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桃
(柳州市柳鐵中心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007)
腦血管介入手術是對腦血管疾病進行診斷的金標準,此術式即經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于全身肝素下行介入治療技術,效果突出且安全,所以被廣泛應用在腦血管疾病預防中。實施手術治療后,患者易出現不良情緒,且還會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對此,本文針對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干預,效果突出,現報道如下。
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這一階段內,選取本院收治的行腦血管介入手術治療患者100例,均與腦血管介入手術適應證相符[1],有不同程度的頭暈、肢體偏癱等;排除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肝、腎等器官異常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共分成2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22例,年齡區(qū)間50~70歲,平均(62.7±3.1)歲;1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30例腦梗塞,腦動脈瘤9例。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23例,年齡區(qū)間50~70歲,平均(62.5±3.0)歲;1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31例腦梗塞,腦動脈瘤7例。兩組年齡等資料經系統(tǒng)化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行傳統(tǒng)護理,如健康宣教、用藥與飲食干預等。觀察組基于此,開展術前、中、后的精細化護理干預:(1)術前。待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以主動姿態(tài)將醫(yī)院設施、入院須知、管理制度及醫(yī)療設備等介紹于患者,并做好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工作,通過交談了解其心理感受,開展有目的性、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將既往成功案例告知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治療勇氣與信心,消除所存在的不良情緒;如果患者存在吞咽障礙,護理人員需輔助其調整舒適體位,定時翻身,預防壓瘡、吞咽困難等。(2)術中。術中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如果出現術側肢體血運紊亂或異常情況,護理人員需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對癥處理;保證輸液、加壓灌注液管道通暢,保證其壓力、速度恒定,預防導管堵塞等。(3)術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實況,為其制定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干預方案,另外,還需引導患者適當開展身體功能、語言功能等方面的鍛煉,但不可過于勞累。(4)出院后。專門為患者建立信息檔案,責任護士需定期隨訪,從隨訪中獲取患者恢復情況、飲食、生活方式等,給予針對性、人性化的飲食、健康、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干預與指導。另外,建微信群、QQ群,方便醫(yī)患、護患交流。
(1)不良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2]對兩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越嚴重。(2)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3],測定兩組生活質量,內容為社會、體力、情緒及認知。各維度總分均100分,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SPSS23.0對文中計量資料進行處理,t檢驗;若組間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由P<0.05表示。
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較對照組,均低于后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SAS、SD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1.50±5.62 50.15±4.21 64.07±3.69 52.14±2.30對照組 61.38±5.24 55.55±4.60 64.07±4.05 61.62±2.73 t 0.24 3.72 0.10 7.34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EORTCQLQ-C30量表評分較對照組,均顯著偏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觀察組 81.63±5.12 81.54±5.22 81.23±5.12 82.15±5.13對照組 66.30±5.24 66.31±5.13 65.12±4.91 65.26±4.91 t 15.78 15.61 17.27 17.78 P<0.05 <0.05 <0.05 <0.05
現階段,腦血管疾病者多行介入手術治療,效果好,而且還能減輕或規(guī)避傳統(tǒng)手術所帶來的損傷,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有利。但針對腦血管介入治療來講,其操作繁瑣,有著比較高的精細度,外加人體顱內血管、神經多,分布復雜,且有著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因而術后易出現各種并發(fā)癥,這不僅會使患者產生各種不良情緒,而且還會對其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本文針對所收治的行此術式患者,開展更加細致、更為系統(tǒng)的精細化護理干預,最終結果得知,觀察組EORTCQLQ-C30量表各評分相比對照組,均偏高,且SAS、SDS評分均偏低。
綜上,將精細化護理干預應用于行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不僅能提高其生活質量,而且還能減輕或消除不良情緒,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