、優(yōu)化對話議題(見表2)。教師將對話議題及開展對話教學的相關要求傳達給每位學生,產生對話議題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在教師引導下做好課前對話議題的自主探究學習工作,為課堂翻轉做好準備。
表2 2018-2019對話議題
課堂講授是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對話教學模式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程組借鑒吸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一些做法,開展以問題導向為主的專題教學講授。教師要注重精講,避免傳統教學中的“面面俱到”,側重對章節(jié)知識的系統梳理和重難點問題的講解。在重難點問題的回答上,教師要更側重于理論層面的梳理和闡釋。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善于留白,設計對話議題供學生探究,實現重難點問題從理論到實踐的落地。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第二章理想信念教學中,教師圍繞“什么是理想信念”“為什么要信仰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等問題展開專題理論講授,對“如何實現理想信念”問題的回答,則提前設計了“中國夢·我的夢”“有志者事竟成/事未必成”等對話議題供學生課前進行議題探究。
議題小組在消化吸收教師專題講授內容基礎上,結合教師在專題講授中拋出的問題,在教師的再次引導下對課前已準備好的探究議題進行二次修改,并于隔周進行議題的課堂展示。課堂展示后,開展師生、生生間的對話。在對話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議題展示的內容再次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實現學生對教師前一課時專題講授內容的內化、吸收與升華。例如,在學生進行“有志者事竟成/事未必成”議題展示時,教師可以拋出“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個人理想的實現有什么樣的內在關系”問題,讓議題小組回答并在學生中展開討論,推動對話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和對話內容的提升。
議題小組根據對話情況和教師課堂總結進行課后反思,對探究議題進行第三次修改,提交探究報告。至此,學生對議題的探究經歷了從課前初稿到教師專題教學后的修改稿再到課堂展示后的確認稿三個階段,完成了“先學到教再到學”的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教學實踐過程,實現知識內化。
課程組旨在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研習能力、“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政治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等素質。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與團委、學工部一起致力將學生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教育情懷的師范人,推進“三全育人”工作。
課程的考核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含出勤、課堂表現和議題探究)、實踐成績(含操行和社會實踐)和期末考試三部分組成。其中,過程性評價和期末考試由課程組教師進行考核,學生的實踐成績則由學工部和團委根據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和社會實踐情況進行評定(見圖4)。
圖4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考核評價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任何的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培養(yǎng)人”而展開。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推進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對話式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根據人才培養(yǎng)和專業(yè)認證要求,以“三個產出”(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要求、課程目標)、“三個支撐”(課程實施與課程目標、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畢業(yè)要求與培養(yǎng)目標)、“三個評價”(培養(yǎng)目標達成評價、畢業(yè)要求達成評價、課程目標達成評價)為標準,在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質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促成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將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堅持“以生為本”,將課程目標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要求相掛鉤,結合我校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實際,合理制定課程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注重科學性、基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統一。針對不同學制、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教學內容在大體一致的情況下要有所側重、有所區(qū)別,使得課程教學內容能與他們的所學專業(yè)緊密結合,能夠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注重學習成效,將課程實施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要求、課程目標達成評價相掛鉤,建立教學評價體系(見表3)。抓好教師講授、學生議題探究、師生和生生課堂對話等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重視課堂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評價,獲得全面有效的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對話式教學評價結果,保障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表3 融翻轉課堂與對分課堂的對話式教學評價體系
加強教學過程管理,通過多種渠道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管理運行機制,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水平。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積極發(fā)揮課程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定期組織召開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行業(yè)專家座談會、教學督導反饋會、教學質量反饋會,及時掌握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情況,做好教學質量整改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六點要求”“八個相統一”為標準,致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