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重慶市銅梁區(qū)中醫(yī)院 重慶 402560)
心絞痛是一種缺血、急性心肌缺氧臨床癥狀,造成該病癥的原因在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疼痛和胸部不適。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則會影響到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情況,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的幾率提升,嚴重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肌梗死。因此臨床上及時采取干預護理措施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有意義的[1]。本次研究主要對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對其采取中醫(yī)護理,探討分析所取得的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將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28例設為研究對象,經(jīng)電腦隨機分組為觀察組(64例)以及對照組(64例)。對照組中患者男41例,女23例,年齡在43歲~76歲,平均年齡為(71.24±2.65)歲;觀察組中患者男性39例,女25例,年齡在41歲至75歲,平均年齡為(68.42±1.9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性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中醫(yī)護理干預,對患者采取能夠舒適生活的護理措施,包含以下內容:給予患者安靜的環(huán)境以保證能夠獲得高質量和足夠的睡眠,避免發(fā)生不良刺激,為患者安排適量合理的運動促進患者恢復,避免患者活動過度。以低流量為主要的氧氣吸入,建議每分鐘2~4L,提醒患者注意保暖[2],避免由于體溫下降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強了心臟的負擔。飲食方面做到少量多餐,飲食結構合理,避免高油高脂和辛辣食物,主要使用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遵循低脂、熱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以及低膽固醇的飲食原則。通過情志護理來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以此降低發(fā)生過于激烈的情緒,給予患者安慰和溫暖讓患者感受到舒適。保持心平氣和對治療的開展有利。患者的病癥可分為心血瘀阻、痰濁壅塞以及氣陰兩虛,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中醫(yī)護理干預[3],治療結束后采取統(tǒng)計學分析法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的對比。
評價療效的判斷標準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為主。若患者心絞痛癥狀通過護理干預得到基本消失,增加運動量若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心絞痛的癥狀則評定為顯效。若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能夠有效降低心絞痛的發(fā)生次數(shù)、改善疼痛程度降低持續(xù)時間則評定為有效。若患者通過護理干預并沒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現(xiàn)病情加重的狀況則為無效。
采用SPSS18.0軟件研究內的數(shù)據(jù)開展分析,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平均住院時間等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采用率表示病情改善有效率等計數(shù)資料,開展χ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效率比對照組要高,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
表 分析不同護理方式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效率差異(例)
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為(14.34±5.74)天,顯著低于對照組(17.66±5.99),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屬于急診病癥,其特點為起病急、癥狀中、病程長以及反復發(fā)作。在長期受到疼痛以及不適感之下,患者容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如焦慮、煩躁等,可能會對治療失去耐心。因此在接受治療后要針對患者及時采取有效合理的護理措施。相關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在治療后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重建和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情況的有效率達到25%。通過護理措施不但能夠滿足患者在治療和生活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還能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配合度。中醫(yī)理療法堅持辯證施護的原則,根據(jù)不同患者的不同特征來選擇合適的護理措施,若患者存在氣陰兩虛癥狀,在護理時則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確?;颊叩男那樘幱谑鏁车臓顟B(tài),能夠保證充足的睡眠。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對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措施干預后發(fā)現(xiàn)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治療的有效率更高。這表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的護理方法能夠取得有效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改善患者負性心理,給予患者治療的勇氣和信心,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相較于單純性常規(guī)護理在臨床上采用中醫(yī)護理措施來干預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能夠取得更顯著的效果。