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yī)院,山東 萊蕪 271106)
當前我國醫(yī)療技術得到了極大提升,臨床上不局限于患者臨床癥狀及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判斷PaCO2水平、酸堿平衡以及缺氧等多種情況,床旁動脈血氣分析的應用促進了血氣分析時間的縮短,為患者贏得更多搶救時間[1]。血氣分析是指分析患者各種液體、氣體以及酸性物質,標本來源具有多樣性,包含了各種混合氣體、血液、尿液以及腦脊液等[2]。血氣分析嚴格意義上而言是應用血氣分析儀對動脈血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進行測定,與酸堿代謝調節(jié)中的酸堿成分及電解質等具有較為密切的關聯(lián),因此血氣分析通常包含了動脈血氣、酸堿成分以及電解質3個方面[3]。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及實驗組患者分別給予送檢檢測分析與床旁動脈血氣分析,對兩組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進行觀察與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來我院進行床旁動脈血氣分析的116例患者,按照血氣分析方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人數(shù)比例為60∶56,年齡在34~74歲,平均年齡為(50.21±4.57)歲。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屬的許可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將標本送往檢驗科檢驗,之后按照具體要求進行操作,實驗組患者進行床旁動脈血氣分析,患者需要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樣本采集,需要在患者活動之后休息10 min左右,護理人員必須在這一過程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緩解并消除緊張情緒,避免因為患者出現(xiàn)屏氣或者呼吸過度的情況導致血氣分析結果有一定誤差。護理人員要注意采血時要無菌操作,應用經(jīng)肝素化的注射器或者動脈采血針,找準患者左手搏動明顯處的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器動脈垂直進針,采集后將注射器拔出并進行血泡的排除工作,之后送檢。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 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方式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血液K+、Ca2+以及血氣分析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結果間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血氣分析在重癥醫(yī)學科中,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氧合狀態(tài)以及酸堿狀態(tài)等進行評價,能夠將酸堿水平及氧合狀況作為依據(jù),從而判斷患者酸堿中毒及缺氧的可能性,制定出詳細而科學的治療方案[4]。臨床上有相關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及腎功能不全等患者,電解質異常及中毒的發(fā)生率較高。在血液采集過程中,因為采集時間、樣本在空氣中暴露時間的差異及血液細胞震蕩等因素,加之患者細胞中K+釋放致血K+化驗結果較高,患者一旦保持高血K+狀態(tài),極有可能造成患者失去生命[5]。因為醫(yī)院患者人數(shù)多,若檢驗速度較慢且檢驗結果等待時間較長,造成了醫(yī)師獲取檢驗結果的時間增長,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及實驗組患者分別給予送檢檢測分析與床旁動脈血氣分析,兩組患者血氣指標之間比較無顯著差異,實驗組患者血液K+、Ca2+以及血氣分析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重癥醫(yī)學科臨床中應用床旁動脈血氣分析方法具有顯著應用效果,能夠有效縮短血氣分析時間,并且迅速調整治療方法與治療用藥,值得推廣應用。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指標 實驗組(n=58) 對照組(n=58)pH 7.25±0.81 7.12±0.70 AB/SB 22.31±3.24 22.57±3.07 BB 54.87±5.85 54.72±6.20 PaCaO2(mm Hg) 56.71±15.84 57.11±15.63 Ca2+ 0.61±0.34 0.83±1.01 K+ 3.60±0.75 3.85±1.24分析時間(min) 3.54±1.24 25.3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