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敬磊
氣管插管是急診搶救中的一項基本操作, 可開通呼吸道,維持機體氧氣需要, 為臨床救治爭取寶貴的時間[1]。臨床中常采用普通喉鏡輔助插管, 但由于患者病情嚴重, 常出現(xiàn)惡心、嘔吐、咽喉部有分泌物堵塞等癥狀, 從而導致聲門暴露困難, 插管時間延長, 插管成功率下降, 進而影響搶救時間,增加死亡風險[2]。近年來,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 可視喉鏡輔助氣管插管凸顯出其優(yōu)勢, 因此本院選擇在急診氣管插管術(shù)中應用可視喉鏡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急診氣管插管術(shù)的1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99例。實驗組男51例, 女48例;平均年齡(46.87±8.93)歲;腦出血38例, 急性右心衰31例,急性左心衰30例。對照組男54例, 女45例;平均年齡(45.92±8.97)歲;腦出血37例, 急性右心衰33例, 急性左心衰2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上報相關(guān)部門備案,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后, 自愿參加。
1.2 方法 術(shù)前, 所有患者取平臥位, 給予患者吸氧、祛痰、鎮(zhèn)靜等常規(guī)處置(除昏迷患者)。實驗組患者給予可視喉鏡輔助插管, 操作醫(yī)生站在患者的頭側(cè), 將可視喉鏡片由右側(cè)口角進入, 沿著舌中線送入咽喉部。通過可視喉鏡成像觀察懸雍垂、會厭、聲門, 調(diào)整喉鏡片在咽部的位置, 使聲門充分暴露。氣管導管通過引導鋼絲將其前端折呈60°左右“J”型, 從右側(cè)口角沿電子喉鏡送入咽喉部, 氣管導管在可視下于吸氣相送入聲門, 拔除管芯, 把氣管導管送至合適的深度后退出電子喉鏡片, 固定氣管導管, 完成插管操作。對照組患者給予普通喉鏡輔助插管, 操作醫(yī)生手持普通喉鏡經(jīng)由患者右側(cè)口角進入, 推開舌體, 顯露聲門后于吸氣相時迅速置入氣管導管, 拔除管芯, 固定氣管導管, 完成插管操作。凡操作>2 min/次, 連續(xù)2次無法完成的, 均認為插管失敗, 需改用其他插管方法。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插管成功情況、插管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喉鏡顯露效果:參照Cormack分級標準:Ⅰ級:聲門完全暴露, 可清楚看到全部結(jié)構(gòu);Ⅱ級:聲門部分暴露, 聲門前聯(lián)合不可見;Ⅲ級:聲門看不見, 僅能看見會厭;Ⅳ級:聲門完全看不見, 僅看見軟腭。顯露有效率=(Ⅰ級+Ⅱ級)/總例數(shù)×100%。③比較兩組患者t1、t2、t3、t4四個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水平, 包括HR、MAP、RR、SpO2。④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牙齒松動、嗆咳、咽部損傷、躁動、其他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插管成功情況、插管時間比較 實驗組插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 插管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插管成功情況、插管時間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的插管成功情況、插管時間比較[n(%),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插管成功 插管時間(s)實驗組 99 96(96.97)a 35.61±12.73a對照組 99 70(70.71) 58.34±13.59 χ2/t 25.197 12.145 P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的喉鏡顯露效果比較 實驗組喉鏡顯露有效率95.96%高于對照組的69.7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 t1、t2時,兩組患者的HR、RR、MAP、SpO2水平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t4時 , 實驗組患者的 HR、RR、MAP水平低于對照組, SpO2水平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3。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06%低于對照組的21.2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2 兩組患者的喉鏡顯露效果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學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1 mm Hg=0.133 kPa
時間 HR(次/min) RR(次/min) MAP(mm Hg) SpO2(%)實驗組(n=99)對照組(n=99)實驗組(n=99)對照組(n=99)實驗組(n=99)對照組(n=99)實驗組(n=99)對照組(n=99)t1 93.51±9.42 95.38±8.76 17.44±3.41 16.71±3.12 97.43±4.31 96.78±3.54 79.63±4.81 78.71±5.34 t2 82.23±6.79 83.64±7.35 12.51±2.56 13.13±2.78 83.62±3.54 84.36±2.78 91.74±3.26 90.99±2.46 t3 98.74±8.12a 113.52±9.38 18.74±3.65a 20.61±3.84 104.27±8.36a 127.49±9.16 87.65±2.44a 84.81±1.73 t4 80.78±73.9a 87.34±8.29 16.29±2.47a 18.50±3.62 91.35±8.74a 95.67±6.59 97.73±2.62a 96.54±3.28
表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急診患者常為危急重癥, 需緊急搶救, 若未及時治療則會加重病情, 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建立人工氣道是搶救的基本措施, 而氣管插管是開通氣道的方法之一。在氣管插管的過程中需要喉鏡輔助治療, 臨床中常采用普通喉鏡輔助插管,但普通喉鏡因觀察視野狹窄, 不能清晰成像, 咽喉部組織遮擋而導致聲門顯露不清, 進而增加操作難度, 影響插管效果[3-5]。可視喉鏡通過視頻系統(tǒng)輔助氣管插管, 可清晰成像,擺脫了普通喉鏡因視野狹窄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因此本院選擇研究急診氣管插管術(shù)中應用可視喉鏡, 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jù)。
可視喉鏡可增加急診氣管插管術(shù)的成功率, 可視喉鏡是一種新型的輔助氣管插管的系統(tǒng), 其前端安裝照明系統(tǒng)和高清防霧攝像頭, 可將圖像投射到顯示屏上, 術(shù)者通過顯示屏成像了解到咽喉部的組織結(jié)構(gòu), 避免了普通喉鏡出現(xiàn)的盲區(qū),充分暴露了咽喉深部組織, 進而降低氣管插管的難度, 降低氣管插管對咽喉部組織的損傷, 減少插管時間, 提高插管成功率, 從而為急診搶救爭取時間, 降低患者死亡率[4,6-8];可視喉鏡擺脫了術(shù)者需從外部觀察插管進程, 拉開了術(shù)者與患者的距離, 進而起到保護術(shù)者的作用, 減少術(shù)者被傳染病傳染的幾率。研究發(fā)現(xiàn)可視喉鏡前端符合人體呼吸道的生理彎曲, 避免了插管時過度調(diào)整患者頭部, 降低了氣管插管時頸部的過度伸展, 減少了對于喉部的上提力, 進而降低了機體的應激反應, 從而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 促進人工氣道的建立[5,9,10]??梢暫礴R輔助氣管插管更加安全有效, 能減少普通喉鏡治療造成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可視喉鏡輔助急診氣管插管具有顯著的效果,可提高氣管插管的成功率, 縮短插管時間, 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且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