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敖雪
(營口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營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7)
貧血是臨床中常見且多發(fā)的血液疾病[1],貧血的類型較多,不同的貧血類型治療方法也存在不同,準確鑒別診斷貧血疾病類型[2],能夠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參考數(shù)據(jù)。血液檢驗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貧血診斷方法,擇取我院收治的貧血患者120例和同期的健康體檢者100例開展本次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本院收治的貧血患者120例、健康體檢者100例,病例選取時間: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疾病組(n=120):再生障礙性貧血組35例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以18歲為下限值,以68歲為上限值,年齡平均值(42.55±3.71)歲。缺鐵性貧血組85例中,男性50例,女性35例,年齡:以19歲為下限值,以69歲為上限值,年齡平均值(43.04±3.80)歲。對照組(n=100):62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以18歲為下限值,以70歲為上限值,年齡平均值(42.82±3.76)歲。對照組及觀察組研究對象之間對比一般資料的差距微?。≒>0.05),具有科學對比性。
1.2 方法:采集兩組研究對象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肘靜脈血2 mL,將血液標本放入抗凝管中,將其混合均勻。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驗血液標本,根據(jù)說明書進行嚴格的操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觀察各組研究對象的檢驗結(jié)果,主要檢測指標包括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HB)、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計算血液檢驗診斷貧血的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以SPSS20.0軟件行卡方檢驗和t檢驗,以P<0.05提示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距明顯。
2.1 檢驗指標:再生障礙性貧血組、缺鐵性貧血組的RBC、HB數(shù)據(jù)均低于對照組(P<0.05),再生障礙性貧血組和對照組之間對比MCH、RDW差異較?。≒>0.05),MCV高于其他兩組(P<0.05);同其他兩組相比,缺鐵性貧血組的MCH更低,RDW更高(P<0.05)。見表1。
2.2 診斷結(jié)果:再生障礙性貧血組和缺鐵性貧血組之間比較診斷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差別較小(P>0.05)。見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檢驗結(jié)果對比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檢驗結(jié)果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RBC(×109) HB(g/L) MCV(f/L) MCH(pg) RDW(%)再生障礙性貧血組 35 2.85±0.47 80.75±9.61 90.42±6.34 29.11±2.67 14.75±1.65缺鐵性貧血組 85 3.17±0.42 90.17±10.53 71.38±7.00 22.85±2.40 22.10±2.06對照組 100 4.20±0.75 125.88±14.14 68.72±6.58 30.50±2.55 14.38±3.47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的診斷結(jié)果對比[n(%)]
貧血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頭暈耳鳴、失眠等[3-4],且引起貧血的原因多種多樣,可以此將貧血分成多種類型,以便采取相對應(yīng)的治療方案,故此對貧血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十分重要。
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臨床中常見的貧血類型。缺鐵性貧血是因為卟啉、珠蛋白及鐵元素合成鐵元素三要素生成減少所致的,體內(nèi)合成的鐵元素比正常范圍低,會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量[5-6],進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出現(xiàn)?;颊叩臋C體長時間處于缺鐵狀態(tài),會降低機體血紅蛋白合成能力,影響紅細胞充盈狀態(tài)和紅細胞體積。經(jīng)過血液檢驗?zāi)軌虬l(fā)現(xiàn)患者體內(nèi)的紅細胞大小、體積均不等,說明患者的鐵代謝水平存在異常,鐵代謝水平的差異影響了不同貧血類型的治療方案。血液檢驗?zāi)軌蝾A(yù)測患者機體內(nèi)的鐵貯存情況以及骨髓鐵貯存量[7],進而準確診斷缺鐵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是由不同發(fā)病機制和病因所致的,以出血、感染綜合征以及全血細胞減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等為臨床表現(xiàn)[8]。臨床相關(guān)研究認為,病毒感染、理化因素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通過對貧血的進一步研究顯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缺鐵性貧血患者的鐵代謝存在差異,對機體內(nèi)鐵的代謝水平進行評估,能夠有效鑒別診斷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這兩種貧血類型。血液檢驗中使用血液分析儀能夠?qū)t細胞進行定量分析,對紅細胞中體積發(fā)生改變的程度以及血紅蛋白情況進行推測,從而對機體內(nèi)缺鐵程度進行判斷。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疾病組中再生障礙性貧血組、缺鐵性貧血組的RBC、HB、MCV、MCH、RDW進行對比存在差異(P<0.05);兩組RBC、HB、MCV同對照組相比差異明顯(P<0.05),同對照組相比,缺鐵性貧血組的MCH更低,RDW更高(P<0.05);再生障礙性貧血組的MCH、RDW與之數(shù)據(jù)相近(P>0.05);且再生障礙性貧血組的符合率、靈敏度、特異度與缺鐵性貧血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以上數(shù)據(jù)較好地說明了血液檢驗的準確。
總而言之,血液檢驗應(yīng)用在貧血的鑒別診斷中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異度和符合率,可提供有效的數(shù)據(jù)以便臨床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