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白
【摘 要】寫作教學應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但長期以來,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的現(xiàn)狀困擾著我們。本文圍繞“從例子中學寫作”從課文學擬題、課文學結(jié)構、課文學語言、課文學表達方面談了自己的教學實踐心得:
【關鍵詞】習作教學;學作文
寫作難,作文課堂上,常見孩子們神色凝重、若有所思卻一臉無奈。習作教學難,教研活動中鮮見教師上作文指導課;日常教學時,常聽教師感慨作文不知道怎么教。為什么我們的孩子不是手拿生花妙筆,而在寫作時縮手縮腳?為什么我們的作文指導不是綱舉目張,而只是管中窺豹?其實,葉圣陶先生早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筆者將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引領孩子“從課文中學作文”。
一、從課文學擬題
一個優(yōu)美的題目,絕不是作者信手拈來的,肯定調(diào)動了作者的一定積累、花費了作者的一番心血。給文章擬題有什么奧秘呢?我通過引領孩子們對同主題的課文、對課內(nèi)外讀物對比,發(fā)現(xiàn)了擬出亮麗文題的奧秘:
1.題目也有符號
題目中除了詞語外,還可以用上標點符號、數(shù)學符號、英文字母……這樣擬出的題目看起來生動、新鮮,同時還能傳遞作者強烈的主觀態(tài)度,如《優(yōu)等生?憂等生!》《絕技≠絕跡》《老媽頭發(fā)X變》等,無不顯示出作者高超的擬題水平。
2.題目也有修辭
課文中的題目如《香港,璀璨的明珠》《聽聽,秋的聲音》《生命 生命》《“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運用了比喻、擬人、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解密后,學生熟練運用后也能擬出精彩的題目。
3.題目也有情感
《再見了,親人》是多么依依惜別、難分難舍;《周總理,你在哪里》飽含作者的無限崇敬和永遠懷念;《山中訪友》定是一場輕松、愉悅的旅程;《草蟲的村落》必是一個趣味橫生的地方……
二、從課文學結(jié)構
如果說文章的主題是“靈魂”,材料是“血肉”的話,那么結(jié)構就是文章的“骨骼”。雖然作文構思方法種種,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可以從課文里廣泛地占有、“拿來”。
1.模仿別具一格的布局
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W生天天讀著選入課本的名家名篇,寫起文章來也應該是“妙筆生花”了吧?可事實是,大多數(shù)學生上完四年級,寫起文章來,用的結(jié)構基本就是三段式,絲毫沒有沾染“神”氣。直到一次我?guī)е⒆觽儗W習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五上):
教學時,我先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作特色:這是一篇采訪稿,帶領孩子們發(fā)現(xiàn)采訪稿簡單明了、自然樸素的美,然后讓孩子課后去采訪、寫作。
只要寫作上有可借鑒的地方,我都依文定教,引領孩子逐一仿寫。比如:學習《桂林山水》選取兩個材料來扣題表達;學習《游金華雙龍洞》游記中過渡句的妙用;學習《山中訪友》的寫法來一次校園訪友……
2.借鑒錯落有致的段落
篇章講究布局,段落也一樣。教學時關注這些段落層次,并從中概括出表達規(guī)律,并以此為遷移點,教會孩子們借鑒。
例如,六上《山中訪友》第五自然段寫“我”與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內(nèi)容相近,結(jié)構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又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孩子們借鑒形式再創(chuàng),作品精彩紛呈: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熱情地跟他們打著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面明鏡,是要我梳洗打扮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男高音多么雄渾、多么有氣勢……”
這樣的借鑒再創(chuàng)根植于書本,想象于書外,連平時看見寫作就發(fā)怵的學生,寫起來也會得心應手,既有仿效,又有創(chuàng)意,真正體會到了寫作之樂。
三、從課文學語言
布局謀篇只是為文章搭了個框架,是什么使文章風姿曼妙?當然是語言。因此,語文課最要緊的是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語言,通過欣賞言語現(xiàn)象感受語言的精妙與特點;并且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用情境中,可讓孩子學會遷移運用。
我教六上《山雨》時就緊抓文本的語言特色:語言優(yōu)美、富有詩意。讓學生在讀文中體會,作者是怎么把語言寫美的?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有節(jié)奏感。我又追問:節(jié)奏感是怎么寫才能產(chǎn)生的呢?學生很快就找出了:運用排比、字數(shù)相同、句式對稱……
運用同樣的方法,我?guī)е⒆觽儼l(fā)現(xiàn)了本課語言的特點:(1)富有節(jié)奏感;(2)善用反復;(3)具有韻味;(4)非常柔美。
經(jīng)過解密,學生發(fā)現(xiàn)把文章寫美不是很難。課后寫的文章證明,孩子們的確做到了——用詞華美、意蘊悠遠,讓人刮目相看。
當然,不同的課文選擇品味的角度不同;每一篇課文品味的重點也不同,還可以:
1.學用鮮活精準的詞語
《窮人》一課,桑娜細膩的心理,作者刻畫得尤為傳神。桑娜將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心理。一大段心理活動中間用了不少省略號,突出了她當時的忐忑不安。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對“忐忑不安”一詞進行理解,體會桑娜復雜的心理,再讓學生寫寫自己什么時候也感到過“忐忑不安”。
2.遷移別出心裁的句式
句式表達效果的好壞是評價一篇文章好與否的標準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它們的妙用,而且要讓學生拿起筆來練一練。
《草蟲的村落》有這個句子“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闭n堂上,我贊美了這種遞進的寫法?!?/p>
后來,許多孩子便運用了這種遞進句式:“一只麻雀,一只忙于趕路的麻雀,它急急忙忙地在樹枝之間跳躍,我想它一定是在尋找回村的路吧!”
青出于藍,已勝于藍。真沒想到,一個句式的遷移,也會給文章增添特別的精彩。
習作教學如何開展?先輩葉圣陶先生早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習作教學,就從“例子”出發(fā)!
【參考文獻】
[1]黃士力.架起文本和寫作的橋梁[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張云鷹.開放式習作教學[M].教育科學出版,2008,10
[3]黃瑞夷.作文教學的趣味與境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